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銀
摘? 要? 網絡文學IP產業發展迅速,一個成功的IP開發涉及文學、影視、游戲、音樂、舞臺劇等領域。近幾年網絡文學IP影視劇遭遇了發展的瓶頸,影視劇質量參差不齊,收視率平淡,出現過度消耗IP的現象。在網絡文學IP影視劇化發展的低迷背景下,文章基于網絡文學男頻文和女頻文的特點,探索這兩類網絡文學IP開發中的差異,試圖找出兩者開發的新出口。男頻文在影視劇開發上可選擇分系列推出影視作品,側重在游戲和動漫的開發上;女頻文打造成功的IP產業鏈,可進軍實體經濟,及時開發衍生品等。
關鍵詞? 網絡文學;IP;女頻文;男頻文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20)15-0034-03
2019年超級IP漫威再次席卷全球票房,集合漫威所有英雄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僅上映16天在中國內地票房就突破40億元,而且一舉打破兩項吉尼斯世界紀錄,分別是“首映周末全球票房最高電影”和“全球票房最快達到10億的電影”。IP的概念源于20世紀90年代美國動漫產業的興起,縱觀全球性的超級IP,如漫威和DC系列的英雄電影、日本的動漫、迪士尼等憑借經典的角色形象和眾多粉絲基礎,它們經歷了數多年時間的沉淀依舊經久不衰,反而越發生機蓬勃。2015年,被稱為我國的IP元年,IP成為影視行業的熱門詞匯,而網絡文學正是IP影視劇的核心資源。在IP影視劇大熱的浪潮下,一方面出現了IP過度消耗和同質化嚴重的現象,另一方面培育了十幾的網絡文學頂級IP在改編成影視劇后就迅速“降溫”,令人惋惜。本文通過對網絡文學中男頻文和女頻文的IP開發模式的差異化研究為出發點,為IP產業鏈的開發提供一些創新思路。
1? 網絡文學IP
網絡文學誕生于20世紀90年代,正是國內互聯網平臺的搭建初期,涌現了一大批文學愛好者在互聯網上發布文學作品。至今,隨著移動互聯網終端的出現和新媒體應用的普遍,為網絡文學的發展提供一片肥沃的土壤。網絡文學的受眾大多是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80后”“90后”一代,他們是互聯網新興市場的消費主體,對知識付費有著較高的接受度。據《2018年中國網絡文學發展報告》顯示,2018年中國的網絡文學總營收是342億元,主營業務收入達159.3億元,同比增長23.3%,版權運營收入占比11.1%,較2017年翻倍增長。網絡文學的價值開始受到業界的關注,網絡文學網站不再滿足于付費閱讀和廣告的收入,開始探索新的盈利模式,在這樣的環境下網絡文學IP的商業價值開發應運而生。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泛指知識產權,包括文學作品、繪畫、游戲等在內的具有商業價值的任何文化產品的素材版權,通常具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具有可開發價值和持續影響力。在影視行業,IP劇特指由擁有大批讀者、高關注度的網絡小說改編而成的電影或電視劇[1]。在網絡文學IP產業鏈的開發上看涉及電視劇,電影,游戲,動漫和相關周邊物品的開發,其中影視是主要的價值來源。隨著在網絡文學改編的IP影視劇水漲船高,越來越多的投資人、影視制作方紛紛想加入瓜分這塊“肥肉”,而不正當的競爭和盲目的IP消耗導致了IP劇市場出現了混亂。并非所有的IP影視劇都能得到粉絲的青睞和追捧,IP改編的失敗會帶來失敗的影視作品[2]。依靠明星效應,蹭IP的無誠意之作再難獲得觀眾的芳心,IP影視市場開始向理性回歸,泡沫逐漸破滅。對于近幾年IP劇的降溫,業界開始重新探索網絡文學IP的開發路徑,而影視劇的改編作為網絡文學IP全產業鏈中關鍵的一環,受到業界人士和學者的關注。目前大多數學者對目前網絡文學IP影視劇的改編提出建議,包括注重IP本身的質量,培育優質IP;IP改編影視中要尊重原作品;以“IP電影”為核心,構建全產業鏈開發的模式;完善知識產權的保護機制等。本文則從網絡文學的兩大類別出發,以男頻文和女頻文在IP影視中的差異為以后的網絡文學IP全產業鏈的開發提供一點新的思路。
