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剛


摘要:威202H33-4井是頁巖氣項目部部署在四川省威遠縣的一口水平氣井,實鉆井深4680m。施工難點是該井屬于典型的窄密度窗口地層,易發(fā)生漏失和氣侵現(xiàn)象,嚴重影響了施工進度和鉆井安全。應用控壓鉆井技術,利用地面回壓、循環(huán)壓耗、鉆井液密度等多種方式調整井底壓力,使得井底壓力在鉆進、接單根和起下鉆過程中維持穩(wěn)定,并保持在地層壓力和漏失壓力之間,從而解決漏失和氣侵的現(xiàn)象,解決窄密度窗口地層的鉆井問題,保證鉆井安全,縮短非生產時間,提高機械鉆速。
關鍵詞:頁巖氣窄密度窗口控壓鉆井
1. 威202H33-4井概況
1.1威202H33-4井基本情況
1)鉆井層位:龍馬溪
2)地理位置:四川省威遠縣慶衛(wèi)鎮(zhèn)桃李村9組
3)構造位置:威遠構造屬于川中隆起區(qū)的川西南低陡褶帶
4)鉆探目的: 開發(fā)威202井區(qū)龍馬溪組頁巖氣藏儲量
5)完鉆井深:4680m
1.2威202H33-4井井身結構
2. 威202H33-4井施工難點
1) 本區(qū)塊施工難點:
本區(qū)塊構造縱向上具多產層、多壓力系統(tǒng)特征。鄰井各個層位有不同的油氣顯示,發(fā)生過井涌、井噴等現(xiàn)象,目的層存在異常高壓,井控風險大。
易發(fā)生漏失。鄰井在上部地層漏失現(xiàn)象嚴重,特別是三開鉆井需鉆至龍馬溪頂部,地層壓力系數(shù)不一,很容易造成低壓地層漏失。
窄密度窗口地層。
2) 威202H33-4井施工難點:
7月22日鉆進至2886.85m發(fā)生漏失,最大漏速:50方/小時,加入隨鉆堵漏劑,鉆進時不漏,停泵接立柱時回吐;2968m發(fā)生漏失,漏速25方/小時,之后加入隨鉆堵漏劑,未成功。降低密度,恢復正常鉆進,共計漏失46m3。
8月1日鉆進至3278m發(fā)生漏失,最大漏速:36方/小時,降低泵沖,起下鉆堵漏,堵漏成功,共計漏失95m3.
8月9日鉆進至3303m發(fā)生漏失,降低泵沖至雙45沖/min仍然漏失,打水泥塞堵漏,堵漏失敗,泵沖只能開至40沖/min。
期間共計漏失油基泥漿349m3,損工429.3h。可以看出,開泵漏失,停泵回吐氣侵,常規(guī)堵漏無效,屬于典型窄密度窗口地層。
3.威202H33-4井施工目的及方案
3.1施工目的
1、使用控壓鉆井工藝措施,逐漸降低鉆井液密度,通過低密度鉆井,減少井漏風險,并通過回壓和環(huán)空壓耗控制井底壓力,防止氣侵,保證窄密度窗口正常鉆進,減少非生產作業(yè)時間。
2、提高鉆井安全性。井口安裝旋轉控制頭或者旋轉防噴器,井口環(huán)空始終處于密封狀態(tài),一直處于可控狀態(tài)。
3.2總體方案
應用控壓鉆井技術,利用地面回壓、鉆井液排量(循環(huán)壓耗)、鉆井液密度等多種方式調整井底壓力,在施工過程中以控制井底壓力穩(wěn)定為原則,并使井底壓力保持在地層壓力和漏失壓力之間,實現(xiàn)鉆進、接單根和起下鉆過程中井底處于平衡狀態(tài)。
3.2.1水力參數(shù)計算
1) 鉆井液密度1.85cm3,排量1.8m3/min時,井底壓力計算如下:
從上表可以看出,鉆井液密度降到1.85g/cm3時,鉆進循環(huán)時,井底壓力當量密度在1.95-2.03g/cm3之間,鉆進過程中有循環(huán)壓耗的存在不用在井口施加回壓,就能滿足設計需求;
4.控壓鉆井施工過程
4.1降密度過程
8月20日下鉆至3300m,循環(huán)排氣;
8月21日每次降低0.02,密度降至1.85g/cm3,泵沖由雙泵40沖提至雙60沖,不漏,后提至雙泵62沖漏失,恢復至雙泵60沖循環(huán)。開始鉆進,鉆進全烴2.7-11%,鉆時4min/m左右;接單根控制回壓1.0-2.0MPa,單根峰5.0-14.5%;
8月22日鉆進中加入隨鉆堵漏劑,全烴4-20%,鉆時6-12.7min/m,降密度至1.83,提泵沖至雙泵63,不漏,提泵沖至雙65漏失,降至雙泵62-63沖鉆進,接單根控制回壓2MPa ,單根峰后效8%-14 %;
8月23日,鉆進過程中,密度降至1.82,緩慢提高泵沖至雙70,排量為1.87m3/min,未發(fā)生漏失,接立柱時,控壓2.5-3MPa。
4.2控壓鉆進過程
8月24日至9月11日,正常鉆進,鉆井液密度1.82g/cm3,排量130-140沖/min,接立柱控壓2.5-3MPa,根據(jù)每次循環(huán)時,發(fā)生漏失的排量,計算井底循環(huán)漏失情況下的ECD,建立一條隨鉆漏失壓力系數(shù)ECD,作為控制排量和密度的依據(jù),始終維持井底壓力在地層壓力和漏失壓力之間,但隨著鉆進的加深和隨鉆堵漏劑的加入,漏失壓力系數(shù)略有增加。
實現(xiàn)3次帶壓(2.5-3MPa)起下鉆,起出鉆具體積與灌入鉆井液體積一致,未發(fā)生溢流和漏失。3次后效點火成功,鉆進至3898m期間起鉆下入測壓短節(jié)一次,成功取得井底壓力,直至鉆進至完鉆井深。
5.結論與認識
1) 保障鉆井安全。低密度控壓鉆井時,鉆井液經旋轉控制頭和節(jié)流管匯,井口時刻處于密封可控狀態(tài),鉆進或接單根時發(fā)氣侵或者溢流時,立即通過專用節(jié)流管匯提高套壓,控制井口;發(fā)現(xiàn)漏失時,立刻降低井口套壓或者排量,減少鉆井液漏失,維持井底處于微過平衡狀態(tài),保持井筒處于可控狀態(tài)。
2) 有效鉆穿窄密度窗口地層。鉆進過程中,根據(jù)鉆井液性能,排量和密度等變化參數(shù),利用水力學軟件實時計算井底ECD和測壓短接測量井底壓力,校準漏失壓力和地層壓力,保證井底壓力在窄密度窗口范圍內,為窄密度窗口鉆井提供技術指導。
3) 縮短非生產時間,降低鉆井液損失,減少作業(yè)成本。三開至上控壓鉆井設備前,損失工時429.3h,損失油基泥漿349m3;采用1.82-1.85g/cm3低密度控壓鉆井后,未發(fā)生因漏失造成損工時間,滲漏油基泥漿共計僅42m3。
4) 提高機械鉆速。威202H33-4平均機械鉆速4.19m/h,與鄰井威202H33-3井平均機械鉆速3.97m/h相比,提高機械鉆速1.0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