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丹丹
【摘? 要】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央號召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一是城市工商業及行政事業單位無法完全容納數量龐大的初高中畢業生,二是讓知識青年到農村進行鍛煉,以期“改造他們的世界觀”。這導致了全國性的大規模的移民浪潮。寧夏此段時期內,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移民浪潮主要有兩大類型:一是從北京、浙江等地遷移到寧夏農村從事農業勞動的大批知識青年;二是寧夏內部從城市遷移到鄉村的大量知識青年。他們為寧夏農村的政治、經濟、文化事業作出了貢獻,也使他們自身得到了鍛煉。
【關鍵詞】知識青年;上山下鄉
引言
知青上山下鄉歷史進程中的“知青先進群體”,與新中國建立以后前30年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緊密聯系在一起。它產生于知青上山下鄉這一特定歷史時期的特殊事件之中,又在這一特殊時期的特定環境及群體中發揮過重要的引領作用。對廣大上山下鄉知青在農村、邊疆作出的歷史貢獻,黨和國家自始至終給予了高度贊賞和肯定。
1.“知青先進群體”的當代價值
黨的優良傳統、作風是一個不斷傳承和持續發展的過程。新中國建立以后的前30年間,黨的優良傳統、作風在黨領導全國人民為國家的繁榮和人民的幸福而不懈奮斗的主題、主流中而得到不斷傳承與發展。作為基本貫穿這一階段始終的知青上山下鄉,涌現其中的“知青先進群體”所體現的聽黨召喚、為國分憂、艱苦奮斗、無私奉獻、顧全大局、執著奮進的品質與精神,是他們用熱血和汗水親身踐行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生動體現,也是他們用青春與忠誠繼承與發展黨的優良傳統、作風的重要內容。也應清醒地看到,經過返城后的時代變遷、思想演進、社會影響等,曾經的“知青先進群體”對自己青春的“閃光點”也會有不同的理解與認識。其中,也不乏有人對知青上山下鄉持不同見解,但是,即使這樣,其大多對自己曾在農村所付出的努力、所奉獻的力量也是不容他人玷污和否認的。這可以說是他們矛盾心理的一種現實反映,也可以說是“知青先進群體”的品質與精神具有頑強生命力的一種現實表現。中國夢是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子孫綿延不斷、接力追求的夢,也是包括“知青先進群體”在內的中國數千萬知青跟隨共產黨不懈奮斗追求的夢。
2.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歷程分析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經歷了幾個不同的歷史階段。由于各個歷史階段的條件不同,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安置也不盡相同。1961-1962年,寧夏上山下鄉的知識青年,全部由國營農、牧場來安置。從1963年起,寧夏上山下鄉知識青年的安置,主要方向是插入人民公社生產隊,其次才是插入國營農、林、牧、漁場。1973年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主要采取以下四種形式:一是插入人民公社生產隊,在人民公社生產隊中建立青年點;二是以下鄉知青為主,由帶隊干部和部分貧下中農參加,在人民公社里建立集體所有制的青年隊;三是在土地比較多的地方,單獨建立以下鄉知識青午為主,由帶隊干部和部分貧下中農參加的集體所有制農場;四是到國營農、林、牧、漁場。
3.成長的價值導向
3.1積極進取的狀態
青春就是一段充滿奔跑與跌倒的旅程,奔跑,強健了體魄;跌倒,磨練了意志。大學畢業,我回到大慶油田,成為一名采油工,就此開啟了職場生涯。從那時起,擦油、取樣、解堵、補漏每天與我“如影相隨”。參加工作以來,我感受過炎炎夏日正午時的酷暑,感受過寒冬臘月凌晨兩點鐘的嚴寒,經歷過在1米多深的污油池中清理污油時的“抓狂”……不過,在這段旅途中,我并沒有怨言,也沒想過放棄,初心始終在激勵著我積極尋找新的“風景”。《苦難輝煌》告訴我們:“歷史的經驗證明,發展的道路從來不是光明坦途,而必然是充滿坎坷的,這就需要我們實事求是、腳踏實地,邊摸索邊前進。”這本書讓我感受到了積極奮斗與堅持的意義,同時,也讓我深刻感受到我們偉大祖國一路走來的艱辛與不易。