2? 男頻文:游戲+動漫
2.1? 男頻文
男頻是網絡小說網中男生頻道小說的簡稱,網絡小說網一般將本站點的小說分成兩大類:男頻和女頻,而男頻文主要是男生喜歡看的網絡小說的類型。男頻文可分為兩類:一是玄幻修仙的熱血文;二是后宮種田文。男頻文的特點是以男性角色為主角或以第一人稱“我”從男性視角出發來講述劇情,其內容多半是講述男主由弱變強的成長歷程,側重敘述男主的人生理想和事業實現的過程,而對于男主感情生活的細膩描寫較少。男頻文的核心是成功學,以男主的雄心壯志的事業線為主,感情線只是附屬品。男頻文的代表作有天蠶土豆的《斗破蒼穹》,唐家三少的《斗羅大陸》,貓膩的《擇天記》等。2017年是男頻IP改編的大年,網絡小說的男頻文IP影視劇頗有霸屏之勢,如接二連三上映的男頻著名小說電視劇《青云志》《擇天記》《斗破蒼穹》《武動乾坤》等。
2.2? 男頻文影視開發難度大
男頻文改編的影視劇頻頻受挫,收視平淡,鮮有能挑大梁的作品出現。我國目前男頻IP影視劇難以突出重圍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男頻文本身特點的原因,改編成影視劇的難度大。男頻文的作品中的世界觀過于宏大,是幾十集的電視劇難以呈現,而大多數的編劇和導演過于執著給觀眾構建一個世界觀,而導致劇情拖拉,無形之中消耗觀眾的耐心。二是我國影視受眾群體特點的原因,女性是影視劇收視率的主要貢獻者,而男頻文的大男主主義的劇情并不受女性的青睞。三是男頻IP在改編影視劇時定位模糊,為了吸引女觀眾,男頻劇大多選用“小鮮肉”演員來吸引女粉絲,強行將玄幻劇拍成玄幻愛情偶像劇,這就喪失了男頻文原著的精髓。例如在創世中文網男性頻道連載的《擇天記》,改編成影視劇以流量明星鹿晗為噱頭,吸引女性粉絲觀看,甚至打出“得女性觀眾者得收視率”得營銷口號[3]。吸引女觀眾在女主當道的當下不失為男頻影視劇吸粉的一種手段,可以在短時間內依靠明星效應獲得一定的收視率和票房。但是男頻文的主要受眾還是男性讀者,他們對小說改編成影視劇的要求較高,更注重演員的演技和與原著還原度,倘若男頻文IP在改編成影視劇后沒有獲得原著粉絲的認可和追捧,在本質上這并不是一次成功的IP開發。
2.3? 分系列開發的模式
由于男頻文在開發中面臨的種種困境,導致男頻IP開發一度不被看好,出現了女頻當道的局面。但是男頻IP的開發也并不是全軍覆沒的。一部實現IP全產業鏈價值開發成功的男頻文代表作,是天下霸唱創作的懸疑盜墓小說《鬼吹燈》。《鬼吹燈》的IP開發涉及電影、網劇、網游、手游、漫畫、舞臺劇等多個領域,并且全面開花獲得驚人的經濟收益。《鬼吹燈》IP在影視劇開發特點是,它為了避免男頻文龐大的故事結構導致影視劇情的拖拉,編劇節選了小說中一部分的章節進行改編。例如2015年9月上映的《九層妖塔》改編自《鬼吹燈》小說系列中的《精絕古城》,2015年12月上映的《尋龍訣》則根據小說后四部改編而成的,借助近十年的小說暢銷,同年上映的兩部電影分別獲得6.82億和16.6億票房,這無疑是男頻影視改編上的一大成功之作。但是《鬼吹燈》的IP開發并不止步于此,《鬼吹燈》還根據小說劇情分章節拍攝了網劇,其中《鬼吹燈之精絕古城》網劇采用“周播+會員”的商業模式,一天的播放量就超過1.7億,在豆瓣上獲得8.0的高評分。《鬼吹燈》首檔網劇成功后,又陸續拍攝了小說其他系列的網劇,如2017年的《鬼吹燈之牧野詭事》,2019年的《鬼吹燈之巫峽棺山》。男頻文小說在影視化中分系列的開發模式,將小說的章節分解,再重新進行整合,改編成影視劇,這種模式可集中精力講好一部分的小說故事,又能讓觀眾對其他的章節故事留有懸念,這樣持續的開發制造熱度,再根據每次推出的效果反饋進行調整。
2.4? 男頻文開發出路:游戲+動漫
