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銘 (福建省福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福建 福州 350300)
陽下街道北林村19棟違建房屋案件系2017年福建省“掃黑除惡”案件的子案件之一,按照工作部署,由本人組織對陽下街道北林村19棟違建房屋啟動查處法律程序。陸續于2018年2月5日對違建戶下發了《違法建設告知書》,2018年2月23日下發了《限期拆除告知書》,19棟違建房屋業主向原市城鄉規劃局申請要求聽證,根據《行政處罰法》相關規定,本人依法于2018年5月22日至31日組織舉行完聽證會,隨即對該處19棟房屋下達《限期拆除決定書》。鼓樓區法院分別于2019年4月14日至7月22日對該14棟違建戶進行庭審,2020年1月至2月底及3月3日我局陸續收到14戶判決書,均駁回違建戶起訴,之后14戶均向福州中院上訴,至4月18日我局收到14戶的二審判決書,同樣駁回上訴維持原判,至今該處19棟房屋已依法拆除結束。目前開始著手違建房屋拆除后的重新建設工作,但在建設過程一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小城鎮高效高質建設,對此針對問題和相應對策進行探討十分必要。
小城鎮建設過程的規劃設計工作開展時,因當前正在持續推進城鎮化建設,而各地城鎮都紛紛效仿城鎮化建設,因此在建設過程往往會對短期及眼前收獲加以考慮,如主要側重于最快及最大化經濟效益實現,此時相應的長遠規劃就會嚴重缺乏,加之規劃缺乏穩定性因素,始終處于變動狀態的規劃設計,往往會嚴重浪費財力及物力等方面資源,考慮問題時也難以以人們所需為出發點,最終使得城鎮建設穩定有序、協調統一發展受到影響。
眾多城鎮演變多是以歷史文化代名詞為主,從一些城鎮建設實際情況來看,并未圍繞此特征并結合自身的定位工作積極開展,同時在規劃過程中也并未以自身特點為依據,此時就難以保障城鎮建設具備較高的規劃水平,加之特色的缺乏,自然難以對城鎮化發展提供積極作用[1]。而在本項目中,針對違建房屋拆除后的重建工作開展時,規劃過程仍然是以模仿為主,小城鎮自身獨有的特征十分缺乏,對此,在后續開展時首先就需要把定位工作做好,進而合理安排布局。
建設工作具體開展過程中,因不合理的工程規劃,就會逐漸加大地下管網之間及工種之間矛盾問題,加之在居民建房中有宅基及上下排水、門面朝向等糾紛逐漸涌現,使得一些不安全及不穩定因人為因素開始引發,不僅會給小城鎮精神文化建設帶來嚴重影響,同時也會對小城鎮建設進程帶來一定阻礙[2]。加之盲目規劃、自身特色忽視等因素的存在,使得矛盾和不穩定因素日益凸顯,極有可能會對當地環境及布局等造成嚴重影響。
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應立足城鄉規劃為出發點,首先把市域及縣域城鎮體系規劃工作做好,以當地自然及經濟社會條件為依據,為小城鎮科學合理地分布提供保障,使得空間地域上的有機整體得以良好形成,為小城鎮合理且有序發展提供引導作用。其次,應對小城鎮規劃方案進行科學制定,這一過程需要綜合部署小城鎮規劃區土地及空間資源利用、各種建設活動等內容,確保統籌兼顧及全面安排得以良好實現,為生產提供有利條件的同時,為當地居民生活提供便利,確保經濟繁榮發展的過程中,注重環保[3]。在本項目重建過程中,也應對鄉鎮企業在小城鎮集中發展加以考慮,確保將鄉鎮企業在小城鎮規劃中統一納入,項目建設中針對條件允許的區域,可以規劃為依據,對相應工業小區進行建設,確保規模效應得以良好形成。具體規劃時,應對各類市場在內的第三產業發展進行合理安排,同時在對住宅區進行規劃時、也應該在一些文化生活設施建設方面加以考慮,確保功能健全且環境優美的宜居場所得以成功打造[4]。此外,對新建區域應在供水供電及通訊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進行統一安排,確保小城鎮發展的物質基礎更加夯實。最后,為確?,F代城鎮新形象得以良好樹立,布局并規劃小城鎮建設時,應將全局思想樹立起來,針對地方色彩加以注重,同時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予以重點考慮,確保小城鎮生態系統平衡得以良好保持。
當下我國各地區尚未進行統一且平衡的發展,所以在小城鎮建設過程,更應該以客觀規律為依據,對發展方針進行制定。在對一些成功經驗進行科學把握的情況下,本著合理借鑒及因地制宜的原則,打造特色小鎮,切勿將模仿及照搬照抄現象引入其中。這一過程可對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積極打造,將高端產業聚集,并從產業高端化方向為出發點,對綠色減量化生產模式進行推行和實施;同時,還應該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在本項目城鎮建設過程,應針對生態旅游及生態農業進行大力開發,立足優勢主導產業這一引導方向為出發點,以本地基礎條件為支撐,在產業及人才、技術等高端資源方面進行進一步的有效整合,借此為特色化城鎮打造奠定夯實基礎。在本項目中,圍繞19棟違建房屋拆除區域進行重建時,應充分考慮到周圍實際情況,可利用這一區域打造本村特色化場所,也可圍繞本地特色及特色農產品等打造一體化工業產業區,以此帶動整個城鎮發展的同時,也能促使城鎮原有特色更加凸顯[5]。
人是小城鎮建設及發展的主體所在,作為受益者和參與者的城鎮居民,在小城鎮建設及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應對居民這一主體和居民根本利益等給予高度尊重,在小城鎮建設的方方面面要求城鎮居民積極參與其中,基于對居民意見的廣泛聽取,確保小城鎮建設及居民需求更加符合[6]。跟隨著政府正確決策及領導的基礎上,居民文明素質及參與程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小城鎮建設及發展好壞,對此我們要在城鎮居民環境意識及公德意識、管理意識等方面進行加強,在對居民參與小城鎮建設加以引導的過程中,還應該在小城鎮管理及發展方面引導居民積極參與,如此才能通過合力為小城鎮更好地建設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小城鎮建設密切關系著城鄉一體化發展,因此應對小城鎮建設予以高度重視。小城鎮建設過程中,應積極正視自身存在的主要問題,在此基礎上與實際情況相結合,考慮到當地居民實際需求等多方面因素,進而積極探索切實可行的應對方式,確保小城鎮建設問題得以有效解決的同時,逐步實現特色且打造宜居的小城鎮,進而為城鄉一體化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