3.2“虛心做人,踏實做事”
習近平到梁家河插隊幾年以后,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在文安驛集上,有一位自稱是習近平父親當年衛士的一位討飯老漢,聽說習近平在梁家河,便要來找他。習近平聽后趕到文安驛,于是從文安驛傳來習近平將自己身上所有的糧票,錢,還有外套都給了別人的消息。在回到梁家河后,當時一起插隊的知青雷平生就問他:“你當時沒想過他是騙你的嗎?”習總書記是這樣回答的:“我現在就是個普通農民,他騙我什么?他不會騙我的。”“我現在就是個普通農民”,說的多么自然,多么樸實無華。這就是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在青年時期的謙虛。可是現在有太多的青年并沒有這份謙虛,特別是在學校里的學生干部。
3.3攻堅克難的勇氣
“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無論何時,只要心中有信仰,腳下就有力量,我們要從革命先輩那里學習的正是這股不畏困難、堅持理想,并為此不懈努力的信仰。有了攻堅克難的勇氣,就會有令人驚嘆的奇跡。我的“奇跡”發生在2019年,一次機緣巧合,我由采油工走上了記者崗位,從一線工人到新聞宣傳工作者的身份轉變,讓我興奮之余又有一絲慌張,或許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本領恐慌”吧。當我來到新單位,坐在電腦前,拿起那支筆時,我才發現,它的重量可不比井場上那些鐵疙瘩“輕”,此時的我深刻意識到,一段新的“長征”在等待著我。
3.4立志做大事、少點形式主義
習總書記強調:“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際遇和機緣,都要在自己所處的時代條件下謀劃人生、創造歷史”。時代在變,但是青年永不會消亡,只是在不斷的老去而已。每一代人都有著每一代人的使命與擔當,從古至今,青年永遠是改革或革命的先鋒,都是走在時代前列的人。近一點說,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青年的覺醒,讓我們國家,讓我們民族認識到社會的不公,認識到肩上的重擔,認識到我們必須站起來。在中國共產黨成立之際,全國53位黨員里,就有95%以上的人是知識青年,他們為我們黨的成立奉獻出來了自己那像火一樣燃燒的青春。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甚至抗美援朝等一系列戰爭中,青年,永遠不會缺少他的影子。建黨之際,青年的使命與擔當就是要為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奮斗,建國前,青年的使命就是要讓中國人民站起來;改革開放期間,青年的使命就是要讓中國人民富起來;現在,中國的發展進入新時代,但是青年依然有著他們的使命與擔當,要讓我們的中國強起來。我們處于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階段,因此我們這一代青年也必須要有自己的使命與擔當。
4.結束語
當今中國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加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經過風雨洗禮和實踐考驗的包括“知青先進群體”在內的廣大知青曾經為此作出過重要貢獻,他們過去擔當起了這一代青年應擔負的歷史責任,他們現在仍然是共和國值得信賴、值得依靠的一支重要力量,他們必將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一道獨特的印記,閃爍出一道耀眼的光芒。
參考文獻
[1]魯京京,謝春河.知青創建燎原農場口述史略[J].黑河學院學報,2018,9(12):13-15.
[2]程婷,李琳,趙文馨,馬云馳.黑河市錦河農場知青旅游開發策略研究[J].邊疆經濟與文化,2018(12):9-10.
[3]馮創志.半世紀前的廣州下鄉知青回“娘家”[J].源流,2018(12):44.
[4]屈海香.知青時期習近平的讀書觀及其啟示[J].江南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17(06):50-54.
[5]王紀鵬.延安梁家河知青歲月奠定了習近平同志的執政之基[J].南方論刊,2018(11):33-35+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