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生 陳曉寧
摘要:黃土高原的自然氣候條件和降水量的分布情況,對造林工程的實施有著一定的影響。此文通過對黃土高原的造林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合理選擇樹種、完善栽植技術、做好幼林撫育工作等方面的具體措施,為黃土高原區域提高造林成效提供有效建議。
關鍵詞:黃土高原;造林工程、蓄水保墑
引言:由于黃土高原自然條件惡劣,土壤貧瘠嚴重,且年降水量少,使土壤水分持有量不高,導致栽植樹種成活率低。為進一步加強黃土高原治理工作力度,合理分配資源,如何有效的提高造林成效,是目前黃土高原區域造林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黃土高原造林現狀分析
黃土高原造林是一項系統性的生態林培育工程,并不是簡單的人工栽植工作,尤其是黃土高原這種環境惡劣的地區,造林要充分考慮樹種是否適合在本地栽植和造林地立地條件。光合作用以及水分是促使植物生長的必要條件,也是維持干旱地區造林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同時也制約著黃土高原治理工作的順利進行。黃土高原地區苗木栽植成活率低,主要限制因子是年降水量較少,土壤水分流失嚴重。除此之外,樹種的選擇不當,造成該樹種降低了對土壤、日照、水等自然資源的適應性,影響了造林效果。要根據黃土高原不同地區土壤含水量選擇合適的造林技術及樹種,合理規劃造林布局。例如,在進行人工調水工作時,無法避免一些不合理的操作以及對干旱土壤和地下的水分含量不明確,導致對水資源分配不合理,造成該地二次干旱致使栽植的樹種無法成活。
2.提高造林成效的措施
2.1對土壤進行蓄水保墑
水分對于植物生長十分重要,沒有水分供養植物無法生存。由于黃土高原特殊的自然環境,土壤水分含量低。因此,在黃土高原地區植樹造林,需要不斷的改善土壤結構,有效避免水分嚴重流失。通過提高土壤的存水能力,抵抗水分水平、垂直擴散運動導致的土壤表層水分蒸發。合理選擇魚鱗坑、水平階或低槽整地方法,科學進行整地。針對上一年雨水量儲存充足的區域,根據地表結構、土壤、降水量、樹木耗水量等實際情況,對造林區域地表徑流進行適當的改造,挑選合適的區域修建徑流滲蓄池,將徑流水引向地勢低的區域內,通過人工的調整,使得較少的降水量能滲到每一株樹苗根系的周圍,從而為全林地的樹木建造一個局部濕潤的生長環境,使其造林成效最大程度上得到提高。與此同時,為了減緩水分蒸發的速度,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可以適當對土壤加入一些不傷害樹木根系的化學藥劑和土壤濕潤劑,如生根粉、保水劑等。此外,在種植區域挖一些小坑,在利用枯枝落葉等有機物對小坑進行覆蓋,可以起到秋冬兩季蓄水保墑的作用[1]。
2.2嚴格選擇樹種
堅持適地適樹原則,篩選適合本地自然環境的樹種造林。即使種植區域水分充足,選擇樹種不適合,也會導致造林失敗。由于黃土高原地質條件和自然環境比較特殊,水土流失較為嚴重,水分含量較少,因此樹種的選擇十分重要,要以光照時間、地形、含水量作為選擇樹種的依據。第一,根系發達,容易生根、耐寒耐貧瘠、生長速度快的樹種。第二,根據本地未來發展需要,選擇營造林種。商品林選擇成活率高、生長周期短、品質優良的樹種,生態林選擇抗逆性強,防護性能高,易成活的樹種。第三,栽植可營造針闊混交或喬灌混交林,提高林地防護功能。
2.3加強幼林撫育管理
造林完成后,要高度重視幼林撫育管理,加快早日郁閉成林步伐。由于樹苗自身的生物因子會自動分析光照的差異和含水量,可以在栽植完成后很好的度過適應期,與此同時需要對栽植后的樹苗進行鋤草、松土、補植等撫育工作。幼林扶育措施的制定需要分析黃土高原地區的含水量和土壤成分為參考依據,對造林區域進行檢查,樹苗栽植的樹種、坡位和坡度不同,對土壤水分要求的程度也所不同,制定科學合理的幼苗培育措施是撫育計劃中的重要環節[2]。生態林每年至少撫育2次,連續撫育3年,經濟林每年至少撫育3次,年年進行撫育。
2.4加強苗木的保護和處理
在造林過程中,能否維持樹苗體內的水分平衡以及生理機能,這是栽植成功的關鍵。進行栽植工作之前必須對樹苗進行保護和必要的處理,從起苗、包裝、運輸、栽植每個環節都應重視。生態林采用二級以上苗木,經濟林采用一級苗木造林。為了避免樹苗失水,對樹苗根系的保護尤其重要。避免風吹日曬使苗木根系失水過多導致成活率降低或使樹苗死亡。在運輸的過程中可適當對樹苗的根本進行灑水覆蓋,添加保水劑,防止根系水分流失嚴重。栽植時,剪去樹苗的爛根和過長的根系,再蘸一些營養劑,使樹苗可以適應當地土壤條件減少蒸騰量,保持樹苗體內水分充足。
2.5完善栽植技術
樹種栽植時間,選擇春季土壤解凍之后或者冬季土壤封凍之前進行。春季土壤解凍時期樹木仍處在休眠期,蒸騰量小,對水分的消耗也較少,栽植后容易達到地上、地下部分生理平衡。深秋樹木地上部停止生長,樹苗體內儲藏的營養物質可以使內部生理機制活躍,栽植后苗木根系仍有一定生長。按照樹種的栽植順序,首先栽植植陽坡區域、發芽早的樹種,其次栽植陰坡區域、發芽晚的樹種[3],栽植采用“三埋二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栽植,并根據不同樹種的生物學特性確定栽植深度。闊葉樹采用苗木截干栽植,針葉樹采用容器袋苗、營養缽苗栽植。栽植區域土壤含水量如果低于10%,可以暫停栽植工作,等待降水或者適量的人工澆水。若遇大風天氣,需要提前做好苗木支撐,防止倒伏和搖晃。
結束語:綜上所述,黃土高原進行植樹造林,必須充分考慮當地土壤、日照、水分等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造林樹種。通過對幼林撫育管理、加強苗木保護、科學進行栽植等技術措施的應用,可有效提高黃土高原治理工程造林成效。
參考文獻
[1]張成生,楊琉,侯會延.陜西黃土高原土壤干層的特點及其對植樹造林的影響[J].中國高新科技,2020(07):66-67.
[2]黃平.造林困難地區的植被恢復技術措施分析[J].農家參謀,2019(12):135.
[3]李龍.黃土高原區水土流失危害及其綜合治理措施[J].中國非金屬礦工業導刊,2018(S1):58-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