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茜
摘要:本文緊扣“提升計量監管效能,突出計量引領作用”主題,從強化制度機制建設、增加科技創新元素、加強計量監督管控、提高計量服務保障等四個方面對煤礦安全計量檢測進行了探討分析,并提供了相應措施,以供參考。
關鍵詞:計量工作;提升監管效能;突出引領作用
引言:2020年,各省計量工作將圍繞“推行高質量監管、促成高質量發展”重心,全面搞好“恪守底線、構建環境、規范競爭、提高質量、推動發展”工作,著眼于主責主業,致力于改革創新,持續健全計量治理體系,提高計量治理效率。
一、加強構建制度機制,提高監管履職能力
提升全局意識,將“管理思維”轉化成“治理思維”,基于工作中現存的不足、問題以及薄弱處,強化法治思維、謹遵制度先行,不斷促進建章立制的落實,更深入地健全工作機制。
1.組織《煤礦器具計量監督管理條例》立法的有效性與可行性調查
安排人員潛入煤礦市場、煤礦企業、計量測檢與秉公監督一線,分專題規范調研計量的器具、標準、行為以及法定計量檢定機構與第三方機構的監管實況,深度探討現存問題,聯系經濟社會的發展情況,提出可行的監管辦法與措施。
2.健全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管控機制
聯系2019年市場監管總局所實施的強制管理計量器具目錄以及各地的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科學調查并歸納各省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落實狀況,規劃頒布指導建議,更深入地確定下階段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制定要求、具體方案以及有關管理措施,從而進一步健全各省量傳溯源體系的構建。
3.規劃并健全“雙隨機”檢查的實施細則
基于計量領域歸納到“雙隨機”監管清單的前提下,實施規劃健全配套的檢查細則,確定檢查內容、模式、流程以及后續的處理措施。努力完成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型式標準獲證企業、水效標識、能源效率標識等四個“雙隨機”監督檢查執行細則的編寫任務。
二、增加計量科技元素,調整量傳溯源體系
貫徹省局“拉高線”方針目標,有效利用我國產業基礎好、創新意識強烈的優勢,力爭構建契合我國高質量發展需求的科技氛圍與量傳溯源體系。
1.促進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的調整優化
基于排查檢測狀況,對于各地確定需求量大、應當建設卻沒有建設的計量標準,需要及時補全;而對于設備落后、檢定能力弱化的社會公用計量標準器具,應當遵循有關技術要求展開優化升級;激勵各地強化高端計量標準器具的建設,補充各地乃至全國技術漏洞。
2.強化前沿計量測試技術開發
組織極小,極大、動態量計量,在線校準、多參數等方面量傳溯源方式與技術的開發,組織計量測試嵌入煤礦產品設計、研發、質量提高、工藝管控中的計量測試方式探討,重視在新型能源、新型材料、機器人、衛星導航、智能電網等戰略型新興產業解決量傳溯源技術的難題。
3.健全地方計量技術規范體系
面朝群眾公開收集制修訂意見,嚴格把控技術規范的立項環節、審定環節,切實提升質量標準。此外,需要切實搞好規范全文頒發與推廣落實工作,盡可能地使技術規范性能發揮到最大化。
4召開省級計量比對工作
篩選某些影響面廣、使用量大的計量標準召開“一類比對”活動,省內建標單位都應當參與,加強法制管控屬性;篩選某些代表性強、技術水平先進的計量標準開展“二類比對”,建標單位可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是否報名參與,突出技術溝通、能力提高的作用。繼續推行相關的的量值對比工作,保障煤礦行業量值的精確性、可信賴性。
三、強化計量監督管控,規范維穩市場秩序
緊扣“放管服”改革與事中事后監管的有關要求,革新監督管理的理念、完善監督管理的機制、加強部門之間的合作,充分保護廣大公眾的切實利益。
1.進一步推動關鍵領域的計量監管
深入推進環保、安全、民生等領域強制檢定煤礦計量器具監督檢查,繼續規劃組織法定計量檢定機構、型式標準獲證企業、法定計量單位、定量包裝商品以及水效能效標識的隨機抽查工作,持續健全抽查工作機制,實時公開檢測結果,搞好相關企業的整理歸集共享工作,使檢定結果施展出應有的作用。切實搞好各省煤礦安全檢定工作,探索智慧監管、到期輪換等新型機制,確保煤礦計量器具的精確性。
