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鈦業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寶雞 721000)
TA15鈦合金屬于中強度鈦合金,是一種通用型高Al當量近α型鈦合金,其名義成分為Ti-6AL-2Zr-1Mo-1V。其具有較高的比強度、抗蠕變性、耐腐蝕及良好的焊接性能,被廣泛應用于航空領域[1,2]。TA15鈦合金通常是在退火狀態下使用,合金的相組成是以α相為機體,含有少量β相,其主要強化機制是α穩定元素Al的固溶強化[3],通常認為不能通過熱處理進行強化,但是在退火態合金中的β相含量與TC4中β相的含量比較接近,也有文獻介紹通過熱處理可以提高該合金的室溫強度[4],可見TA15鈦合金還是存在熱處理強化的可能性。本文主要是對TA15鈦合金大規格棒材在750℃~980℃內退火,對其室溫拉伸性能,沖擊性能及顯微組織的影響規律。
本文實驗所用材料為寶雞鈦業股份熔煉的TA15鈦合金鑄錠(3次VAR熔煉),其主要化學成分:Al:6.7%~6.9%,Mo:1.8%~1.9%,Zr:2.2%~2.4%,V:2.2%~2.3%,O:0.10%~0.11%,其余為Ti。經β相區開坯鍛造,α+β相區多火次鍛造成規格為Φ300mm棒材。棒材鍛態組織如圖1所示。在該棒材上截取樣段進行不同退火溫度的熱處理試驗,其方案如表1所示。熱處理后,按照國標測試其室溫拉伸性能及沖擊吸收功,為研究不同退火溫度對其顯微組織的影響,采用Axiovert 200MAT光學顯微鏡觀察了TA15鈦合金在不同溫度下退火的組織形貌及初生α含量。

圖1 TA15鈦合金鍛態組織
由圖2可以看出,該合金在相變點以下較低溫度熱處理得到等軸組織,主要由初生等軸α相和轉變β相組成(如圖2(a)、(b)),750℃,800℃熱處理組織同鍛態組織相比無明顯區別。TA15鈦合金的再結晶開始溫度為800℃左右,終了溫度為950℃左右[5],因此圖中(a)(b)顯微組織同鍛態組織類似,主要發生回復過程。在800℃以上熱處理,TA15合金不僅會發生α相和β相的再結晶,還會發生亞穩β相的分解及次生α相的析出(如圖(g)),在850℃下退火,顯微組織中有明顯的針狀次生α相析出,且對比圖(c)~(g),其初生等軸α相等軸化程度提高,初生α相含量略有降低,次生α相增多。
該合金在相變點以下較高溫度范圍內熱處理后,得到的組織為雙態組織,由初生等軸α相+次生α相+殘余β相組成。由圖2可以看出,從退火溫度由850℃升高到940℃,初生α含量驟降,由55%降為30%。次生α相大量增加,且次生α長大并粗化。退火溫度由940℃升高到970℃,其初生α相由30%降為3%,針狀次生α相粗化、長大、變得平直,形成較厚的α片層。當退火溫度為980℃時,初生等軸α相全部溶解,由條狀α相+β轉變組織構成,存在斷續的α晶界。
2.2.1 退火溫度對室溫拉伸性能的影響
由圖3(a)可以看出,在相變點以下較低溫度750℃~850℃范圍內退火,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均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均是在840℃時達到峰值,抗拉強度達到1065MPa,屈服強度達到952MPa,由840℃升高到850℃時,抗拉強度及屈服強度均有所降低。750℃和800℃下的強度差異大不,是由于該溫度下合金主要發生了回復過程。隨著退火溫度繼續升高,強度明顯提高。在850℃~960℃溫度范圍內退火,隨著退火溫度升高,抗拉強度和屈服強度均略有提高,在970℃到980℃時,強度發生驟降。這與其顯微組織形態密不可分。在800℃~950℃退火時,合金同時發生再結晶軟化和次生α相的強化作用,因而合金的性能取決于這兩種因素在何時起主要作用。在800-850℃范圍內,次生α相起主導作用,因而在840℃達到峰值。在940℃~970℃之間,其組織均為雙態組織,析出的次生α相不再是少量而是大量的析出,且明顯長大并粗化,對合金的強化作用減弱,再結晶軟化作用起主導地位,因此,合金的強度隨著溫度的升高略有降低。

圖2 不同退火溫度下的TA15鈦合金顯微組織
由圖3(b)可以看出,在相變點以下較低溫度750℃~850℃范圍內退火,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其斷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變化不大,和強度呈相反規律。但是在相變點以下較高溫度940℃~960℃時,其塑性增加較為明顯。在940℃時,退火溫度已基本接近TA15鈦合金的再結晶終了溫度,提高退火溫度,原子的熱運動更加劇烈,從而使合金內部的位錯堆積等缺陷迅速消失,變形畸變能得以迅速釋放,合金內部變形缺陷完全消除,所以合金強度下降,塑性又進一步得到提高。由960℃升高到980℃,其塑性驟降。這是次生α相和初生α相綜合作用的結果。

圖3 不同退火溫度下的TA15鈦合金室溫拉伸性能
2.2.2 退火溫度對沖擊性能的影響
由圖4可以看出,在相變點以下較低溫度750℃~850℃內退火,除750℃和850℃兩個點沖擊偏低,其余溫度下沖擊性能變化不明顯。但是退火溫度升高到相變點以下較高溫度940℃時,沖擊性能明顯提升,這是因為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初生α相逐漸減少,次生α相增多且由針狀長成條狀。隨著退火溫度繼續升高,950℃~970℃,次生α相逐漸由長條狀長成短棒狀或圓形,從而導致沖擊性能有所降低。但是在相變點以下較高溫度退火,940℃~970℃下退火沖擊功的平均值比在750℃~850℃下退火提高了36%,符合雙態組織的沖擊性能高于等軸組織。

圖4 不同退火溫度下的TA15鈦合金沖擊性能
(1)TA15鈦合金在相變點以下較低溫度退火得到等軸組織,在較高溫度退火得到雙態組織。
(2)在750℃~850℃范圍內退火,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強度呈現先升高后降低的趨勢,在840℃達到峰值;其斷后伸長率和斷面收縮率變化不大,和強度呈相反規律。
(3)相變點以下高溫區(940℃~970℃)退火的強度略低于低溫區(750℃~850℃),而沖擊韌性遠高于高溫區,即雙態組織的沖擊韌性高于等軸組織。
(4)在750℃~980℃范圍內退火,隨著退火溫度的升高,再結晶過程更為充分,初生α含量逐漸減少,次生α相逐漸析出,長大并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