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霞
(甘肅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局張掖礦產勘查院,甘肅 張掖 734012)
隨著近幾年我國經濟發展的增速逐漸平穩,全球礦業也在不斷進行調整,地勘行業的競爭加劇,傳統的地勘單位在產業結構、發展方式、技術裝備和服務能力等方面已經無法再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地勘行業的經濟總體上逐漸呈現下降趨勢。為了讓地勘業活兒更好的發展,地勘單位必須要立刻實施轉型升級。
(1)面臨的機遇。①總體經濟形勢并沒有改變。目前,我國的總體經濟增速變緩,各行各業面臨的壓力較大,但是經濟發展的趨勢仍然相對平穩,經濟發展的總體布局基本沒有太大變化,這對地勘行業未來的發展來說是極其有利的[1]。而當前形勢下,對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理念也越來越重視,這樣也為地勘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有效的空間。從中國目前的發展情況以及世界的發展趨勢來看,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仍然是世界制造業的中心,而我國制造業所占的GDP基本在30%~40%之間,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量會保持不變,甚至可能會增加需求。在近十年和未來十年時間,中國都是工業增速最快的國家,同時也是世界上礦產資源消費大國和生產國,因此地勘單位仍然是有非常好的發展機遇。②“新四化”戰略對地質工作產生了巨大需求。隨著網絡化、信息化進程的加快,信息化時代已經到來,全國各地信息化的推進和高新技術產業的興起和發展,進一步增加了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刺激了地勘單位的發展的動力,同時也促進了自動化、信息化、網絡化等技術在地質工作中的應用與融合,為地勘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動力。能源有工業糧食和血液之稱,所以無論工業怎么轉型和發展,都離不開能源。城鎮化建設的建設、維護、管理等工作也需要地質行業去勘測界定,在推進城市化進程方面,地勘行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③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與地勘單位服務相適應。隨著人們環保意識的不斷加重,對環境的重視程度也越來越高,再加上國家相關政策的號召,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在當前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因此對環境保護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地勘單位在地質災害防治、水土綜合管理、礦山地質恢復、實地保護、土地整治等方面有重要的應用價值,也為地勘單位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一定的機遇。④脫貧攻堅和基礎建設為地勘單位提供了更多平臺。我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比較突出,這也是當前新時代下,我國主要的社會矛盾[2]。由于我國地理位置分布、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發展實質需要等情況,發展的總體上呈現出東部發展好、西部發展弱、城市發展好、農村發展弱的局面。為了改善這一局面,加快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進程,我國先后實施了五位一體戰略與四個全面戰略,加強對基層道路、航空、能源保障、互聯網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而地勘單位能夠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和戰略布局,快速融入到地方經濟建設中,擴大自己的產業,實現產業的調整、轉型和升級。⑤國家政策上重視地勘單位的發展。隨著國家對地勘行業的重視,相繼下發了很多政策和規定,對市場行為進行調整和規范,目前,市場競爭更加趨于公平公正公開。而很多企業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在政策下發的背景下,結合廉政風險的相關考慮,更愿意選擇和國有單位進行相關合作,促使地勘單位的良好發展。
(2)面臨的挑戰。①市場方面。目前國際市場上礦產品價格出現下降,這對地堪行業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其影響是巨大的。在國內,地勘行業的熱情也在不斷降低,礦產資源以及礦產品的質量受到一定影響也呈現出下降趨勢。在這種國內國外大環境的影響下,地勘項目在不斷萎縮,出現的情況就是粥多僧少,加劇了行業之間的市場競爭。②資金方面。粥多僧少是地勘行業目前的現狀,再加上目前我的經濟總體增速出現下降,市場經濟活躍度下降,導致許多地勘單位完工后無法及時拿到資金,收款項目難度較大[3]。同時企業要拿出大筆資金用于對員工的保障,進一步增加了地勘單位的經濟壓力。③管理體制和經營機制方面。我國現有的地勘單位一般實行的是企業化經營。事業化管理,管理體制不完善、經營體制不活躍等問題造成了地勘單位和企業無法更進一步的發展。在這種情況下,有時候在通過層層批報審核后,往往項目已經被別人拿下。而且各級管理人員和監督人員沒有結合地勘企業的實際情況,只是把地勘單位當做普通事業單位,對企業生產經營和未來發展缺乏有效的考慮和長遠規劃,制約了地勘單位的發展。地勘單位在轉型過程中缺乏統一有效的指導政策,導致改革措施的實施不到位,改革進度也不一樣。
