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燕
摘要:我國是農業大國,對于農村出現的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等問題,需將節能戰略提高到一定程度,為我國農業發展提供更多有利的空間。本文從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現狀出發,深入探析了加強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措施,為解決農村環境污染和資源短缺提供可參考的建議。
關鍵詞:農村;水利工程;節水灌溉
前言:現如今,節能環保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發展的首要前提,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作為影響國民經濟、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項目,一直是國家與人民共同關注的重點。為確保節水灌溉工程的科學合理性,需從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入手,以提高節水灌溉的效率,促進我國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一、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建設現狀
山東省是我國華東地區的一個沿海省份,耕地面積達707.0萬hm2,占全省土地面積的45.1%,占全國的耕地面積僅次于黑龍江和河南,約7.1%,是我國的一個農業大省,加強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對抵御農田干旱、洪澇災害、提高糧食收成起著關鍵作用。因此,有關部門高度重視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
(一)政府投資不到位
我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耕地面積,加強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是提高農村基礎灌溉水平的重要途徑。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需要耗費大量的資金,這部分資金主要來源于國家和政府的撥款、農民的稅收、銀行貸款等,但其中最為主要的還是政府的支持。若資金的來源過于單一,必然會影響水利工程的建設,導致農村灌溉設施落后,進而削減了灌溉工程的使用年限,制約了農村農業的發展。
(二)缺乏對水利建設的正確認識
一方面,農民沒有認識到水利工程的重要性。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主要受益者是農民,但目前大多數村民對水利工程持觀望的態度,缺乏對水利建設的一個直觀認識,認為這項工程可有可無,因此阻礙了節水灌溉工程的發展。另一方面,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素質不高。農村地區人員年齡較高,懂得管理的建設的專業技術人員少之又少,部分人員擔負著多項工作,便使得工作效率低下。此外,村民缺乏正確的節水觀念,對灌溉技術和農作物種植技術的了解還不深入,在某種程度上使得農村水資源浪費嚴重,同時相關部門也缺乏對村民合理的管理方式,導致農村水利工程無法發揮出真正的作用[1]。
(三)水利工程建設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國農村水利灌溉工程的管理普遍存在管理手段滯后的現象,管理力度普遍不足。主要由于,村政府或鄉政府對于水利工程的管理力度不足,對建設資金沒有進行有效管理,使得農田灌溉設施較為落后,對日后的正常使用造成了一定影響。同時,對水利設施的后期維護也不到位,導致農民出現使用行為不規范的現象。此外,相關部門對水利灌溉工程的責任不明確,導致肆意浪費水資源、設施隨意使用的現象出現,進而造成資金的浪費,影響了水利工程的整體運行效率。
(四)水資源污染嚴重
我國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不斷提出,經濟也在飛速增長,但對水資源造成了一定破壞,使得水資源污染逐漸嚴重。目前,許多地區不惜破壞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的快速增長,隨意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導致水質不斷惡化,進而嚴重影響了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阻礙了農村農業的發展,因此應增強保護水資源的意識,以推動農村農業發展的進程。
二、加強節水灌溉工程建設和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是加大對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資金投入力度的關鍵,二者之間要相互協調,對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提供有利的技術支持與政策支持,確保工程的順利進行,充分發揮出水利工程在農村農業發展中的作用。例如,可以采取銀行貸款的方式,拓寬獲取資金的渠道,解決水利建設的資金短缺問題;政府加大獎勵制度,應遵守多勞多得的原則,調動農民建設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積極性;國家設立專項補助資金,明確部分水利工程建設資金由國家和政府承擔,積極引導農民加入到水利建設與管理的隊伍中去,加強農民對節水灌溉工程的認同。同時,相關部門還要加大水利設施后期維護資金的投入力度,及時排除設置中的安全隱患,切實提高科學管理與養護水平[2]。
(二)樹立正確的節水灌溉觀念
提高村民和與水利相關人員對農村水利的認識與了解是解決當前工程建設與管理問題的重要途徑。一方面,要加大宣傳力度,讓村民明確水利工程的最終受益人是農民。例如,在建設初期,相關部門可以召開水利工程研討會、宣講會等各種形式的宣傳活動,讓農民從一開始便重視水利工程建設的重要性,從而切實增加農民對節水灌溉工程建設與管理的基礎知識,確保節水灌溉工程的科學進行。另一方面,切實增強建設管理人員和施工人員的綜合素質。在工程實際建設過程中,管理人員要切實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合理的管理制度,做到與村民及時交流,解決他們在建設水利工程時遇到的問題。同時,還要加強培養管理人員隨機應變的能力,對于工程中遇到的突發事件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避免影響節水灌溉工程的正常建設。此外,工程技術人員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技術水平,能夠根據當地的環境條件以及地理條件進行科學的分析,確保水利工程的建設質量。
(三)完善水利工程建設管理機制
一方面,建立質量管理機制。完善的質量管理機制是提高水利工程水平的關鍵,主要是確保相關人員能夠根據規定的規章制度去操作,落實工程質量責任,最大限度發揮出水利項目的效益。例如,某農村的主要農產品為梨,在一年間,節水灌溉工程已經為這個村子帶來了不小的收益。在加強對果樹的管理上,果園負責人決定檢修節水灌溉工程,共投資1900萬元,節水面積達到14000畝。在工程管理過程中,秉持著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進行招標,吸引了許多信譽良好的單位,使得水利工程獲得了更加良好的灌溉設備與材料,進而提升了節水灌溉工程的質量。
另一方面,建立監督機制。優質的水利工程不能缺少良好的現場監督,主要是對施工隊伍和工程原材料方面把好質量關。例如,水利管線安裝不平整、渠道走線不合理、管線沒有深埋下去等都是施工現場常見的問題。因此,水利工程的試運行不能流于形式,要真正做到對現場的實時把關、監督,才能排除工程中的安全隱患,為節水灌溉工程的正常運行奠定良好的基礎[3]。
(四)做好水利工程初期設計階段工作
針對農村水資源匱乏、水資源污染嚴重的問題,政府要加大對農村水利工程建設的引導力度,采取先進的灌溉方式對水環境進行綜合治理,構建完善的水環境安全體系,推動節水型社會的建立。此外,在工程設計初期,要注重水利設施的后期管理與維護工作,使得水利工程在運行中遇到的問題能夠得到有效解決。在設計方案中要加入管理和養護方案,由技術小組對水利工程進行可行性分析,明確投資方、管理方、使用人員的責任,并嚴格按照方案對水利設施定期進行管理和養護,進而保證管理工作能夠真正落實。農村水利設施種類眾多,積極引導農民加入到設施管理隊伍中同樣重要,協調好與農民之間的工作,才能從根本上提高水利工程的建設與管理水平。
結論:綜上所述,加強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和管理,不僅符合我國生態發展的戰略,還有效促進農村農業的發展。因此,若要從根本上提高節水灌溉工程水平,必須監督和控制好工程建設各個環節的質量,充分發揮出水利工程的功能與作用,以有效提高糧食產量、提升水資源利用率。
參考文獻:
[1]田博文.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和管理分析[J].建材與裝飾,2020(18):288+291.
[2]戴軍,王欽.淺談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J].民營科技,2018(12):113.
[3]張紅艷.關于農村水利節水灌溉工程的建設與管理研究[J].農民致富之友,2018(1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