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璠,趙社珠,徐鳳銀,孔繁蓮
(西寧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青海 西寧)
2019 年12 月,湖北省武漢市出現(xiàn)了由新型冠狀病毒(SARSCoV-2)引起的肺部感染病例,診斷為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1], 在人群之間具有極其強大的傳染性,2020 年1 月20 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決定將2019-nCoV納入法定傳染病乙類管理,采取甲類傳染病預防、控制措施,2 月22 日,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員會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英文名稱正式修訂為“Corona Virus Disease2019,COVID-19”。目前所見傳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患者,無癥狀感染者也可能成為傳染源,經(jīng)呼吸道飛沫和密切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在相對封閉的環(huán)境中長時間暴露于高濃度氣溶膠情況下存在經(jīng)氣溶膠傳播的可能[2],有研究發(fā)現(xiàn)在2019-nCoV 患者的糞便和尿液標本中均檢測到SARS-CoV-2[3-6],應注意糞便及尿液對環(huán)境污染造成氣溶膠或接觸傳播。2019-nCoV 患者的發(fā)病都會經(jīng)歷一個從感染后無癥狀,到輕度癥狀出現(xiàn),再到嚴重癥狀出現(xiàn)的過程。不同病程、不同病情患者機體中的病毒存在量可能不同(已有病毒感染,但由于在相關部位采集不到病毒或采集到的病毒量太少,以致于現(xiàn)有方法檢測不到,也稱窗口期),因此,對實驗室檢測標本的采集與生物安全問題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本文就實驗室檢測標本采集及安全防護闡述和建議如下。
核酸檢測結(jié)果準確度關鍵取決于標本采集的質(zhì)量,及其保存運輸?shù)葯z驗前質(zhì)量環(huán)節(jié),為了提高SARS-CoV-2 核酸檢測陽性率,在患者發(fā)熱早期可連續(xù)3 天、根據(jù)患者的病程或研究需求多次多部位采集樣本,合并進行檢測,重癥病例可根據(jù)臨床表現(xiàn)與采集標本的時間間隔采集。
標本采集前在采集管上粘貼采集信息條形碼,標本采集后在標本登記表上詳細登記有關病例的姓名、性別、年齡,發(fā)病日期、采樣日期和時間、標本類型、采樣人員信息等,2 人同時并進行信息核對,在采集,轉(zhuǎn)運、接收環(huán)節(jié)均須簽字,便于回溯。
須用塑料柄專用拭子沿鼻孔慢慢插到鼻咽后壁,在輕輕捻轉(zhuǎn),并保留10~15 秒,兒童配合度較差時,實際操作中可充分捻轉(zhuǎn)2~3次后,并保留3~5 秒取出試子,兩個鼻孔用同樣方法均取鼻咽拭子,迅速將試子放入裝有裂解液的同一個標本采集管中,插入試子后在靠近頂端處折斷無菌拭子桿,旋緊管蓋并用封口膜封口[7]。
擦拭雙側(cè)咽扁桃體及咽后壁,不要碰到口腔粘膜和舌部,迅速將試子放入裝有裂解液的標本采集管中,插入試子后在靠近頂端處折斷無菌拭子桿,旋緊管蓋并用封口膜封口[7]。
讓患者漱口后將深部痰液咳入無菌旋蓋的痰盒中,旋緊痰盒蓋子并用封口膜封口。
重癥患者或病情進展迅速的患者,醫(yī)生在無菌操作下吸取5mL 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或支氣管洗液,加入帶有橡膠塞的無菌試管中并用封口膜封口,標本在4℃中保存和運輸。
有腹瀉或消化道癥狀的患者,收集糞便標本約3~5g(黃豆大小)于無菌旋蓋的糞便盒中,旋緊蓋子并用封口膜封口,標本在4℃中保存和運輸。
用真空采血采集5~10mL 血液標本, EDTA 抗凝全血2 管,用于核酸檢測和其他必要的項目檢測。
運送標本采集后立即將采集管(或痰盒、糞便盒、無菌試管、采血管)裝入標有“生物危險”密封袋中嚴密封口,用75%乙醇噴霧消毒密封袋外部,密封袋置于標本盒中,應注意標本直立不倒,再用75%乙醇噴霧消毒標本盒外部,然后將標本盒置于標本轉(zhuǎn)用箱,檢測標本和相關信息(如檢查申請單、標本登記信息表)專人安全送往實驗室檢測。因目前SARS-CoV-2 核酸檢測是COVID-19 唯一的確診手段,在標本采集之后及時送檢、及時檢測,不超過4h,如不能及時送檢或及時檢測的標本應將其置于-70℃或以下保存(若無-70℃,則應置于-20℃或4℃暫存),并避免反復凍融。
