王紅利 曲兵兵
內容摘要: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去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主要做法: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二、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知識。三、引導學生在抽象概括中掌握知識。四、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獲取知識。五、引導學生在優化練習中鞏固知識。
新課標強調,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引導學生去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如果切斷了動作和思維的聯系,思維就不能得到發展。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規律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在學習的過程中發展智力、提高能力。
一、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培養創新能力
學生的學習過程,既是一個認知過程,又是一個探究的過程,探究活動無疑需要問題的參與,否則無法進行探究與發展。具有強烈的問題意識才可以驅動學生不斷地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教學《長方體的認識》時,在老師的啟發引導下,學生竟提出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如“長方體有6個面,一個面4條邊,為什么長方體的棱不是24條,而是12條?”“一條棱有2個端點,長方體有12條棱,為什么只有8個頂點?”“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在討論中,有一位學生對“長方體和長方形究竟有什么不同?”提出了一個頗為生動新穎的例子,他說:“我們在紙上畫一個對邊相等四個角都是直角的四邊形即長方形,它有長和寬,沒有高,我把這長方形剪下來,這時它就有了高,所以它是長方體了。”通過質疑問題,自由討論,學生潛在的創造能力得到充分發揮。
二、引導學生在動手操作中學習知識
現代教學論的一個重要觀點是要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去學習科學,而不能單純用耳朵去聽科學。因為小學生思維發展的特點,是從具體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他們的抽象邏輯思維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具體形象的支持。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要依照學生思維發展的這個特點,結合他們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設計富有情趣和意義的活動。引導學生從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通過實物、教具、學具或具體實際事例,使他們有更多的機會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感受、學習和理解數學。
比如在進行“圓的面積”公式的推導時,我在復習了已經學過的平面圖形面積公式的基礎上,提出怎樣求圓的面積的問題。引導學生想:怎樣把圓轉化為學過的圖形來求面積。由于學生已有割、補的經驗,很容易就產生了割補的想法。這時就放手讓學生去實驗,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學生們紛紛拿出準備好的學具,通過分割拼擺,拼出了近似于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梯形等多種形狀,進而找到求圓的面積的方法。結果學生們發現:不管怎樣拼,圓的面積總等于周長的一半與半徑的乘積,也就是圓的面積等于圓周率與半徑平方的乘積。課后學生反映:通過操作,自己發現的結論記得牢。這正如一句諺語所說:“眼睛能記住耳朵所忘記的東西,而操作能記住眼睛所忘記的東西”。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這樣一個原則:能讓學生自己動手的,教師決不代替。
三、引導學生在抽象概括中掌握知識
學生的學習是在教師的組織指導下,有目的、有計劃地獲取知識、形成技能、發展智力的過程。我們主張學生參加實踐獲取知識,但學生不可能事事都直接體驗。這是因為在知識爆炸的時代,要求更高的效率。數學是一門嚴謹的科學,知識之間的聯系非常緊密。要讓學生參與到知識形成的過程,從已有經驗出發是事半功倍的捷徑。特別是在后續課的教學中,搞清本節課是在學生掌握了哪些知識的基礎上教學的,學生已有了哪些經驗,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有意識的復習,引導學生從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去探索新知、獲取知識,對學生學會學習也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講“分數的基本性質”這節課時,我首先引導學生復習了商不變性質、分數與除法的關系。然后鼓勵學生大膽嘗試:看誰能利用分數與除法的關系把商不變性質改換說法。學生情緒很高,最后竟異口同聲說出:“分數的分子和分母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分數的大小不變。”隨后, 又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充分感受新知。接著,又通過看書,引導學生討論、辨析,使學生理解了書上的結論比自己的說法更簡潔、更全面。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思維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都得到了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引導學生從已有經驗出發獲取知識
教學時,要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出發,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數學概念,初步學會科學的思考方法。引進新知識要簡潔、明了,要引起學習興趣,激發求知欲。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認知揭示矛盾,從中提出新的課題。或者從學生所熟悉的事物中選取典型事例,引導學生提出新課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從已有知識和經驗出發,并探索未知,這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使他們學會學習,無疑是大有好處的。
五、引導學生在優化練習中鞏固知識
小學數學教學,要使學生既長知識,又長智慧。因此,在進行基礎知識教學的同時,要把發展智力和培養能力貫穿在教學的始終,既要循序漸進,又要突出重點,注意基本能力的訓練。
如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加強基本計算訓練,因為任何一個較復雜的計算,都是若干個簡單的基本計算綜合起來的,如果基本計算的能力提高了,那么較復雜的計算能力也會隨著提高。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需要有一個長期培養和訓練的過程。對于小學生來說,首先通過觀察、比較,能夠有根據有條理地進行思考,比較完整地敘述思考過程,這是一種基本能力。應用題教學是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掌握解題思路,還要鼓勵學生根據具體情況運用簡便算法或解法,以利于培養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又在優化練習中鞏固了知識。小學數學教學只有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使他們生動活潑地參與到獲取知識的過程中來,在獲取知識的過程中學會學習,這樣的教學才是成功的。而那種只重教學結果,輕視學習過程的教學是培養不出有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人才的。因此,我們必須要注重學生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