(1)礦產品需求趨于疲軟,地質勘察投入下滑。全球經濟目前都處于一個緩慢發展的態勢,對礦產品的需求也在跟著下降,進而導致礦產品的價格下滑,影響到地勘單位對勘查工作的投入。有資料顯示,2015年至今,我國的大致勘查投入從540億元下降到了220億元,降幅超過了50%。地勘投入減少意味著地勘資金投入減少、地勘數量減少、地勘項目減少。
(2)產業結構相同,地勘產能過剩。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主要以工業發展為主,對能源和資源的需求量大,因此對地勘單位的依賴就大。近幾年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放平緩,且各行各業都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調整、轉型或升級,加上經濟對能源的影響,造成對礦產的需求量減少,各地勘單位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總體上呈現出產業相似、職能相似和專業相似的弊端。隨著對地質勘探投入的下降,前期瘋狂擴張的人員和設備如今已經遠遠大于社會經濟發展的實際需要,整個行業產能過?,F象非常明顯。
(3)事企混合,效益低下。地質單位在管理上是企業管理,但是實際運行卻時時事業單位體制,事企的混合運行,導致考核機制不靈活、市場競爭意識薄弱、市場主體不清晰、企事業人員相互交叉和地勘單位的發展受到限制等。很多地勘單位缺乏有效的創新抑制和考核措施,員工形成了旱澇保收的腐舊思想,導致地勘單位沒有內部與外部均沒有形成競爭力。
(1)事企分離。地勘單位要想徹底的實現轉型升級,首先就要打破事企混合管理模式,將事業營運和企業管理分開。對現有的資產做一個全面的清查,把經營性資產劃撥給企業經營和管理。利用國家發布的相關規定和政策,增加地勘單位的整體實力,為參與市場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2)重視人才,完善市場經營制度。地勘單位必須要建立健全的用人機制、培訓機制、激勵機制和考評機制,加大人才的引進力度和培養力度,加強對人才的專業培訓和技能的提高,提高自身生產水平和管理機制。其次要完善市場經濟制度,強化運行和競爭的管理手段,建立科學合理的分配機制,激發員工的熱情和積極性,增加機制的活力。
(3)實現對礦產資源探采的一體化。礦業開發的投資成本施肥高,且投資的風險很大,但是相對的收益也高。地勘單位可以在現有的基礎上,利用自身的技術優勢、設備優勢與其他實力強勁的企業采取合作入股、上市融資等方式進行礦業開發。對礦產品再進行后續的精加工,實現礦產資源的探采一體化,使礦業開發成為地勘單位的支柱產業和可持續發展的保證。
(4)參與環境治理,服務生態文明。在各行各業對環境和可持續發展越來越重視的前提和背景下,地勘單位也應該參與進來,更加注重生態文明的建設,積極拓展新產業。首先,推動環境地質的發展,地勘單位在這方面有強大的自身優勢,發展的潛力巨大??梢試@生態建設、城市建設和地質災害防治等內容,充分發揮自己的技術優勢、專業優勢和基礎條件。監測預警、礦山環境治理、礦山公園規劃等方面的市場容量也很大,需要地勘單位結合實際情況進行參與和發展。其次,要利用在測繪方面的技術優勢、經驗優勢和設備優勢積極發展城市地質和地理信息產業。針對城市測繪、航空測繪土地整治等工作進行相關布局,實現地質安全等民生領域的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和集成化,為解決我國城市建設、公共應急等民生領域提供更多的幫助。最后,可以利用現代化設備加大對海洋地質的發展,積極開發海洋地質勘測相關領域的業務,發展好海洋礦產的勘測、環境勘測等。
(5)做好輔助行業的業務拓展。地勘單位要敢于擺脫業務范圍的局限性,樹立良好的全員市場意識,將輔助業務范圍進一步拓展。比如建筑施工圖文業務和社會廣告、實驗設備的升級改造和實驗技術的革新以及對技術人員的培訓。業務范圍向環保、生態、農業、檢測等方面進行縱深拓展,開發更多的市場。
(6)配合國家戰略走出國門。隨著我國一帶一路戰略在全世界進行布局和實施,地勘單位可以抓緊機遇,配合國家的戰略,逐步走出國門,尋找礦產資源更加豐富的國家和地區。目前來看,不管是國際形勢還是國內政策,援外對地勘單位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也符合地勘單位長遠發展的規劃。同時也要利用好自身的專業優勢,以適當的價格進行相應收購,為企業乃至國家今后的發展做好充足的項目儲備。
在地勘單位的轉型升級過程中,要抓住相應的機遇,解決面臨的挑戰,加大對環境、工程、農業、城市等民生領域的服務和建設,加大制度完善、人員調整、人才引進和培訓的力度,加強海洋方面的地質勘探和援外項目,加快探采一體化進程,不斷拓寬地質工作的領域。總之,地勘單位要想實現順利的轉型和升級,就必須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融入國家的相關方針政策,用于迎接市場挑戰,抓住當前發展機遇,實現快速轉型升級和可持續發展,為國家的社會、經濟建設作出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