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瑩瑩 魯曄
摘要:隨著經濟和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領域都在發生著令人震驚的變化。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各方面都注入了新的活力,人們對生活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人們越來越重視城市建設。此外,城市電網正逐步走向系統化,為了更好地建設城市能源系統,必須審視智能電表的運行管理策略,不斷提高智能電表計量器具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智能電表管理工作經驗,本次主要針對智能電能表的現場運行管理策略研究展開了深入論述,所得文獻與同行業管理人員共同分享,望對行業的前進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智能;電能表;現場運行;管理;分析
1導言
在推廣智能電能計量的過程中,國網北京電力公司引入了業務管理體制,實現了電能信息存儲、遠程采集、信息交互、網上銀行、電話便捷充值等多項功能,功能和服務要素對智能電表的運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規模智能電能表的高效運行質量控制是國網北京電力公司的一項艱巨任務[1]。
2智能電能表現場運行的現狀
首先,我們需要了解智能電表的現狀。目前,智能電表在我國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目前已經有3億臺智能電表投入使用,在中國安裝和運行。隨著時間的推移,智能電表的安裝數量每年都在增加,每年都會有智能電表損壞。因此,軟件的快速開發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硬件上經常出現電池受損和電池故障,只有引起足夠重視,智能電表才能正常運行,電網行業才能正常發展。
3智能電能表出現的故障及其分析
3.1智能電能表經常出現的故障
智能電能表的常見故障主要分為硬件故障和軟件故障,其中還包括智能四小時表生產過程中出現的電池電壓或掉電等問題,這些問題將直接影響智能電能表的正常工作。為了研究硬件故障的原因,首先考慮了鏈設計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不合理的連鎖解決方案會在充電過程中引發反饋,如果充電時間過長,充電的后果會更嚴重,電池會耗盡。其次,電池質量不符合標準,因為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磨損,這主要是由于電池長期處于弱電流狀態下工作,如果輸出電流較大,輸出電壓會明顯降低。最后,電池的使用和選擇問題,電池應選用質量好的電池,因為電池在電解液分解過程中會產生有害雜質,嚴重污染電池內部隔膜,如果用在強制分解中,后果不堪設想,這將直接導致電池過度放電,并大大降低電池容量。另外,電池需要密封,否則,惡劣天氣可能會出現不同的問題,導致硬件損壞。另一方面,軟件系統更容易受到滲透和干擾,需要我們給予足夠的重視,積極引進先進的技術人員,不斷完善智能計量裝置的軟件完善,智能測量儀器需要一定的參考量,只有選擇最合適的智能電能表,才能電能表檢測工作做得最佳[2]。
3.2智能電能表的故障分析
有必要對 智能電能表計量裝置的故障進行定期分析。對故障進行分析,不僅及時維修和驗證,而且及時進行跟蹤,提高其連續性,以達到 智能電能表應用的最佳效果。 智能電能表的損壞通常是由質量問題引起的,或是由于同一規格的金屬片之間的連接不準確或是不能與其它板片配合使用,最終無法配合使用。從故障原因可以看出, 智能電能表故障的原因各不相同,包括原材料質量、合理的設計選型、組成參數、質量等。另外,還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因素,主要是在運輸和運輸貨物的過程中,由于搬運人員不注意,智能測量裝置遇到其他貨物,從而對智能計量系統造成一定的損害。因此,有必要結束這種時間故障頻率,質量管理是寬泛的,不僅要檢查這個智能計量系統存在的問題,還要考慮其他技術創新點,要不遺余力地進行質量設計、分析和控制,通過控制先進的方法和技術,智能化、高效地改進智能化電能計量系統。
4智能電能表現場運行管理策略研究
