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國榮
【摘要】作文是小學生自主整理語言素材,積極構思,主動進行書面創作所形成的文本資源,反映著小學生的篇章布局能力、遣詞造句能力,也能夠從不同角度去反映出小學生本身的思想認知與人生經歷。這就便于小學語文教師從語言角度去分析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也可根據作文資源及時介入思想指導,保證小學生通過語文學習實現全面進步。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作文課,綜合發展小學生的語言能力,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做準備。本文將從豐富寫作素材指導干預,拓展小學生的知識容量;組織以讀促寫教學活動,完善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豐富先寫后教教學輔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三個角度來分析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穩步提高作文課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語文? 作文教學? 提效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47-0119-02
常規的小學語文教學存在敷衍了事的問題,雖然會按部就班地組織作文教學活動,但是卻并未真正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小學生會照搬現成素材來應付差事,小學語文教師也會統一歸納寫作技巧,展示優秀范文。除此之外,師生雙方并不會對如何搜集寫作素材、如何構思、如何排篇布局、如何遣詞造句等問題進行現實指導,所以小學生的寫作效能感并不強,經常寫出一些質量低劣、內容空洞的作文,所以他們并不喜歡寫作文。面對這些現實問題,小學語文教師必須要客觀分析小學生的思維結構,切實優化小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
一、豐富寫作素材指導干預,拓展小學生的知識容量
寫作素材的豐富與否會直接關系著小學生的書面表達效果,有許多學生都是因為寫作素材不足而難以自主構思、寫作,所寫出來的作文內容十分空洞,要么便是千篇一律,毫無新意。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及時豐富寫作素材干預指導,引導小學生自主整理寫作素材,及時拓展小學生的語言知識儲備,讓小學生在寫作時及時遷移相應的語言材料,由此豐富作文內容。如此,則可初步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興趣,促使小學生在寫作時實現自主發展。為此,小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小學生全面觀察現實生活,認真分析現實環境中的人、事、物,積累生活經驗,學會用文字描繪現實生活。再者,小學語文教師也可以閱讀活動來幫助小學生拓展寫作素材,客觀分析小學生的知識結構,為小學生的學習成長做好充足準備。
為了讓小學生自主搜集寫作素材,筆者要求本班學生每周上交三篇觀察日記。這些觀察日記必須以現實生活中的人、事、物為基礎,不可捏造事實,且記錄形式不必拘泥于文字形式,小學生可根據現實條件繪制圖畫、拍攝照片或視頻,以便在各個主題寫作情境下及時遷移相關資源。比如,有的學生比較喜歡自然景象,所以在觀察時會自覺觀察周圍的花草樹木,還會使用一些表情符號來記錄觀景心情。有的學生則喜歡記錄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與人物,所以經常在觀察日記中寫一些有趣的故事與豐富的人物。這些資料都可潛移默化地優化小學生的知識儲備,便于小學生及時進行書面創作。在日常生活觀察活動中,本班學生都重新放慢腳步,能夠從美的、享受的角度去觀察生活、認識現實,而這不僅可以有效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還可有效改善學生的生活態度,使其能夠帶著熱愛生活、珍惜生活的心情寫作文。如此,也可讓學生學會抒發自己的真情實感,從而切實激發出小學生的寫作欲望,使其能夠自主進行書面表達。
再者,小學生也可準備一個摘抄本,認真記錄課文資源、課外圖書資源中優美的句子、高級的詞匯與令人深思的段落,由此積累語言素材,學習相應的書面表達方式,為后續的寫作練習做好充足準備。除了摘抄優美語句之外,筆者也會經常引導學生朗讀這些語言材料,讓學生積極思考,使其能夠對這些語言素材產生深刻記憶,以便在寫作文時實現有效表達。再者,除了閱讀材料之外,歌曲、順口溜、童謠等趣味資源也可很好地幫助學生完成作文開頭、結尾表達任務,而這就可以很好地改善作文質量,所以筆者也會適當整理這些趣味資源來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素材,希望學生可以靈活遷移。
二、組織以讀促寫教學活動,完善小學生的寫作思維
以讀促寫教學活動是最為常見的一種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因為閱讀首先是小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的基本方式,同時也可提供豐富的寫作模板,便于小學生自主展開仿寫練習,及時歸納寫作經驗,整理寫作技巧。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組織以讀促寫教學活動,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為小學生展開個性化的書面創作做準備。在此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利用現成的文本資源與小學生一同歸納豐富有效的書面表達技巧,引導小學生歸類,使其在同文體、同題材的寫作活動中積極遷移。再者,小學語文教師也要借助現成的文本資源來引導小學生自主展開仿寫練習,從仿句開始,逐漸過渡到仿段、仿篇章練習活動,從而切實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
