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豐 何弦
【摘? 要】本文闡述了區塊鏈技術與本地化云計算的主要概念與關系,并提出了三個應用理論,分別是智能合約、數據結構、網絡架構。然后結合上述應用理論提出了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方式。
【關鍵詞】區塊鏈技術;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
引言
區塊鏈技術與本地化運算技術的結合,不僅能提高數據信息服務的安全性,還能確保企業數據信息資源遷移的穩定。在時代的發展需求背景下,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將在企業中逐漸普及。
1.區塊鏈技術與本地化云計算
在區塊鏈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催生出區塊鏈與云計算結合的新型市場模式,該模式即是云計算區塊鏈服務。云計算區塊鏈服務融合了區塊鏈與云計算兩者的技術優勢,極大地發揮了兩者的功能特性。在我國當前的企業中,部分已開始運用云計算區塊鏈服務來增強企業數據信息服務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同時,云計算區塊鏈服務還拓寬了區塊鏈技術的行業應用范圍,并推動了云計算技術快速變革的進程,市場服務也由此發生了巨大改變。隨著區塊鏈技術的發展,區塊鏈技術基建規模也正逐漸擴大,越多越多的企業參與到區塊鏈技術基建的行列中,以此來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區塊鏈技術從本質上來說,是一個共享數據庫,存儲在其間的數據信息具有安全性高、公開透明、操作留痕等特點。由此營造了安全可靠的合作機制,并使傳統交易中存在的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區塊鏈技術由于去中心化的特征,增強了各參與主體之間交易的信任值,并使交易的效率得到提升。同時,區塊鏈技術由于多年的發展積累,已經逐漸構成安全、完善、系統化的技術體系。區塊鏈技術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分別是公有鏈、私有鏈和聯合鏈。上述三種類型在去中心化層面還存在若干差異,交易的參與主體大多也有所不同。
在當前階段,云計算技術主要包含三種類型,分別是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以上三種云計算技術類型在計算方式上都屬于分布式,具有安全性高、成本低等特點,不僅充分展現了計算功能,還展現了網絡存儲功能。云計算技術的三種類型與區塊鏈技術的三種類型,在一定程度上是相對的,具備諸多相同特性。例如,云計算技術的公有云與區塊鏈技術的公有鏈在某些方面具有共性,兩者都具備共享資源的功能;云計算技術的私有云與區塊鏈技術的私有鏈,在計算時都更加注重私有化的信息,企業一般都是將這兩者用于服務特定的重要客戶;云計算技術的混合云與區塊鏈技術的聯合鏈,兩者分別是融合了公有云和私有云、公有鏈和私有鏈,將融合后的功能優勢進行綜合,既保障了數據信息的共享功能,又確保了數據信息的私有化。云計算是采用復雜邏輯計算形式,以CPU為核心。而區塊鏈則是采用簡單線性計算形式,以GPU或ASIC為核心。簡單并行計算的GPU目前暫時還不能取代CPU在應用計算服務中的主體地位。
2.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理論
2.1智能合約
智能合約是計算機協議的一種,其主要目的是提供相較于傳統合約更安全的方法,并減少交易成本。智能合約的運用能充分提升數據信息交互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智能合約執行協議的過程中主要借助區塊鏈技術,并且還會利用云計算技術來對分散的數據信息進行整合。
2.2數據結構與數據運算
區塊鏈技術在實際應用中,會通過分割數據信息的方式將整體數據進行分散,然后用戶通過自己的密鑰將數據信息進行加密,再然后將分割的數據信息分散到網絡中。在此過程中會運用到云計算技術,通過云計算技術提供區塊鏈技術所需的算力支持,由此保障數據信息的有效輸入。
2.3網絡架構
區塊鏈技術與云計算技術在實際應用上具有較大的相似性,也正由于兩者的相似性為兩項技術的融合提供了前提條件。并且兩項技術在對應的應用方式上能發揮出對應的功能。從網絡架構的層面來看,云計算技術與區塊鏈技術都是采用分布式的網絡,兩項技術都摒棄了傳統網絡系統中的各類節點。
3.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方式
3.1合理選擇通信方式
本地化云計算技術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需要加大對通信系統的建設力度,合理選擇通信方式,由此保障本地化云計算技術應用中的數據存儲系統與云計算中心系統之間的協同運作,從而使數據信息獲得安全和保障。為提高數據信息的傳輸速度,可以采用直連的方式將用戶端口的PC設備與云計算中心的應用光纖進行連接,從而使用戶能夠更加快捷地利用PC設備獲取所需的數據信息資源。另外,在本地化云計算系統的構建過程中,可以適時地采用VPN虛擬專用網絡和專線連接等方式,確保進行有效連接,從而最大限度地防止外部網絡信息對系統造成干擾影響。
3.2架構數據中心體系
架構數據中心體系主要包含兩方面內容,一是基于用戶端的軟硬件設備,二是基于運營商的云計算系統平臺。在圍繞這兩方面內容進行數據中心的頂層規劃時,可以分為五個層面入手。(1)基礎設施層,主要指支撐系統正常運行的底層設備,包括PC設備、網絡通信環境、機房等一系列軟件與硬件設施。(2)信息資源層,主要包括數據中心的各類數據信息、數據庫和數據倉庫。信息資源層主要負責數據中心內各類數據信息資源的存儲與規劃,在進行該層面的規劃時,應以構建統一的數據交換平臺為重點,以便更好地為架構數據中心打下良好的基礎。(3)應用支撐層,主要負責置辦各類構建應用層所需的組件,包括采購第三方組件。(4)應用層,主要負責為數據中心定制開發應用系統,包括采集整合應用、數據服務應用、管理運營應用等,內網門戶與外網門戶都是其服務的對象。(5)支撐體系,主要包括運營維護管理體系、安全保障體系、標準建設體系等。這五個層面是數據中心的總體結構,按照上述的各層面內容進行全方位地規劃,保障網絡、數據信息資源、應用、安全系統等要素構成有機的整體。
3.3架構云計算中心體系
云計算中心是由運營商所提供的,也指云計算服務體系,相較于傳統的云計算技術,對其要求會更高,這是由于本地化云計算技術將數據信息分散到整個區塊鏈中的緣故。在數據信息資源分散的情況下,需要將這些分散的數據信息資源記錄到區塊鏈中,并要進行有效整合,以此實現分布式賬本的功能。在架構云計算中心體系的過程中,可以采用專有域的形式將云計算中心與傳統的數據中心進行整合,以此保障數據遷移的安全與穩定。在專有域技術的應用下,云計算中心更夠更加自主地對資源進行調度,比如選用IP地址范圍、網段劃分等,最終實現資源的安全遷移。
4.結語
綜上所述,區塊鏈技術與本地化云計算技術在網絡架構、應用方式等層面上具有較大的相似性,兩者的有效融合能極大地保障企業數據遷移的安全性與穩定性。在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的應用中,可以從通信方式、數據中心、云計算中心三個層面入手,以此保障區塊鏈與本地化云計算進行有效結合,從而實現數據信息的快速整合。
參考文獻
[1]牛曉麗.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20,(5):124-125,159.
[2]劉鑫,郁文清.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研究[J].中國新通信,2019,21(5):92.
[3]陳婕.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本地化云計算大數據應用分析[J].信息記錄材料,2020,21(8):171-172.
作者簡介:姓名:王豐(1980.04-),男,漢族,江西九江人,碩士,高級工程師,研究方向為大數據。
何弦(1984.08-),女,漢族,江西九江人,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