男頻文IP開發除了要走影視化的路線之外,游戲和動漫的開發也是其成功的一個可選路徑。正如貓膩的網絡小說《擇天記》,其電視劇的改編反響平平,該劇剛開播依靠鹿晗的人氣獲得不錯的成績,但是隨后收視就大跌,口碑和收視雙失守。但是其在IP產業鏈的其他領域卻獲得了不錯的成績,《擇天記》同名動畫片上映,首日網播達400萬次,刷新了我國動漫的新紀錄,另外《擇天記》由騰訊游戲開發的一款MMORPG手游獲得了一批粉絲的喜愛。與《擇天記》開發模式相似的另外一部男頻文《斗破蒼穹》,由搜狐暢游研發了三年的大型玄幻網游《斗破蒼穹OL》以及手游同樣贏得了書迷的追捧。從眾多的男頻文案例中不難發現,并不是所有網絡文學IP都適合改編成影視劇,若盲目的跟風只會消耗IP,得不償失。與女頻文相比,男頻文在改編游戲上有更大的開發空間,因為男頻文已經架構了一個完整世界觀,有利于游戲結構的構建,而且男頻文大多數是打怪升級劇情橋段,與游戲本身的競技特點想符合,再者在游戲玩家中80%是男性用戶,男頻文的讀者基于對原著的人物和劇情的熟悉在游戲中有更好的沉浸式體驗。與影視劇相比,游戲面對的是更廣義的泛娛樂群體,游戲在IP的還原度和兼容性上,也更容易滿足IP粉絲。
因此,男頻文IP的開發,應該根據小說的具體特點針對性的開發。一是針對男頻文龐大的故事結構,影視劇的開發可采用分系列的開發形式,例如《鬼吹燈》電影和網劇,節選小說的部分章節進行改編,并不斷推出新的系列作品吸引觀眾的持續關注。二是可采用網播劇的形式改編小說,相比電視劇,網播劇對男頻文更有優勢。網播劇的播放周期長,能延續熱度;對于作品的范圍更大,網絡環境更寬松,限制更少,有利于作品的創作。三是男頻文的IP開發可側重在游戲和動漫領域,這是男頻文相比與女頻文更有優勢的領域。
3? 女頻文:進軍實體經濟
3.1? 女頻文和“大女主”劇
女頻是女生頻道小說的簡稱,它最早是出現在起點中文網上,作品主要分為古代言情、現代言情、玄幻言情和浪漫青春等。女頻文的特點是大多數是以女性角色為主角,或者直接用第一人稱“我”從女性的視角出發來開展劇情。其內容多半都是涉及霸道總裁、穿越、言情、純愛等小說主題,一般女頻文的類型分為以成長為主題的女尊和以戀愛、花癡為主的言情。女頻文改編的電視劇通常被稱為“大女主”劇,其特點是以女性角色作為核心,女主經歷事業、感情等波折之后獲得成長蛻變的類型化電視劇[4]。從近幾年熱映并且刷爆了話題榜的影視劇《花千骨》《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扶搖》等“大女主”劇的出現,可見我國網絡文學IP開發的市場已經開始向女頻文轉移。在2016年之前,國內網文IP開發過多集中在男頻文,造成了女頻市場的空白。其中不乏以女性為主角的影視劇改編,如《甄嬛傳》《武媚娘傳奇》《羋月傳》等,但大多數都是局限于歷史宮斗題材,形成類型化和審美疲勞[5]。2016年,隨著以女性視角探索生活、職場和友誼的都市生活劇《歡樂頌》收視爆棚,開啟了女頻文IP開發的一波熱潮,越來越多的投資者看到了女頻文市場的利好。
3.2? 女頻文開發潛力大
女頻文的影視劇開發更易成功,原因有三:一是從電視劇性別受眾比例來看,女性是電視劇的絕對主力;二是從當今的社會現實背景出發,“大女主”劇的盛行,從某種程度體現了當代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及女性權利意識的覺醒。在《2015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研討會綜述》中提到,在互聯網時代,越來越多的女性通過多元的平臺實現自我價值,尤其在女性創業者在網絡平臺“能頂半邊天。”[6]三是基于女性購買力。隨著女性社會地位的提升,女性在消費市場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法國哲學家鮑德里亞在“消費社會”的詮釋中提到,消費和女性之間存在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消費社會”已經把女性設立為數量最大、最直接的受眾[4]。無論是從視頻網站付費收看上,還是從影視劇的衍生品環節,女性購買同款周邊商品的比例都在七成以上。因此,女頻文IP一旦成為爆款,其市場潛力也是巨大的,尤其是在實體消費領域。業內專家指出,根據女性消費的強大潛力,女頻更容易滲入消費品,如服裝、首飾、化妝品、家居品等。影視劇的大熱所掀起的女性搶購熱潮,可參考韓劇的營銷模式,例如當年一部《來自星星的你》就成功的將韓國化妝品某品牌刷成每1.2秒賣出一件的爆款。