就如在“我來編童話”一課教學中,小學生就要認真學習編寫童話的技巧與方法,及時積累寫作經驗。在本輪寫作練習活動中,筆者會整理一些童話體裁的文本資源,引導小學生認真閱讀現成的童話故事,歸納有效的寫作技巧。通過豐富的閱讀活動,小學生可發現童話故事都有較為完整的敘事結構,與記敘文的寫作結構類似,但是童話故事會使用擬人、比喻、夸張、想象等修辭手法來虛構故事內容,卻不會脫離現實環境,反而會更好地突出寫作主題。如此,小學生就可以及時形成良好的寫作思維,自主設計作文大綱,闡述寫作思路,積極完成書面創作。除了在專門的作文課上引導小學生通過整理閱讀素材進行書面創作之外,筆者也會在日常教學中組織仿句仿段練習。比如,在《觀潮》一課教學中,筆者就鼓勵小學生整理課文所使用的比喻句、擬人句等語句,與學生一同分析句子結構,借此引導小學生進行仿句練習,及時掌握比喻句、擬人句的書面表達特點,切實優化寫作思維。再者,如果小學生會出現靈感枯竭問題,那么筆者也會準備現成的文本資料,要求小學生全面分析文章的篇章布局結構,根據段落分布與語言表達情況進行仿篇章寫作,及時降低寫作任務的難度水平,切實優化學生的寫作思維。
記得在《窮人》一課教學中,作者并未使用明確的語言去描述桑娜與漁夫是窮人,但是每句話無不顯示出了窮人的窮,很好地調動起了學生的想象能力,使其知道桑娜與漁夫一家的生活是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對此,筆者就詳細介紹了細節描寫、環境描寫這兩類常見的突出人物精神方法,利用課文資源引導學生進行仿篇章寫作任務。為此,本班學生便要確定具體的寫作對象,觀察對方的言行舉止習慣,分析對方的人物性格,然后選擇典型案例去整理作文素材,結合《窮人》這篇課文及時進行以讀促寫實踐活動,按照課文的寫作思路、語言表達方法進行書面創作,嘗試使用環境描寫與細節描寫來突出人物的精神與形象特征。如此,則可很好地降低寫作難度,促使本班學生積累有效的寫作經驗,端正學生的寫作態度。
三、豐富先寫后教教學輔導,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常規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一直都忽視了寫作反思與寫作評價,很少會針對小學生個人所寫的作文進行糾錯指導,更不會監督小學生自主修改書面表達方式。這就導致小學生無法及時反思自己的書面表達問題,也必然會因此影響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與語言能力。對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要主動豐富寫作反思、寫作評價、寫作修改等寫后指導活動,監督小學生自主完成書面創作、寫作反思、作文修改等任務,借此優化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切實豐富小學生的書面表達經驗,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就如在“寫作:即景”一課教學中,筆者就提前組織了采風活動,引導小學生認真觀察了生活中的自然美景,學習了一些寫景狀物文章的寫作技巧,使其自主完成了書面創作任務。待小學生獨立完成寫作任務之后,筆者就與小學生一同設計了作文評價量規,從景物描寫順序、景物特征的敘述清晰度、作文布局的完整性、作文語言的抒情程度等多個角度確定了評改標準。接下來,5個學生便會自成一組,結合評價量規去分析作文結構與表達效果,書寫小組評改意見。雖然小學生很難理性思考個人所存在的寫作問題,但是他們卻可以較為理性地從旁觀者的角度去幫助同伴找出具體的表達問題,而這就可促使生生實現平等互助,使其全面匯總作文修改意見。為此,各小組便要輪流閱讀本組成員所寫的作文,挨個討論作文中的寫作問題,集體分析成員作文的寫作結構是否完整、是否突出了景物的主要特點、是否存在贅述問題、語言表達是否精確等等。如此,則可自動生成小組評改意見。待各個小組完成組內討論之后,筆者會挨個檢查小學生在作文中的寫作問題,客觀修正小組評改意見,還會在具體的修改位置做批注,便于小學生準確修改寫景文章的表達方式。這樣一來,小學生就可明確意識到個人表達問題。
之后,小學生便要獨立完成作文修改任務,按照修改批注調整語言表達方式、作文內容、寫作結構等等,且要自主對比兩次書面表達方式的異同點,歸納寫景作文的創作技巧,以便在其他寫景作文中及時遷移本輪寫作經驗。如此,小學生就可以在作文課上實現自主進步,切實優化自身的寫作能力。當然,為了保護小學生的寫作興趣,筆者也會肯定小學生的優秀寫作表現,賞識小學生的獨特構思、情感表達方式等等,由此讓小學生真正樹立寫作自信,使其逐漸喜歡上寫作文。當學生受到表揚時,便顯得十分高興、幸福,而在這時,即便筆者再次提出修改作文的建議,本班學生也能以平常心去面對,不會產生厭煩心理。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引導小學生自主完善寫作經驗十分重要,可以促使小學生在寫作活動中積累豐富的表達經驗,切實形成良好的語言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要認真分析小學生的語言思維特征,切實開放寫作模式,不斷優化小學生的寫作思維與寫作能力,為小學生的未來發展做好充足準備。
參考文獻:
[1]鄭陽.讓作文教學回歸“原生態”——談小學語文“套話作文”[J].中國校外教育,2018(28):104-105.
[2]夏凌燕.觀察 仿作 創新——對小學高年級作文教學的幾點體會[J].名師在線,2018(23):30-31.
[3]韋文錄.小學語文高效寫作課堂的構建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8(0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