2.穩健推進計量示范建設活動
與有關主管部門及行業協會進行合作,共同組織誠信計量示范工作,在煤礦、能源等行業領域實施誠信計量承諾,健全省級誠信計量示范單位、能源計量示范企業評估機制,充分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深度推行定量包裝產品生產企業計量保證能力自我聲明公開制度,持續健全計量失信懲罰與守信激勵制度,指引市場主體改善并規范計量行為,構建放心生產、消費的煤礦市場環境。
四、加強計量服務保障,推進區域高質迅猛發展
積極對接政府部門、群眾與產業需求,開拓計量服務方式、提高檢測服務水平、升級服務質量,持續突出計量在煤礦行業高質迅猛發展中的引導帶頭作用。
1繼續組織“改善計量提質增效”活動
著眼于煤礦企業的計量痛點與難點,提供“精準施測”服務
提升活動的目的性與規劃性,在各省區域內挑選一批重點項目并予以推進。持續組織“計量精準施測服務示范”活動,評價選擇最佳案例,同時在各省區域內推廣宣傳。聯系省局關于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需要,安排全省計量部門走進千家民營企業提供免費計量咨詢、檢測及培訓服務,推進礦產質量的提高與民營經濟的高質迅猛發展。
2促進儀表儀器產業質量提高
基于前兩年燃氣表、電能表質量提高活動的前提下,繼續制定召開儀表儀器質量提高活動。彰顯省計量技術委員會的引導帶動地位,指引專家進一步調研各省的儀表儀器產業情況,分析儀表儀器產業發展面臨的困難與問題,確定重點促進的產業目錄,規劃提高行動工作策略。通過相關的公共服務平臺,聚集各方力量,以此有效促進儀表儀器產業質量的提高
3.強化能源資源計量監管與服務
同相關部門協作,依法組織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審測,分地區、分批次對各個重點用能單位展開宣傳。全面推廣能源計量審查信息平臺,收集各地能源計量審查數據,并編制《重點用能單位能源計量實際情況報告》。激勵各部門、各企業深入調研資源利用、節能環保等方面的計量問題與需求,持續強化能源資源計量管控與服務。
五、加強計量基礎建設,構建最佳發展環境
打好基礎、立足發展,完善機制、搞好工作,將“條線思維”轉化成“集成思維”,努力加快計量共治格局的形成進度,構建政府重視、群眾關注的發展環境。
1加強計量隊伍的建設
根據技術工作者與基層監管的工作需求,持續強化計量工作技能與法律法規的教育及培訓。大力組織召開計量檢定人員技能大賽,豐富比賽活動,不斷構建開發計量技術、關注技能人才的強烈氛圍。對于新的注冊計量師管理與強制管理計量器具目錄辦法,開展專門的推廣培訓活動,保障新制度落實具體到位。深度健全注冊管理與注冊計量師考核機制,早日制定頒發相關規范性文件。創建并完善計量工作專家庫,為政策出臺、監管督促、技術咨詢提供智力保障。
2強化計量推廣與文化建設
繼續組織計量科普宣傳活動,強化對國家法定計量單位及計量科學技術的宣傳普及,探討并構建一批“計量科普基地”,聚集更多公眾的目光,使其關注、了解計量。在重要時間節點(如科普日或質量月),主動制定舉辦計量主題宣傳活動,努力弘揚計量文化,推廣計量精神,提高全民計量科學素養。
結束語:
2020年作為“十三五”規劃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后一年,是實現我國民族偉大復興道路中一個關鍵的歷史連接點。不忘初衷、謹記使命、踏實工作、砥礪前行,我國各省的計量監督檢驗中心將持續把計量監管職責落實到位,盡可能地展示出計量引領支撐作用,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起點與后續的“十四五”發展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l].提升計量監管效能,突出計量引領作用[J].中國計量,2020(04):2429.
[2].提升計量監管效能,突出計量引領作用[J].中國計量,2020 (03): ?1825.
[3].提升計量監管效能,突出計量引領作用[J].中國計量,2020 (02): ?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