對實驗室人員進行標本采集方法、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臨床實驗室檢測的生物安全防護指南、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驗室檢測技術指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的培訓及防護實際操作訓練,并考核合格。
標本采集者須三級生物安全防護,鼻咽拭子采集者應站立在患者側(cè)方,要避開患者咳嗽、呼吸道診療操作等時刻,患者自主完成采集,如咳痰、糞便標本,醫(yī)生或護士交代完醫(yī)囑后即行回避,標本轉(zhuǎn)運人員和實驗室接收標本人員須二級生物安全防護,特殊情況(如懷疑標本灑漏)時,升級為三級生物安全防護,標本采集者、轉(zhuǎn)運人員、實驗室標本接收人員須隨身攜帶75%乙醇,以便發(fā)生意外時及時處理。
標本轉(zhuǎn)運采用當?shù)丶部刂行慕y(tǒng)一配置的專用標本轉(zhuǎn)運箱,轉(zhuǎn)運箱須采用有效氯濃度500mg/L 消毒液或75%乙醇定期清潔消毒,轉(zhuǎn)運箱一般不進入隔離病房,如果從隔離病房內(nèi)取出時或標本轉(zhuǎn)運前應即可采用有效氯濃度1000mg/L 消毒液或75%乙醇消毒轉(zhuǎn)運箱內(nèi)部和外部,標本轉(zhuǎn)運時須2 人同行。標本轉(zhuǎn)運人員和接收人員對標本接收進行雙簽名,實驗室接收標本時,確認標本裝箱前消毒環(huán)節(jié),如果確定沒有消毒、不確定是否消毒、懷疑消毒不到位時,可采用有效氯濃度1000mg/L 消毒液或75%乙醇對轉(zhuǎn)運箱外部進行消毒,開啟轉(zhuǎn)運箱蓋瞬間,采用75%乙醇噴霧消毒,從轉(zhuǎn)運箱中取出標本盒并立即用75%乙醇噴霧消毒,再從標本盒中取出密封袋,檢查是否密封完好,從密封袋中取出標本是,必須用75%乙醇噴霧消毒[10]。
將所有標本視為具有感染性,不可避免的暴露(如開蓋等)應在生物安全柜中進行,標本接收后操作失誤造成操作臺局部污染,應立即用有效氯含量為5500mg/L 消毒液,消毒30min 以上,消毒液需要現(xiàn)用現(xiàn)配,24h 內(nèi)使用。
采集口咽拭子的時候,因為要準確查看咽部位置,采樣者通常都要站立患者正對面,暴露風險很大。對于呼吸道感染患者,鼻咽拭子是更好的標本選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推薦的也是鼻咽拭子。鼻咽拭子采樣操作方法細節(jié)需要注意,有助于減少防護服的污染,避免采樣人員感染,并增加合格采樣。采集鼻咽拭子的時候,采樣者完全沒有必要站立在患者正對面。不論患者坐位,還是臥位,右利手者可站在患者右側(cè),左利手者可站立其左側(cè)進行采樣操作。側(cè)位站立的優(yōu)點是如果患者有咳嗽、打噴嚏等,可及時避開。鼻咽拭子在通過鼻孔后,以垂直于頭部冠狀面或面部深入,從下鼻道深入抵達鼻咽后壁,有觸墻感即可。鼻咽拭子進入鼻腔深度約為鼻尖到耳垂的距離,《美國微生物學會臨床微生物標本送檢指南》要求,鼻咽拭子在鼻咽黏膜上要捻轉(zhuǎn),并保留10~15 秒,然后取出。兒童配合度較差,實際操作中,我們一般充分捻轉(zhuǎn)2~3 次后,3~5 秒就取出拭子。患兒的固定對獲得合格標本也很重要。坐位時,助手或家長兩腿夾住患兒雙腿,一手橫抱患兒雙手和軀干,一手固定頭部。患者臥位時,需要助手從一側(cè)以雙手前臂將患兒手臂夾住,固定在身體兩側(cè),同時起到固定患兒軀干的作用,手從兩側(cè)肩部向上,以兩手掌固定患兒頭部。
由于下呼吸道標本,如痰液、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支氣管洗液標本采集難度大、易引起患者噴射導致采集操作者感染風險大,一般情況不建議使用(氣管切開、上呼吸機搶救病人可用)。為了提高核酸檢測陽性率,建議同一患者多次多部位采集樣本,合并進行檢測,比如同時采集鼻咽試子、口咽拭子,放到同一采集管中送檢,對于有消化道癥狀的疑似患者,同時采集糞便進行檢測,標本采集后及時送到實驗室,盡快完成檢測,標本在常溫條件下放置時間過長(幾個小時、十幾個小時或更長時間),也可能是造成最后檢測結(jié)果假陰性的原因。
目前,SARS-CoV-2 核酸是診斷COVID-19 的金標準,在考慮COVID-19 感染診斷中具有重要的價值的同時,也要考慮標本采集的質(zhì)量,及其保存與運輸?shù)葯z驗前質(zhì)量環(huán)節(jié),在采集樣本及運送環(huán)節(jié)嚴格遵守操作規(guī)程,增加采集合格檢測標本,提高SARSCoV-2 核酸檢測陽性率,同時避免生物安全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