智能電測量裝置是電測量裝置的一種。從應用的角度來看,規定的使用壽命不允許工藝的技術服務,然而,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失敗是無法避免的。因此,我們需要進行可靠的分析和統計,建立一個長期、穩定、可靠、可預防、有保障的信息化管理體系。要從自我管理入手,加強庫存控制、現場驗證、故障環境模擬、故障信息統計等手段,收集相關可靠性數據并建立數據庫,對供應商進行評估或提交可靠性指標相關要求,選擇優質供應商,淘汰劣質供應商,為電力用戶提供高質量的服務和可行性,給電力的正常運行提供安全保障[3]。
4.1人員準入與培訓
電能計量是按照計量單位和價值計量的準確可靠的計量。設備性能的測試和評估應:由合格人員、經過培訓和認證的人員進行,并能有效地控制,培訓主要是基于測量技術的發展和新技術、新技術的需要。學習和了解 智能電能表測量儀相關的最新標準和規范,了解 智能電能表的工作原理和組成、組成要求和綜合鏈指數,相關規范的技術要求以及在電能設計中功能應用的結合儀表。準確識別:VAS的主要部件,尤其是能夠識別關鍵部件、評估和分析典型故障的能力,提高業務處理能力,積極組織培訓內容,制定中短期培訓計劃,建設一支高素質、高水平、高效率的電能計量隊伍。
4.2加強驗收能力
要加強智能電能表產品驗收、樣品檢測、實驗室驗證等質量控制,嚴把電能表智能化質量的第一步。要求計量人員了解和掌握計量基礎知識、計量檢測體系所依據的標準體系、國家法律、法規、制度和上級頒發的文件,以及企業制定的《計量管理手冊》和程序文件,了解誤差理論和統計方法、測量的相關技術文件、環境條件、測量不確定度等對測量結果的影響分析,測量設備、新測量技術、新檢測方法等的驗證知識。方法論檢定、調試、維護和操作人員應同時了解或了解有關測量設備的原理、性能、組成、使用方法等知識按照計量計量檢定理論知識和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在考核制度或《國家計量管理人員考核細則》中領取計量檢定證書的。計量管理人員應掌握法定計量和計量科學管理的主要知識,掌握計量設備的配置和管理知識,掌握改進計量管理的認識和控制方法測量和測試系統內部審核人員不僅要全面了解計量管理知識和計量技術,還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控制水平,增加體系審核的能力。同時,要進一步學習系統審計的方法和技巧,進一步提高審計效率和審計質量,為實施了計量檢測體系完善確認的企業,應當通過省級考核,領取計量企業內部審計證書[4]。
4.3智能電能表在線檢測
在線檢測是對安裝在現場運行的電能表的誤差及相關量進行檢測,并對其運行狀態進行檢查。在線檢測方法主要采用電能表現場檢測儀,其主要功能包括電能表的現場校驗和接線檢查。現場電能表測試儀按精度等級分為0.05、0.1、0.2、0.3級,按電流接入方式分為鉗式變壓器接線和直接接線兩種,電能表現場測試儀應符合電力行業標準DL/t826-2002《交流性能現場測試儀》的規定。
4.4帶電作業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人們對電力的依賴性越來越大,人們會擔心電力會在短期內受到損害,特別是在大型行業,停電會導致經濟損失,給工作帶來極大不便,企業要生產,對于發電廠的監控,如果可能的話,在連續供電的情況下,運行對技術有非常高的要求,為了有的放矢地開展工作,確保部隊的可靠性,必須進行相關方面的培訓,進行現場學習,并對其進行適當的指導和研究[5]。
5總結與討論
重點收集智能電表供應商及現場故障情況,對 智能電能表故障案例進行深入統計分析,通過檢查智能計量分析檢測策略,收集智能電表在運行過程中的誤差類型,建立了電氣故障數據庫,運用計算機科學和現代統計手段分析了故障原因,對故障進行了分類,促進了可靠性預測技術在靜電計設計和生產中的應用,提高靜電計生產的整體技術水平,以提高我國電能計量行業的國際競爭力,減少現場誤差,提高運行水平。
參考文獻:
[1]谷世棟,許文忠,郭慶俊.智能電能表的現場故障判斷方法探究[J].通訊世界,2017(19):149.
[2]孫云霞.智能電能表的現場快速校驗方法探究[J].電子測試,2017(13):98+97.
[3]馮鑫.智能電能表的現場快速校驗方法探討[J].電子制作,2017(13):93-94.
[4]開圣武,齊紅濤.智能電能表的現場快速校驗[J].農村電工,2017,25(04):50.
[5]張宇明.單相智能電能表的現場檢測誤差分析及糾正[J].機電技術,2015(03):119-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