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贛西地質調查大隊,江西 南昌 330000)
環境監測在環境保護工作中具有重大意義,而水文地質勘察技術便是針對水文地質環境質量進行檢測勘察、污染問題及發展趨向推斷的技術手段,在當下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嚴峻的情形下,對于污染場地的環境治理發揮著重要作用。水文地質勘察技術能夠為環保部門提供準確的污染信息支持,進一步提高水文地質環境保護的有效性,但也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影響,導致監測質量存在偏差。而若想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的成效,便需要保證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作用得以充分發揮,為環境保護工作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
污染場地環境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能夠為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予以支持,基本的流程有:根據污染場地環境污染情況,選擇合理的分析方法,并對環境質量進行全方位評價,做好采樣分析工作;根據數據分析及其結果,提高對水文地質條件的了解,掌握污染情況和污染源類型、分布等,針對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情況進行評價;構建完善的風險評價體系并確定污染范圍和修復值,最終實現污染場地污染修復方案,具體如圖1所示。
(1)制定可靠的勘查計劃。為了保證污染場地分析結果的準確性,需要在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中制定合理的勘察技術,進一步加強勘察期間的問題處理效果。如環境污染實況、水文地質條件的復雜性等都是勘察工作的主要內容。所以勘查人員需要明確勘察工作的基本要求,合理應用水文地質勘察技術,尋找勘察主體,對污染環境地質的監測范圍進行說明,根據有關資料來找出地下水與地表水的結構、范圍、流速流向等基本條件,提高環境污染水文地質勘察計劃的契合性,保證在計劃實施期間能夠進一步滿足環境治理工作要求。

圖1 勘察工作流程
(2)合理設定監測點。環境污染區域的信息具有明顯的動態化特征,需要專業技術人員針對不同的污染區域合理布設監測點。而若想滿足這些要求,便需要技術人員科學應用水文地質勘察技術,加強勘查作業開展的科學性。在污染環境區域監測點布設方面,監測點的布設要具有協調性和均勻性,并且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其一,控制好監測井的深度,根據水文地質勘察技術的應用優勢,利用污染環境地質含水層的具體信息來設計監測井的深度;其二,選取最為可靠的監測點布設方法。不管是加密式布點還是網格化布點都要和污染低的環境地質條件匹配,才能保證檢測結果的準確性。
(1)勘查工作量布置。勘查工作量的布置通常包含了污染情況確認和污染勘察等環節,在污染情況確認中,需要結合污染場地的范圍以及污染性質、污染范圍、污染分布、污染發展等進行,按照勘察工作量對采樣布點方案進行調整,通常情況下土壤采樣點與監測井的數量都要保證在3個以上,同時根據采樣要求和檢驗方法進行之后的采樣與試驗。通常采樣數量為21個,土樣16個水樣5個,需要對土樣與水樣中的TOC和SVOC等污染物進行重點檢測,還要抽取4個樣品進行物理檢測。在污染物勘查完畢后,可以進入詳細勘察環節,這一環節需要設計7個監測井,采樣數量則可以達到30個,其中土樣22個,水樣8個,最后對土樣污染物進行檢測,抽取其中13份土樣進行物理檢測[1]。
(2)污染場地的檢測及試驗。在進行污染場地檢測勘察工作簽,需要預先對污染區域進行檢測試驗,通常檢測試驗會分為土壤試驗與污染物分析兩個方面。其中土壤試驗便是比對污染前與污染后土體的物理性質,包含土壤中的有機物含量與顆粒大小、單位重度變化等情況,根據受污染前后的理化性質對比,能夠對污染狀況進行一個可靠的評估。污染物分析中,地理條件和位置的不同,以及污染類型的差異都可能導致分析指標存在差異,如石油泄漏事故中,對于場地帶來的污染十分嚴重,所以現場水文地質勘察在污染評估上需要重點留意TPH和LNAPL等污染問題。
(3)污染場地水文地質勘查樣品采集。土樣采集需要根據有關的技術標準開展,通常利用機械鉆探或人工取樣等技術手段進行,在監測點明確完畢后,要對樣品進行采集,采集樣品期間需要確保樣品能夠滿足檢測需求,若樣品采集需要針對土壤的物理性質進行分析,那么也要保證取樣的有效性。所以在土樣采樣過程中,為了規避取土器中出現虛土落入等現象降低檢測結果準確性的問題,需要確保取土器頂部高度高于虛土。同時,利用取土器難以實現表層土的取樣時,可以利用錘擊的方法進行破土處理。在土壤樣品的保存上,必須要保證密閉性,盡量降低雜質的含量,通過瓶容器來保存土壤樣品,避免污染物與其他雜質出現理化反應而影響污染物監測結果的問題。水樣采集要重點控制采樣的數量和時間,地下水采樣數量要遵循一井一管的標準,在監測井洗井2h之后進行采樣,保證監測井沉淀管超過50m,從而保證地下水的沉淀效果。
(4)水文地質勘查樣品的存儲。在污染場地水文地質勘察工作中,所采集的樣品都要進行科學存儲,能夠保證樣品后續的檢測環節能夠具有真實性。一方面,保存樣品時要考慮樣品的理化性質,保存具有物理性質的樣品時要保證密封性,樣品經保存后2h之內檢測效果最好。之后可以對樣品的順序進行標識,通過標簽說明樣品的類型、參數、特征、序列等。水樣保存更要注重密封性,保證水的物理性質不會受雜物的影響;另一方面,污染樣品分析期間也要關注樣品的穩定性變化,如針對夏季污染物的保存上,需要通過干冰袋進行封裝存儲[2]。
(1)環境概況。某市西部污染區域為丘陵平原交界過度位置,在地形地貌上起伏較大,地面標高在75m左右,該區域曾作為加油站,總面積3335m2,油罐區具有兩個,面積為165m2。該區域曾因管理不利導致油罐區出現石油泄漏事件,導致周遭的地下水、地表水、土壤等結構均受到污染,所以針對油罐區的位置進行調整,但讓然占用了部分油罐區,從現有的2個油罐區變為5個油罐區。在原油罐區的處理上,運用碎石和房渣土回填等手段。
(2)現場勘查布置。根據該場地的歷史資料及污染情況的勘查結果,水文地質勘察工作預定在該區設立4個監測井,并對區域中的土壤進行取樣檢測,共采集土樣16個,水樣5個,進行污染檢測。后續又相繼增設了7個勘查井,同時重新采集了土樣22個,水樣8個。
(3)檢測結果。隨后對土壤樣品污染物進行檢測,重點針對該區土壤樣品進行了VOC、TPH、TOC、SVOC等污染物檢測分析,其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土壤樣品污染檢測結果
按照對水體樣品的污染檢測,其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水體樣品檢測結果
(4)現場污染治理。結合該區的水文地質勘察結果和污染物檢測分析,治理措施主要以土壤修復為主,重點治理污染物苯,需要修復的總面積約457m2,平均埋深約4.2m。因為該區之后可能會修整為居住用地,而且污染物分布不深,所以綜合上利用異位修復技術實現污染物處理。在將受污染的土體進行挖除后,置于密閉的容器中,通過氣體抽提技術抽取污染物,之后通過活性炭將排出的污染氣體進行吸附處理,避免對周邊環境帶來再次污染[3]。
在污染場地環境治理方面,合理的應用水文地質勘察技術能夠為環境治理予以可靠的信息支持,保證環境治理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當前我國許多地區都面臨著污染問題,在對污染場地進行治理時需要通過水文地質勘察技術來明確污染的具體參數信息,也為污染處理提供明確的方向,幫助制定更為可靠的治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