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



摘要:教學相長是人人知道的,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遠遠比做幾個習題重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比讓學生死記硬背一些知識更重要,本文就將這些學生的能力通過實驗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讓學生切身感受化學實驗課的魅力和特點。
關鍵詞:學生;創新;教學相長
實驗教學是化學學科教學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發現問題、驗證某些知識內容的有力手段。通常教師的演示實驗基本上是教材如何安排,教師按部就班進行實驗,完成實驗內容即可,有些教師為了某些原因增加幾個實驗內容,但也僅僅起到拓展的作用。本文闡述的是學生在觀察完教師的教學演示實驗后與課任教師對一組實驗的改進話題,所以用了不忘初心靜待花開這樣一個標題,下面就這個實驗問題展示出來和同行分享,也許學生真的是比老師聰明吧!
一、教學實驗內容
這個實驗的內容是高二化學選修(四)第四章第一節原電池4-1銅鋅原電池實驗,實驗內容與必修一的電池實驗的差別是把兩個電極分別插在兩個燒杯中,燒杯之間用鹽橋連接,電路中同樣連接電流表檢測電流。不同的學校對于鹽橋使用的U型管尺寸大小不同,而且這個儀器使用的少,屬于不易損耗的儀器,再者U型管多用于電解實驗,所以實驗窒購買的這種儀器規格較大,像190*185*18(管內經)(mm)容量80ml(最大容量)所以灌注一個至少需要lOOml的灌注液,用量大且浪費多,所以實驗窒為了能夠多次使用采用這樣的處理(如圖1)即:灌注好待冷卻后做修理,加裝皮塞,問題就來了,U型管進入溶液后出現了空氣無法排出的情況,所以實驗室老師又進行改進,加裝了如圖的最終組合,實驗是可以進行了,看看吧,好麻煩的。學生在觀察完老師的演示實驗后提出了他們的想法,就是去掉那個洗耳球和用來排氣的玻璃管(圖2)。
(注:以上圖片中的U型管尺寸為190*185*18mm)
二、老師提供設備要求學生選擇
(一)提供材料,提出要求,學生選擇制作材料
對于學生提出的想法,教師當然是很高興的,同時給學生提出如下要求:1)以節約、環保為主題;2)反復多次使用;3)制作簡單;4)材料處理適合實驗窒條件。隨后帶領學生觀察實驗室現有設備,也告訴學生可以使用其他替代品但要易于加工。實驗室提供的儀器有U型管(尺寸為100*650*14mm帶支管),橡膠塞(l#,2#),銼刀,打孔器,手工刀工作臺瓊脂,KC1,NaCl等。
(二)設計方案討論優化
觀察完實驗室提供的材料,老師要求學生組隊或是單獨設計制作方案要求時間長度一星期,利用周末時間教師與學生展開討論及相關材料加工(學生自己準備的塑料管之類的材料),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己動手加工,這個過程中學生發現他們自己準備的這些材料制作成型的困難較大,即便是做出了形狀也不美觀,而且之后的灌注很不方便,所以最后選擇實驗窒提供的U型管,但問題是這種U型管帶支管,實在找不到可以輕松堵塞管口的東西,教師要求學生繼續完成這個問題的處理,一周后再次進行方案優化,完成制作。
(三)破而再立,完美收富
當再次回到實驗室后,教師驚喜的發現幾個細心的學生竟然查找了瓊脂的溶解及制作方法,有些學生帶來了自己家的玻璃刀準備把U型管的支管裁開。可見學生不是沒有學習的熱情,而是教師在教學中如何去激發,讓學生學會思考,學
會動手,達到學以致用的效果才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整個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演示了實驗室中如何把玻璃管、玻璃棒進行裁剪,同時也提供了一些報廢的玻璃管、玻璃棒讓學生自己動手感受,學生的那份驚喜與激動讓參與這個制作的教師看的開心。最后學生提出為了保證實驗中不要出現鹽橋放錯的情況,又在U型管其中一端加了一段銅絲,有點細,但終歸是學生的創意,可圈可點(如圖3)。
三、結束語
教學的改革,應該是對教法、學法的改革,課題的研究應該與之緊密結合,真正起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在整個過程中不僅使學生學習理論知識,同時要創造機會讓學生去實踐去用這些知識,才能夠體現學科學習的核心價值,哪怕出現了錯誤,都是值得的。成長本來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如同鄭杰老師講的:如果一個人一輩子會犯100個錯誤,最好讓學生在學校里達到99個,這樣的……。相信許多老師都看過或是聽過。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方案(2017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2017版)]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人民教育出版社.
[3]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化學(4).人民教育出版社.
[4]鄭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