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婭
【摘? 要】為緩解人口不斷減少的危機,俄羅斯出臺針對青年家庭的住房補助政策,并且制定相關法律標準和制度實施規劃,以此鼓勵青年家庭生育。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人口負增長問題,也減緩了其不斷加劇的住房需求矛盾,為解決我國青年家庭“住房難”的問題提供經驗,對促進生育、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青年家庭;住房保障;人口負增長
1.俄羅斯青年家庭住房保障制度簡介
俄羅斯實施青年家庭保障,主要是政府為了幫助青年家庭解決住房問題,以此緩解住房市場上的住房矛盾,改善青年家庭住房條件,提升青年群體的工作積極性以及應對人口負增長危機。青年家庭享受住房補助,包括住房按揭貸款的首付款、住房債務或者自建住房費用。國家通過創造各種條件,吸收青年家庭個人資金、銀行流動資金和其他組織的資金,為解決青年家庭住房問題提供資金支持。制度對參與者年齡有嚴格限制,并對青年家庭的補助具有區域性特點。
2.俄羅斯青年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實施構成
2.1保障群體
青年家庭是指夫婦雙方至少有一人年齡小于35歲(夫婦兩人年齡超過35 歲,則不是青年家庭),同時青年家庭包括不完全家庭,是指在父母年齡不超過 35歲前提下,只有父子(女)或者母子(女)的家庭。不同地區有各自的青年家庭住房補助制度,對哪些人屬于青年家庭住房保障的范疇,以及符合什么條件的人才能成為“制度”參與者都有各自標準。2002年對青年家庭參與“獲得住房”制度的年齡限制控制在30歲,2006年則將年齡限制控制在35歲。
2.2資金來源
青年家庭很難在沒有政府補助的情況下獲得住房,即使是有能力支付抵押貸款的家庭也無法承擔高額的住房首付。因而不同地區制定符合自己特點的制度,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實現住房保障制度。根據俄羅斯“青年家庭住房保障”標準,青年的購房資金應該由三部分組成:青年自身、銀行和政府補助。其中按照家庭結構不同獲得補助和貸款數額也不同。對于無子女家庭,住房價值的35%是由政府補貼,剩余的65%由青年家庭通過首付款和貸款的形式實現,通常要求青年家庭需自付不少于10%的首付資金,剩余55%的住房款通過銀行獲得;多子女家庭購房資金模式相同,只是三方資金比例構成有所差別,子女越多政府補貼越多。根據規定,有新生兒出生的青年家庭會有5%的住房價值追加補助,資金完全由地方政府承擔。地方政府和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中對于地方政府的要求比較高,青年家庭購房補貼政府補助中,聯邦政府的預算支出只占10%,而地方預算支出則不少于25%,如果是多子女家庭則不少于30%。
2.3主體構成
整個計劃實施過程中,俄羅斯聯邦負責總體計劃制定和監督,并對地方進行財政撥款;而各地方政府則是整個計劃實施的重點,不但要對保障人群進行登記和劃分,還要提供財政補貼和制度環境。此外,由于俄羅斯青年群體規模相對龐大,而預算資金有限,因此不同地區需根據本地區特點制定保障措施。例如莫斯科將青年家庭分成三個層次:一是需要改善住房條件,并且是城市經濟區域內公家開支的工作人員;二是參與者的住房面積沒有達到社會平均標準(人均住房 18 平方米)的要求;三是人均住房面積符合標準,但是希望改善住房條件的居民。青年家庭按分組需要簽訂不同的合同,并根據不同層次制定不同的保障措施。
2.4住房補助申請流程
俄羅斯青年家庭住房補貼申請涉及到四方主體:青年家庭、地方自治機構、銀行以及住房出售商。想要獲得住房補貼,首先需要由青年家庭向地方自治機構提交申請,地方自治機構根據申請核實其是否滿足條件,若滿足條件,則為其提供證明材料;其次,青年家庭將地方自治機構提供的證明材料提供給銀行,銀行審核材料后將轉賬證明提供給地方自治機構,地方自治機構將補助轉賬給銀行;最后,由銀行將補助資金轉賬給住房出售商,住房出售商根據補助情況為申請該住房補貼的青年家庭提供合適的住房。這樣不僅能有效解決青年家庭的住房問題,亦可起到相互監督作用,防止住房補助資金挪作他用,從而有效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3.制度效果
從制度的實施效果看,俄羅斯青年家庭住房問題有所緩解,緩解了人口負增長趨勢。據統計,在2003年到2007年間,每千人出生率從 9.8 提高到了11.3;人口自然增長率從負的6.5 提高到負的3.4。促進家庭生育率的同時也改善了兒童生長環境,間接提高了人口素質。其次,福利水平有所提升。政府每年為青年住房保障投入巨額資金,且投入資金逐年增加,惠及青年家庭范圍逐年擴大,很大程度上緩解了住房壓力。另外,制度根據年齡并結合收入劃分受保障對象范圍,有利于提高低收入群體利益。長期看,俄羅斯青年家庭獲得住房的平均周期是25年,屆時青年家庭會成為普通家庭,收入水平的改善使更多家庭選擇購買更好的住房,而對于新的青年家庭則可以購買剩余的這部分住房,實現住房消費的完整梯度,使總體社會福利有所改善和提升。
4.結論
俄羅斯對青年家庭進行補貼的制度,打破了傳統根據收入水平劃分保障對象的局限,除了更具有針對性外,在管理方面也更有效率。房改進程中,俄羅斯政府在保障低收入群體作用方面依然具有很大作用。其次,俄羅斯針對不同群體制定不同的保障制度,將年齡、家庭成員數及學歷等因素也考慮在內,一定程度改善了住房保障制度的利用效率問題。再次,俄羅斯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實施都有一定的法律依據。
為緩解當前住房供需矛盾,我國制定了多項針對低收入群體的住房保障措施,然而針對收入水平劃分的的保障對象范圍有限,收入的“制度壁壘”將大部分急需住房和需要改善住房條件的人排除在外,特別是青年住房問題,青年群體工齡低,積蓄不足,其結婚住房需求造成巨大社會壓力。我國青年住房保障問題是由我國住房制度改革過程中制度缺陷造成的,要防患于未然,加強對青年住房問題的關注,是我國房改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之一。今后,我國應建立一套適合我國國情的住房保障機制,為緩解人口負增長趨勢,我國經濟發展以及社會和諧穩定鋪好墊腳石。
參考文獻
[1]高曉慧.俄羅斯住房制度改革及績效[J].俄羅斯中亞東歐市場,2008(8).
[2]余勁李凱.俄羅斯青年的住房保障[J].城市問題,2010(3).
[3]李凱.俄羅斯住房保障研究[D].咸陽:西北農林科技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