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甜,趙靚,賈曉丹
(陸軍第七十九集團軍醫院,遼寧 遼陽)
2020 年冬春之際,湖北武漢地區陸續出現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引發的嚴重肺炎即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之后快速蔓延至全國。國家衛健委推薦使用含氯消毒劑和過氧乙酸消毒劑[1];因此過氧乙酸作為此次疫情中居家物品,交通工具,房間,地面等消毒的重要消毒劑,但過氧乙酸屬過氧化物類消毒劑,呈弱酸性,其原液為強氧化劑,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不當會導致人體皮膚化學性燒傷[2]。我科于2020年1 月23 日至2 月23 日共接診5 例過氧乙酸燒傷,現進行簡要臨床分析。
過氧乙酸燒傷引發燒傷平時并不常見,2003 年非典曾有集中性過氧乙酸燒傷報道,在本次疫情中,我科僅1 個月時間共接診5 例過氧乙酸燒傷患者。其中男性2 例,女性3 例,年齡55~-65 歲。手部燒傷2 例,足及小腿燒傷2 例,臀部1 例,燒傷面積在1~-2%TBSA,深度為淺Ⅱ°至深Ⅱ°創面,就診時間:傷后0.5~14小時。
7 例患者均有明確的高濃度過氧乙酸接觸史,燒傷創面多為散在不規則,均無水皰及滲出,創周輕度紅腫;3 例傷后立即用流水沖洗(1 例以肥皂水清洗),創面呈褐色痂皮,質軟,觸痛較明顯;2 例未及時沖洗,創面較深,呈灰白色,感覺遲鈍。
患者傷后2 小時內入院者即行流水沖洗10-20min,或以5%碳酸氫鈉液濕敷,超過2 小時來院病人用5%碳酸氫鈉液濕敷,創面常規碘伏消毒,以復方黃連膏(我院自制)包扎,每日或隔日換藥;肌注破傷風抗毒素,視創面情況選擇口服或靜脈給予抗生素;本組5 例病人有4 例痂皮于傷后5~7 天溶痂脫落,10~17 天經換藥創面完全愈合。1 例病人因過氧乙酸原液浸濕褲腿未及時發現致小腿燒傷,創面為深Ⅱ°偏深創面,約2%TBSA,經換藥創面無明顯變化,傷后第3 天行切痂大張自體皮膚移植封閉創面,術后10 天皮片100%存活,住院15 天出院。
過氧乙酸為強氧化劑,有很強的氧化性,為高效、速效、低毒、廣譜殺菌劑,對細菌繁殖體、芽孢、病毒、霉菌均有殺滅作用。同時,過氧乙酸在空氣中具有較強的揮發性,對空氣進行殺菌、消毒具有良好的效果,而且價格便宜,因此,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控中廣泛應用。市場商品大多為“二元裝”分A 液和B 液。需要時將B 液倒入A 液后靜置反應24h 形成16%~18%的高濃度強酸,然后稀釋成0.2%~0.5%用于不同用途的消毒[3]。高濃度有強烈腐蝕性,本組病例均為高濃度過氧乙酸燒傷,發生在配制過程中3 例,攜帶中2 例。配制時建議戴塑料手套,以防手被燒傷,攜帶時防止原液外溢浸溺衣物致皮膚燒傷[4]。過氧乙酸燒傷時燒傷深度與接觸消毒液的濃度、接觸時間等密切相關[5]。一旦發生皮膚燒傷,盡快脫去污染衣物,立即以流水或肥皂水清洗,時間不少于20~30min,再到醫院就診,以免引起持續損傷。患者就診后按一般燒傷處理,如創面為深Ⅱ°或Ⅲ°創面宜改盡早切痂植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