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海豐 普玉浩 唐萍
摘要:我市近些年受干旱少雨影響,多數河道在雨季沒有形成洪水或洪水不大,抗御大洪水的思想準備和處置經驗不足,河道管理工作問題日益突出,特別是今年的大河流域洪災暴露了河道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和問題,此次強降雨,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7、23億元,其中:水利工程水毀直接經濟損失6、31億元,農業(yè)經濟直接損失2、9億元。具體情況如下;
關鍵詞:災害情況;存在的問題;管理對策
一、“9、19”強降雨災害基本情況
(一)雨情
1、單位時間降雨強度特大:此次強降雨過程,仁和大田鎮(zhèn)銀廠箐、平地鎮(zhèn)白拉姑、啊喇鄉(xiāng)起渣喇河、永富河、大竹河等區(qū)域遭受暴雨襲擊,區(qū)域雨量監(jiān)測點1小時最大降雨量達76毫米,6小時累計降雨達222、6毫米,24小時累計降雨量達333、2毫米。
2、強降雨區(qū)域相對集中:強降雨主要集中在仁和區(qū)北部的務本鄉(xiāng)、東區(qū)銀江鎮(zhèn)小攀枝花村(大黑山片周邊),仁和區(qū)南部片區(qū)啊喇鄉(xiāng)、平地鎮(zhèn)、大田鎮(zhèn)、總發(fā)鄉(xiāng)等區(qū)域,共有33個雨量站累計雨量超過100毫米,5個站超過250毫米。
3、強降雨持續(xù)時間長:18日20時至20日20時,48小時持續(xù)降雨量累計達407、8毫米,為我市1965年有氣象記錄以來的極值(歷史極大值為2007年7月23日鹽邊277、9毫米)。
(二)汛情
1、汛情來勢太猛:9月19日,受流域降雨影響,大河流域水位迅速猛漲,由于洪水來勢兇猛,造成大河流域部分水庫漫壩,農田被沖毀,3座污水處理廠受損嚴重。長江委上游水文局攀枝花水文分局在大河水文站處,采用電波流速儀測得洪峰流量為840m3/s(據調查該次洪水為建國以來最大)。
2、洪水破壞性強:強降雨導致東區(qū)銀江鎮(zhèn)硫磺溝、仁和區(qū)務本鄉(xiāng)烏拉河等區(qū)域溪溝水位暴漲,誘發(fā)突發(fā)性山洪、泥石流及滑坡等自然災害。短時間內造成國省干線G5高速、G108、S214等道路交通中斷,電力、通訊、水利工程等基礎設施嚴重受損。
3、洪水頻次罕見:通過調查洪痕及斷面測算,大河水文站上游左支溝60公里處觀音松水庫大壩潰決時最大流量911m3/s,水淌田水庫最大泄洪流量454m3/s。根據四川省西昌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對“9、19”洪水頻率分析推算,該次大河洪水重現期超百年(約250年一遇)。
(三)災情
人員傷亡情況 ?全市災害影響人口13、2752萬人,死亡14人、失蹤3人(大田鎮(zhèn)6人,平地鎮(zhèn)2人,務本鄉(xiāng)1人,啊喇鄉(xiāng)1人,東區(qū)銀江鎮(zhèn)3人)。
水利工程受損情況 ?水庫受損51座,其中:小(二)型水庫(觀音松)潰決1座;小(二)水庫(烏喇么)被泥沙淤平1座;損壞堤防285處、63、66千米,損壞護岸32處。
農業(yè)受損情況 ?農作物受災10、13千公頃,成災7、76千公頃,絕收2、25千公頃,減產糧食0、54萬噸,死亡大牲畜0、21萬頭。
基礎設施受損情況 ?仁和主城區(qū)沿河道兩岸多處鄉(xiāng)(鎮(zhèn))集中供水站受損嚴重,導致14萬余城鄉(xiāng)居民用水受到影響。致使到災區(qū)道路、橋梁中斷248處,涵洞堵塞16處,倒塌房屋1063間;災害造成災區(qū)電力大面積停電,降雨中心區(qū)域啊喇、大田、平地鎮(zhèn)通信中斷。
二、應對“9、19”大河流域洪災存在問題與不足
1、防災意識淡薄 ?近十年來,我市大河流域未遭受嚴重洪澇災害影響,部分干部群眾防汛意識不強,防災思想準備不足,對洪澇災害心存僥幸、麻痹大意,沒有認識到洪澇災害可能帶來的嚴重損失,防范準備不充分;普遍對防汛避災知識掌握不夠,缺乏基本防災避災常識,遇到險情避讓不當,或是顧及財物,或是茫然慌亂、不知所措,或是圍觀看熱鬧,防災、避災、搶險工作十分被動。
2、與水爭地現象突出 ?在河道內亂搭、亂建、亂棄、亂采,在灘地上亂種,人為改變河道,縮窄、堵塞天然河道與水爭地,削弱河道行洪能力,存在重大防洪安全隱患。