3.3? 女頻文IP的全產業鏈開發
2015年爆火的女頻文改編劇《花千骨》開播第一天就榮登收視榜首,且網播量達兩億,創造了電視劇首播單日最高記錄,截至6月28日網絡播放量突破30億。這是近年來女頻文影視劇開發較為成功的案例。順應該劇的IP熱,開發的手游、網游版《花千骨》游戲推出后第一個月的總收入達2.5億元,另外還開發了《花千骨》漫畫,《花千骨》內部雜志,同樣獲得粉絲的熱捧。小說改編成電視劇后,再一次圈粉使得《花千骨》實體圖書的出版銷量榮登當當網青春文學榜前三名,由此可見網絡文學通過影視化后能夠促進出版產業的繁榮。不僅如此,《花千骨》IP還走出國外,被越南改編成同名影視劇,實現了IP的海外傳輸[7]。縱觀女頻文IP的全產業鏈的基本開發模式:簽約寫手→作品→電子收費→書籍出版權→移動閱讀權→手游或頁游→影視劇改編→漫畫、動漫→網絡游戲→海外版權轉讓[8]。《花千骨》幾乎走完了所有的流程,實現了全產業鏈的開發,并獲得了不錯的市場和經濟效應。
3.4? 女頻文IP開發的出口
相對于男頻文,女頻文的IP更容易進入市場獲得成功,但是與韓國電視劇,影視+電商+衍生品的成功運作以及美國好萊塢大片的超級經典IP相比我國的女頻文IP開發還存在荒漠化,存在更大的市場空間。基于女頻文IP的內容與受眾的特點,一方面女頻文IP的開發應避免類型化,目前在女性主題的影視劇上關于宮斗、言情、玄幻的題材已經逐漸飽和,觀眾容易出現審美疲勞,因此打造新的IP時應選擇一些題材新穎的作品,以差異化打入市場或許能在女頻文IP開發上找到新的出路;另一方面女頻文IP的受眾較多為女性,該群體購買潛力大,由此可以參考韓劇的營銷模式,打入實體經濟領域利用IP影視劇的熱播帶動周邊商品的開發與售賣以及植入廣告的營銷。一個成熟的IP運營,應利用開發衍生品獲得更多的經濟效益的同時又通過衍生品的成果開發增加IP的價值。
綜上,女頻文IP開發具有更大潛力,更成熟的市場經驗,可以繼續深入的挖掘,打造具有持續影響力的IP。
4? 結語
網絡文學發展20年,互聯網和新技術的發展帶給網絡文學前所未有的興盛。隨著資本的進入和互聯網力量的助推,網絡文學IP產業鏈逐漸衍生到電視劇、電影、動漫、游戲等領域,其商業價值正不斷的被開發,以致形成了網絡文學的“IP熱”。同時,在這波熱潮下,也出現了過度消耗IP、IP同質化嚴重、IP存在虛火等問題。本文針對網絡文學IP產業鏈開發中的改編成影視劇這一環節,以網絡文學中的男頻文和女頻文為分類,在IP影視劇逐漸理性回歸的當下,探索其差異化開發的出路。男頻文改編成影視劇應更注重演員和改編的質量,可根據小說的規模選擇分系列、分模塊推出影視作品,另外男頻文改編成動漫和游戲更有市場;女頻文開發時應避免IP的類型化,題材的選擇上應尋求突破,在IP熱播時應及時打進實體經濟領域和開發各類衍生品,利用好IP打造全產業鏈的開發模式。
參考文獻
[1]鄭丹琪.從《瑯琊榜》熱播看電視劇創作的新思路[J].中國電視,2016(4):36-38.
[2]李寧.IP化熱潮下國產電影發展的冷思考[J].中國電影市場,2016(8):34-35,33.
[3]張書樂.IP+影視正在冷卻,怎樣才能跳出死亡陷阱[EB\OL].[2016-11-29].https://baike.baidu.com/tashuo/browse/content?id=114318e9ae19cbeee79397f1&fromLemmaModule.
[4]李智,李娉婷.性別研究視野下的“大女主”電視劇現象評析[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8(4):104-107,113.
[5]張書樂.影視改編重啟超級IP[J].法人,2017(1):70-71.
[6]史凱亮,郭月青.2015年中國婦女社會地位調查研討會綜述[J].婦女研究論叢,2016(1):115-120,128.
[7]潘楊燕.從《花千骨》火爆熒屏看網絡文學IP“觸電”熱[J].傳媒觀察,2016(1):24-26.
[8]張琴.“IP熱”創造網絡文學全產業鏈模式的探索[J].新聞研究導刊,2016,7(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