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薇嘉 湯杜娟
【摘要】“肌內注射”是《基礎護理技術》中的重要內容,該內容在實際教學中有“注射部位難定位,真人實操受限制”的特點,因此作者選擇“肌內注射”這一內容,從教材分析、教法學法、教學過程、效果及創新四個方面進行說課,希望與護理同仁共同探討,學習交流。
【關鍵詞】高職護理? 肌內注射? 說課設計
【基金項目】四川護理職業學院教改課題:崗前培訓在大專護生臨床實習前的應用研究(2017JGY14)。
【中圖分類號】R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098-02
“說課”是教學者在備課基礎上,和同行以及教研人員對自己的某教學設計展示和講述,然后由聽者對其設計特點進行評說,從而達到彼此間的互通交流,共同提高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1]。作者在2018年9月參加了四川省護理專業教師說課比賽,有幸獲得高職組一等獎。現將“肌內注射”的說課設計進行介紹,期待與各位護理專業同仁一起交流探討。
1.教材分析
1.1作用地位
《基礎護理技術》是一門生命科學中綜合自然、社會及人文科學的應用性學科,是護理專業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也是基于工作流程的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具備臨床護理基礎的能力。其前期課程包括解剖、生理等醫學基礎課程,同期課程為藥理、健康評估等橋梁課程,同時為后續開設內外婦兒等臨床護理課程奠定了基礎。
作者所選用的教材是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龍霖、付能榮主編的,“十三五”職業教育規劃教材。本教材具有難易度適中、情景案例豐富、富媒體拓展資源豐富的特點。本次課“肌內注射”選自住院護理模塊中的基本治療技術單元,共計2學時。
1.2教學目標
以高等職業教育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的目標要求為依據[2],結合人才培養方案、課程標準,將本次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以下三維教學目標:
1.2.1 知識目標
①了解肌內注射的定義、目的。②理解肌內注射的定位方法、要點。③掌握肌內注射的流程。
1.2.2 能力目標
①能夠準確進行肌內注射定位。②能夠規范實施肌內注射。
1.2.3 素質目標
①具備護理人文素質,如慎獨精神和愛傷觀念。②具備溝通協作能力。③具備探究學習能力。
1.3 學情分析
作者授課對象是護理專業三年制大專二年級的學生。課前,作者從知識基礎和學習特點兩個方面進行分析。學生在知識儲備方面,已學習過醫學基礎知識,具有一定解剖知識,具備了一定的無菌觀念,并能夠進行皮內、皮下注射,但練習次數相對較少,不能熟練進行此類操作。在學習特點方面,學生思維活躍,喜歡網絡獲取知識,但主動學習能力較弱、臨床思維能力欠缺,理論運用于實踐能力較弱[3]。
1.4教學重難點
1.4.1 教學重點
結合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①肌內注射操作流程和要點;②肌內注射常用部位;③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1.4.2教學難點
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結合學情分析,確定本次課的教學難點為臀大肌注射定位法。
2.教法學法
2.1說教法
結合學情分析,考慮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因此,在教法的選擇上,作者以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4]為基礎,課堂內外相結合,創造交互環境,實現知識獲取個性化和隨時隨地性,充分發揮學生主體地位。其次,運用任務驅動法[5]貫穿整個教學環節,對應教學環節,分解教學目標,創設教學任務,以任務的完成結果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肌內注射評估、準備、實施、評價過程。幫助學生加強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同時采用情景教學法,模擬護士工作過程,加深內心體驗,啟發學生思考,增加學習興趣。
2.2 說學法
為了持續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溝通協作能力及愛傷觀念等。結合學情分析,配合教法,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角色扮演學習,探究式學習。在教學過程中,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任務為主線,輔以信息技術,學生積極參與,提高學習效率。教師啟發引導,幫助學生實踐探究,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從學會到會學,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
3.教學過程
3.1策略選擇
傳統教學中存在先理論、后實踐,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因此以知識碎片化、技能層次化、工作過程系統化為理念,進行“教學做評一體化”的整體教學設計。基于學生認知規律,改革教學過程,對接護理工作流程,整合多學科理論知識應用于技能操作,提升教學效果。針對教學重難點,自主開發肌內注射的動畫、微課、虛擬仿真軟件,整合成系列教學資源,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支撐教學重點,破解教學難點。信息化教學平臺、示教與反示教系統全程、實時監控教學實施過程,保證教學效果[6]。
3.2實施過程
