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軍
王曉軍(出生于1969年12月),性別,男,漢族,陜西省西安市藍田縣藍關街辦,大學文化程度,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機化新技術就機具試驗示范推廣。
[摘要]發展低碳經濟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社會變革的潮流,本文闡述了在經濟建設中發展“低碳農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和措施,為農機化事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的依據。
關鍵詞:低碳農機 ?發展 ?途徑 ?措施
一、發展低碳農機的重要意義
所謂低碳農機,是指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通過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產業轉型、新能源開發等多種手段,盡可能地減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達到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的一種經濟發展形態。農業機械化的發展積極意義,不但在于可減輕農民的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還在于其可促進農民增收,促進農村社會文明進步,最大限度地發揮農業機械的投資效益,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消耗,提高經濟效益。
二、農機行業的現狀及其遇到的問題
目前,我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進口比例逼近60%,而農機行業的油耗就占到很大比率。因此,轉變生產方式,大力發展低碳生態高效農業是現實的要求,加快“低碳農機”的應用是實現“低碳農業”的有效手段。但在轉變經濟發展,推進“低碳農機”發展中也存在著不少亟待解決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農業生產技術裝備研發工作滯后,尚不能適應低碳農業發展要求;二是宣傳推廣不到位,農民對“低碳農機”認識微乎其微,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使得農民難以接受“低碳”“環保”的概念,農民一般不會主動對達到報廢年限的農機進行報廢更新,使得排放更為嚴重;三是農機作業機組配套配置存在不合理現象,造成資源浪費;四是農機化技術培訓經費短缺,農機補貼的方式和機制還不夠完善。所以,著力打造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的低碳農機迫在眉睫,這也是未來我國農機行業發展之路。
三、相應的對策和措施
1、廣泛推廣應用節能型新技術新機具
各級農機主管部門要組織科技推廣人員對現有技術和機具進行認真評估梳理、篩選并向群眾推薦節能減排效果好的農機化適用技術和機具,積極探索適合本地的高效機械化生產技術模式和機械化集成技術模式,優化機械化生產作業工藝,把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逐步轉變到高效、環保、生態、節能型機械化農業生產方式上來,從而實現農機節能減排的目的。
2、優化農機配置,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促進農機碳排放量降低
要科學合理配置農機具,并積極組建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利用收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擴大農機作業范圍。一是要根據區內的作物種植面積,二是考慮農機的有效作業時間,三是要兼顧地區周邊的農機保有量及作業量情況。引導農民科學合理購置農機,既要結合當地的自然地理條件,又要結合未來一段時期內農業機械所要承擔的農業生產任務,既要避免購買的農機缺乏使用價值,又要防止能力過剩,造成農機排放量不必要的增加。
農機社會服務組織化程度也是有效配置農機具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說來,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程度越高,農機的利用率也就會越高,地區農機排放量隨之減少。所以,要科學合理配置農機具,并積極組建發展農機合作社、農機協會等農機合作服務組織,利用收益,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擴大農機作業范圍。
3、建立科學有效地農機更新報廢回收制度,完善農機補貼的方式和機制
2020年2月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實施指導意見》中提出:要牢固樹立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農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環保”的原則,通過政策支持進一步加大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舊農機淘汰力度,加快先進適用、節能環保、安全可靠農業機械的推廣應用,努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和農業綠色發展。
農機超期服役不僅安全技術狀況差,而且能耗高,尾氣排放量大,對環境污染嚴重。超期服役的農機所造成的廢氣污染物排放是一個很大的數量,嚴重污染大氣環境。此外,報廢農機中含有多種重金屬、化學液體、塑料等物質,超期服役、不當拆解或處理也會造成環境污染。因此,建立農業機械更新報廢制度,使那些使用年限長且油耗高的舊農機實行強制報廢,同時給與農機手一定的報廢機具補貼,使之成為農機手的一項自覺自愿行動。這樣不僅減輕了農民因報廢機具而造成的經濟損失,也有效降低了農業碳排放量和環境污染。
4、加大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與設備的開發研制
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和農作物秸稈機械化綜合利用技術的普及應用,有效遏制了秸稈焚燒現象,退耕還林還草、少免耕播種、秸稈還田等保護性耕作的農業生態耕作方式,能極大減少石油消耗量,改善生態環境,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因此,當前要以保護性耕作技術推廣示范和秸稈綜合利用機械化技術項目為以切入點,加強對秸稈綜合利用機械技術的開發和相應設備的研制,積極探索農機化新技術集成組合示范推廣,實現節能減排,推進低碳農機發展。
5、營造低碳發展氛圍,加強“低碳農機”的宣傳和培訓
政府應加強輿論引導,企業應以主動態勢迎接低碳時代,積極倡導低碳經營理念,建立低碳生產經濟目標和精細化管理方式,走綠色發展之路。農機推廣機構要結合當地農機化生產,依托農機購置補貼項目的實施,積極引進和推廣先進適用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提倡農民使用耗油率低、作業效率高、安全性能可靠的農機具,逐步淘汰性能指標差的農機具。在“三夏”“三秋”兩忙季節,做好機械化農業生產協調組織,適時開展農機具維修保養指導和駕駛操作技術培訓,讓購機戶會操作使用,會基本的維修保養,使投入兩忙季節的農機具處于良好的技術狀態降低耗油量,減少廢氣排放,提高農機具的使用性能,達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四、對發展低碳農機的展望
農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轉變農業生產方式,大力發展低碳高效農業是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要求。低碳已經成為一種世界潮流,其他行業都在行動,農機行業決不能落后,發展低碳農機是我們農機人的使命,也是我們前進的方向,低碳農機是一種必然趨勢,中國也將迎來農機化發展的又一個春天。農機行業必須把握歷史機遇,為全國農業控制碳排放總量起到保駕護航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