3、河道管理基礎薄弱 ?目前河道管理主要參照執(zhí)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防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和《四川省河道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guī),沒有結合攀枝花實際及時出臺攀枝花市實施意見,執(zhí)法依據不充分;河道管理體制機制亟待完善,目前僅市級設立有河道管理科,縣(區(qū))機構不健全,河道管理由防汛辦代管,無專職人員;河道內部分閘壩、橡膠壩、攔砂壩在汛期未按要求及時塌壩、空壩處理,影響行洪安全。
4、河道管理事權不清 ?目前,很多河道沒有按要求完成河道防洪規(guī)劃編制工作,河道管理界限不清;存在水務部門與交通、城管等部門間河道管理范圍互相交叉,規(guī)劃、國土等部門履職中未依法征求水務部門意見的現象;市、縣(區(qū))兩級水行政主管部門間對部分河道管理的具體權屬、責任重點不夠明確,缺乏分級管理標準規(guī)范,存在明顯河道管理事權交叉現象。
5、河道執(zhí)法力度不夠 ?河道執(zhí)法不嚴、違法不究現象時有發(fā)生,受利益驅使,違章建筑和私挖亂采現象還存在;河道違法處罰力度還有待加強,沿河兩岸違法行為屢禁不止、屢禁屢犯,基礎設施建設隨意侵占河道現象突出,影響汛期河道行洪安全。
6、防洪預警、預報機制未建立 ?目前,大河流域躍進水庫、勝利水庫、大竹河水庫、沙壩田水庫等水利工程基本處于獨立運行狀態(tài),流域內雨情、水情、汛情信息互通傳遞機制,預警預報機制未建立,水利工程防洪減災削峰、錯峰、滯洪作用未發(fā)揮。
三、對大河流域洪災管理對策
1、加強宣傳、培訓,提高防洪減災意識 ?充分利用報紙、廣播、電視、橫幅、板報、標語、網絡、印發(fā)宣傳手冊等形式,加大對河道管理相關法律法規(guī),各類河道洪澇災害防范常識、預警信息宣傳,在全社會營造濃厚的宣傳氛圍,增強群眾江河防汛和水患意識以及對河道水法規(guī)的理解和認識;加強對河道洪澇災害易發(fā)區(qū)群眾,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工作人員的河道洪澇災害防、搶、避、撤預案培訓工作。
2、努力消除與水爭地現象,提高防洪標準,還洪水出路 ?以災后重建和山洪溝治理項目為契機,加強河道堤防改造,嚴格涉河建設項目審批,提高河道行洪能力和防洪標準;通過加強河道執(zhí)法和巡查等方式,努力消除與水爭地現象,還洪水出路。
3、加強河道管理基礎工作,建立健全體制機制 ?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河道管理條例》、《四川省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和《四川省河道管理辦法》等相關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出臺《攀枝花市河道管理辦法》、《攀枝花市河道采砂管理條例實施意見》等;要求各縣區(qū)要進一步加強河道管理工作,明確職能職責,落實崗位責任制,加強崗位責任意識,確保正確履行管理職能;汛前做好提起閘壩、橡膠壩塌壩、攔渣壩清理等工作,確保河道行洪安全。
4、明確河道管理事權 ?爭取上級支持,逐步完成河道確權劃界工作,并對河道管護區(qū)設置界樁、警示標示等;逐步啟動大河、安寧河等流域河道防洪規(guī)劃、采砂規(guī)劃編報審批工作,擇機開展金沙江、雅礱江等大江大河流域防洪規(guī)劃、采砂規(guī)劃編報審批工作;落實我市河道分級管理制度,明確各級河道的管理權屬、范圍。
5、加強河道執(zhí)法力度 ?盡快組織力量對河道內違法亂倒、亂棄、亂建、亂采及隨意侵占河道行為進行一次徹底清查,并登記造冊;積極配合水政執(zhí)法支隊堅決依法依規(guī)給予嚴厲查處,加強河道執(zhí)法力度,努力將各種河道違法案件和河道行洪安全隱患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
6、建立大河流域防汛預警、預報機制 ?加強大河流域水情、雨情、汛情實時監(jiān)測與信息互通,逐步建立流域內各水庫汛情預警預報機制,充分發(fā)揮水利工程防洪減災削峰、錯峰、滯洪作用。
四結束語:
終上所述,對大河流域河道防洪工作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闡述,并對此提出了解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