教學環節再現護理工作流程,分為四個部分,即評估、準備、實施、評價,并將護士人文素質培養貫穿始終。對應教學環節,分解教學目標,創設教學任務,利用動畫、微課、視頻資源、虛擬仿真游戲和信息化教學平臺等信息化資源和手段,采用任務驅動法,輔以小組合作、角色扮演等教學方法,在配備WiFi環境的理實一體化實訓室展開[7]。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示教與反示教系統全程、實時監控教學實施過程,多主體進行評價,保證教學效果。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教學做評一體化”。
3.2.1課前
作者通過信息化教學平臺下發任務與要求。(1)下發各種注射法對比視頻,學生自學肌內注射的概念和目的,并完成課前測試。(2)學生收集“因肌內注射造成不良后果”的案例并總結原因,明確規范實施肌內注射的重要性,使學生達到新知體驗,培養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
3.2.2 課中
分為評估、計劃、實施、評價四個環節。
(1)評估:教師點評課前典型案例,如“患者因肌內注射造成局部硬結”、“護士注射錯藥物”,引導學生思考并分析出評估的內容,包括有環境、護士、用物、患者,其中患者需重點評估,培養學生護理工作思維。學生通過角色扮演練習評估,培養其護患溝通能力,愛傷觀念。
(2)計劃:包括有備環境、備護士、備用物、備患者,其中用物為準備重點。根據皮內皮下的注射基礎,教師請學生現場進行用物準備,師生共同得出肌內注射用物及其合理的擺放順序。加強學生的主動參與性。
(3)實施:為本次課的重要環節,分為以下四個任務[5]。
任務一:找出肌內注射操作要點。引導學生找出皮內、肌內注射的不同點,明確本次課的教學重點為“如何定位、怎么注射、無痛注射的方法”。該任務通過升華已學知識,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和歸納能力,提升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
任務二:剖析肌內注射操作要點。①如何定位。首先,向學生講解常見肌內注射的部位,如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等,針對臀大肌定位難的問題,通過自主開發的動畫,進行正誤對比,一方面生動形象地展示了臀大肌定位錯誤造成坐骨神經損傷,強調了正確定位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直觀展示“十字法”“連線法”定位原理,化難為簡,幫助學生理解記憶。然后,向學生演示并指導臀大肌定位法,學生利用系列教學資源,學、練臀大肌定位法,幫助學生鞏固記憶。通過配套資源展示;教師講解;學生學、練;三階段層層遞進,幫助學生真正掌握臀大肌定位的問題,從而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②怎么注射。通過幾種注射對比的微課,結合小組討論,引導學生得出肌內注射進針手法及其原因。即:采用“執毛筆式”持針手法,90°進針,進針深度約為針梗的1/2~2/3。進一步培養學生反思能力和歸納能力。③無痛注射方法。組織學生小組合作練習注射手法,總結無痛注射口訣,強調護士人文素質在操作中的重要性。
任務三:列出肌內注射操作流程。引導學生,在前期任務的基礎上,結合注射常規步驟,得出肌內注射操作流程。培養學生體驗探究能力。
任務四:完成臀大肌肌內注射。下發操作標準及視頻,學生參考教學資源,小組合作練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愛傷觀念。同時利用示教與反示教系統全程記錄練習過程,保障教學效果。
(4)評價:教師下發操作標準,學生以此展開自評。抽取學生反示教,利用示教與反示教系統實時展示操作細節,學生上傳評分表。師生以“患者”、“護士”的角色找錯糾錯,形成標準評分。教師以標準評分點評學生評分表,引導學生學會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判性思維和整體護理思想,同時總結操作中的不足,提升教學效果。
3.2.3 課后
教師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生產課堂報告,回顧課堂教學過程與狀態,根據差異開展課后任務。學生根據自身情況,認領課后任務,參考線上資源,分階段完成任務。先完成信息化教學平臺理論測試,并利用手機端虛擬仿真訓練系統重復練習臀大肌定位、進針角度、速度、深度等操作要點,并熟悉操作流程。后利用開放實訓室練習操作,錄制并上傳操作視頻到信息化教學平臺。教師對每位同學的操作進行點評,鞏固教學效果,為下次課無菌注射奠定基礎。
4.教學效果及創新
實踐表明,該教學設計,有效地將學生轉換為教學主體。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肌內注射評估、準備、實施、評價全過程,培養并鞏固了學生的自學能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了教學效果,合理信息化教學平臺和系列教學資源的使用,保障教學質量,豐富了教學資源。針對臀大肌定位困難,操作流程不熟練的問題,自主開發了肌內注射的動畫、微課、虛擬仿真軟件,對其進行整合,形成系列教學資源,高度達成教學目標,創新教學資源。
參考文獻:
[1]孫明婉.說課的綜述研究[J].教育科學,2015(2):225.
[2]趙娟.從教育本質的視角審思高職人才培養目標的制定[J].教育與職業,2014(36):30-31.
[3]樂益娜.高職護理三校生基礎護理學情分析及教學策略[J].衛生職業教育,2019(04):109-110.
[4]譚永平.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基本特征及實施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32):5-9.
[5]沙晶晶,孫雅文,李磊.使用任務驅動法開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J].科技經濟導刊,2019(36):179.
[6]于利偉,張菲,賴薇.導生制聯合移動學習終端教學在護理學基礎實訓課中的應用[J].護理學雜志,2017(5):82-84.
[7]何平平, 歐陽新平,萬艷平等.成人護理專業婦產科護理學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華護理教育,2013(11):493-494.
作者簡介:
陳薇嘉(1984-),女,漢族,四川省成都市人,講師,本科學歷,研究方向:護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