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貫徹落實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政策,實現在工業園區內的增量配電網建設是很有必要的,并具有可觀的市場發展空間。本文從工業園區內實現增量配電網的意義出發,對工業園區內通過臺式感知技術、柔性直流技術、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以及需求響應技術進行增量配電網的建設,以期對增量配電改革提供發展思路。
關鍵詞:電力體制改革;增量配電網;工業園區
引言:增量配電網的改革是對整個配電業務運營模式的改革,是為打破配電業務壟斷的改革方案,簡單來說,增量配電網就是電網公司以外的公司投資建設的配電網。為提升工作效率,推進電改進程,工業園區進行增量配電網建設是必不可少的,不僅能夠加快電改進程,還能提升能源利用率,實現能源的合理分配。
一、工業園區內應用增量配電網的意義
工業園區類增量配電建設是實現增量配電改革的重要推進手段,多為化工企業、冶金企業等能源需求量巨大的企業,為實現配電能源的合理分配,從改革以來,眾多配電業務試點隨之建立,例如,陜西榆林榆神工業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內蒙古豐鎮市高科技氟化學工業園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惠安泉惠石化熱電聯供工業區增量配電業務試點、衡陽白沙洲工業園增量配電業務試點等[1]。眾多增量配電網試點的成功建立使能源需求與生產供應相結合,實現電力能源的再分配,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隨著增量配電網的建設進程加快,對于傳統電網企業的促進激勵效果的愈發明顯,使傳統電網企業不斷創新改進,實現配電業務的運營效率增加,加強配電網可靠性,進一步優化了配電服務與業務結構。除此之外,增量配電網改革實現了發電、儲能的新能源分配,促進了電動汽車充電設施的發展,推動共享經濟時代共享電動汽車的出現與發展。但就目前情況而言,增量配電網是一個資金回收期較長的過程,對于工業園內進行增量配電網建設時,應關注增量配電網建設穩定發展,實現持續穩定的經濟效益。
二、對工業園區內應用增量配電網建設的探討
工業園區在進行增量配電網建設過程中,通過態勢感知技術、柔性直流技術、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以及需求響應技術的運用,實現工業園區的增量配電網的建設進程,完成增量配電改革目標。
(一)通過態勢感知技術的應用
為實現對增量配電網運行狀態的全面了解,對發電、負荷以及配電結構進行主動控制、管理是必要的,是實現實時掌握增量配電運行控制的重要途徑。通過現金的態勢感知技術,更好的為上級電網和優質用電戶提供服務,加強上級電網、增量配電網、用戶三者之間的良性互動,實現儲能裝置以及可調負荷的全面信息獲取。增量配電的工業園區多為規模較大的冶金、化工企業,在增量配電網建設過程中,因工業規模、生產流程的的影響較大,對增量配電網的需求各有不同,為真正實現能源合理分配的目標,推進增量配電網改革,運用態勢感知技術將工業園區內各種狀態進行評估,融合智能電表,對當前工業園區狀態做出準確預判。
為加強對工業園區的配電態勢控制,通過提取與氣象因素有關的負電荷變化量進行確定影響工業園區內負荷特性的因素,結合態勢感知技術的運用,實現整個工業園區的電功率預測以及分布式發電與負荷信息的高精度預測,以此加強增量配電網在工業園區內實效應用。
(二)通過柔性直流技術的應用
在增量配電網輸電領域的建設中,主要應用柔性直流技術,該技術主要由換流站與直流輸電線路(通常為直流電纜)構成。在我國現階段配電領域中,大部分為閉環、開環運行,而閉環運行的方式僅作用于增量配電網運行方式的調整,而通過柔性直流技術的運用,可以通過有功潮流動態調控進行合環運行的短路電流控制,以此減少增量配電網中的線路壓降,實現供電系統的安全穩定運行。以蘇州工業園區增量配電網示范點為例,通過柔性直流技術的運用,實現增量配電網間的線路合環運行,以此提升增量配電網的靈活性與協調性,縮短供電故障隔離時間,實現增量配電網的經濟效應增加,以此提高供電可靠率,推動增量配電網改革。
(三)通過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的應用
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是將交流與直流進行混合的一種配電網絡技術,在當前增量配電網發展中,主要以交流為主,在交流增量配電網基礎上建設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是未來配電網的重要發展趨勢。
隨著工業園區光伏等直流電的發展以及儲能等直流負荷的增加,交流增量配電網與直流增量配電網各有優缺,將直流增量配電網在電源接入、操作簡單以及能源損耗低的優勢與直流增量配電網相結合,以此實現電能源的有效利用。在目前增量配電網的發展形勢下,運用交直流混合配電網技術實現增量配電網的建設應用,推進現階段增量配電網的改革進程,實現工業園區供電質量的增加以及經濟效用的增加。
(四)通過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的應用
在增量配電網建設中,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是核心技術之一,通過對配電網源、儲、荷測實現可調資源的合理控制,保障增量配電網的高效運轉,據現階段系統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的發展,對增員配電網實現協調優化運行,促進分布式發電能源的消納,發揮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的柔性負荷調節作用,在快速響應配電網調度響應的過程中,實現增員配電網的建設,有效提升增員配電源的能源利用率。例如,錦州增量配電網示范區域在進行增量配電網建設中應用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以當地資源優勢為基礎,加大工業園區增員配電網的建設力度,實現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通過延長產業鏈條加大工業投資,以實現工業園區經濟效益增幅[2]。
在增量配電網改革中,為提升非電網企業的供電可靠性與能源消納率,應用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以實現對分布式電源的二次改造,通過降低峰谷差,實現多樣性負荷的控制。在區域分布增量配電網運行中,網源荷協調控制技術為增量配電網提供網荷支持,以此實現了增量配電網的順利建設應用。
結語:綜上所述,為推進增量配電網改革,以工業園區為主要示范點能夠推進改革進程,增加工業園區生產效率與能源利用。在電改過程中,應加強關注增量配電網的的建設進度,根據各工業園區自身特點實現能源生產、儲能與利用,深度挖掘工業園區內生產鏈條價值,完善增量配電網規劃,促進能源的合理分配。
參考文獻:
[1]封紅麗.增量配電業務改革進展及問題與對策研究[J].電器工業,2019(10):45-58.
[2]王程.工業園區建設增量配電網的可行性分析[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9(22):61-62.
作者簡介:姓名:宋瑞鵬(19883.02--);性別:男,民族:漢,籍貫:陜西榆林人,學歷:本科;現有職稱:中級工程師;研究方向:電力工程技術,電氣工程,電氣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