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思凘,黃玲,羅娓
(廣西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廣西 南寧 530007)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時間生物學和現代醫學也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在藥物治療方面,其中心思想由傳統的“如何治療”轉變為“何時治療”。人們的血壓值會隨著晝夜節律的變化而變化,這是血壓正常或高血壓患者都會出現的正常現象。因此,針對這種節律性變化,結合時間治療學理論對患者進行用藥時間、用藥劑量的護理干預來緩解靶器官的損傷便顯得尤為重要。
1.1 時間治療學的定義。1 9 7 4年,時間治療學(chronotherapeutics)首次被提及的新興藥效學概念,具體是指患者在用藥物治療的期間內,要結合患者的實際生理需要,并且通過不同時間來對患者進行不同濃度的給藥。這種通過機體節律變化來對藥物水平進行有目的性的改變,能夠保證藥物能夠達到最良好的治療效果,從而最大程度的降低藥物的不良反應[1]。在高血壓患者中應用時間治療學,能夠針對血壓的節律特點對給藥的時間進行合適的調整,比如,患者清晨血壓升高時控制給藥,使藥物的治療效果達到最強,而患者夜間血壓下降時則與之相反[2]。
1.2 時間治療學的意義。有相關研究提出,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干預,應當對患者的正常生理節奏變化予以支持,這樣能夠有效的提高患者的生理機能,同時也能夠發揮出藥物的最大作用。針對這一點,在指導高血壓患者護理中,應用時間治療學時需要結合目前的護理發展模式,使其能夠適應其中,以此為基礎來幫其它富有節律性特點的疾病樹立起探討性的先例。時間治療學的出現不單只是為醫療工作者提供了一個新的術語,同時也為醫療保健提供了一個新的實踐方法,使得高血壓患者在血液的控制和并發癥的減少方面又多了一個新的選擇。不僅如此,時間治療學在高血壓患者中的應用,能夠緩解高血壓患者的心臟、腎臟以及大腦的損傷程度,其血壓呈現正常的晝夜節律變化模式,使得藥物治療學有了其它臨床目標,比如高血壓患者心臟損傷的緩解能夠對應心肌梗死與左心室肥厚等疾病;大腦損傷的緩解能夠對應卒中疾病;腎臟損傷的緩解能夠對應晚期腎衰竭、蛋白尿等疾病,因此時間治療學的研究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3]。
1.3 高血壓患者晝夜節律變化的特點。一般情況下,患者的血壓在夜晚睡眠時會呈下降趨勢,其最低點通常為午夜睡眠狀態時;相反的,患者的血壓在白天活動時會呈現上升趨勢,其最高水平通常是在覺醒時或者活動情況下,例如工作等。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普遍會在清晨覺醒后的4小時-6小時進行持續升高,而到下午,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值則會持續下降,最低水平為凌晨0點到3點。同時,如果高血壓患者每天的活動水平不變,那么患者的血壓值就會以24小時為一個周期,不斷重復著上述的節律變化[4]。除此之外,如果患者在夜間下降的血壓值大于白天血壓值的10%,那么就能稱之為杓型;如果患者在夜間下降的血壓值不足白天血壓值的10%,那么就能稱之為非杓型;如果患者在夜間下降的血壓值大于白天血壓值的30%,那么就能稱之為過度杓型[5]。
2.1 提升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就目前來講,原發性高血壓患者并沒有根治疾病的方法,所以,高血壓患者的用藥治療時一個漫長且需要堅持不懈的過程,針對這一點,提升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就顯得格外關鍵。相關護理人員在提升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時,可以從兩個方面,其一,是健康知識宣教,通過高血壓相關知識的普及,讓患者能夠真正了解到高血壓與腦卒中、腎衰竭、心力衰竭等疾病之間的聯系,同時使患者能夠明白清晨血壓節律性升高對心血管系統的危害,進而使患者能夠積極的使用藥物;其二,是服藥方案的制定,護理人員在囑咐患者檢查服藥,定期做好血壓監測的同時,應當積極與醫生進行配合,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來對用藥的方案進行修改,這樣能夠使藥物的副作用降低,同時又能夠保證藥物的效果,從而很好的控制患者血壓。藥物副作用的減少,能夠使長期服藥的患者減少對副作用的恐懼,從而是患者能夠積極主動的服藥,使得用藥依從性提升[6]。
2.2 時間治療學的用藥指導。在傳統的高血壓患者服藥方法中,通常以整體將血壓為主,患者在服用時,一般情況下是在固定的時間服用固定的劑量,這種間隔相等、藥劑相等的用藥方法,會使得患者血漿中降壓藥物的濃度比較恒定,這種用藥的弊端在于,患者血壓值處于正常水平時,降壓藥物卻將血壓降得過低,這種背向發展會加劇患者血壓的升高,同時也容易導致腦卒中和心肌缺血疾病的出現,從而影響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時間治療學則是能夠根據晝夜節律性來對用藥時間和用藥劑量做出改變,使得患者能夠高血壓高危時間內強化藥物活性,增添藥物劑量,而在其它正常時間對藥物劑量進行適當的減少,使得藥物的活性能夠降低,這種有針對性的用藥方法,會提升藥物治療的效果,同時還能夠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并且這種用藥方法有著一定的經濟性[7]。
2.3 指導患者對血壓進行正確的檢測。成功治療高血壓患者的基礎條件,便是將血壓值準確的測量,就目前而言,血壓最主要的測量方法包括醫療室血壓測量、動態血壓檢測以及自我血壓檢測。自我血壓檢測方法能夠使患者在家長、工作中進行血壓檢測,該方法稍微比動態血壓檢測要差,但是如果能夠讓患者真正的掌握時間治療學,通過時間治療學的指導,自我血壓檢測要更優異于動態血壓檢測,這種方法的最大優勢有三點,其一,患者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不會受到影響;其二,不受醫護人員的影響;其三,相比于動態血壓檢測,自我血壓檢測設備要更加的經濟實惠。除此之外,在時間治療學的引導下,自我血壓檢測法最大的好處是能夠動態的掌握血壓值的變化。因此,護理人員應當根據血壓的節律變化,幫助患者制定學生測量時間表,通常情況,于上午的7點-8點,中午的12點-13點,下午的4點-6點,晚上的睡覺前進行血壓測量是較為合適的時間。同時鼓勵患者對檢測出的血壓值進行記錄,方便在就診時進行查閱[8]。
通常情況下,在治療高血壓患者或者對高血壓患者進行護理時,往往會忽視高血壓疾病的生物節律性,從而導致高血壓并發癥發生幾率的增長。隨著我國動態血壓監測和自我血壓監測的發展和普及,使得心血管系統生物節律問題被重點關注起來,比如良好的控制晨起時血壓值的提升和應當夜間時血壓值的下降。為了能夠保證患者的血壓值能夠一天24小時都能夠達到平穩狀態,在使用降壓藥物時將血壓生物節律考慮進行是非常有必要的。就目前而言,關于時間治療學的用藥指導已經有了大量的臨床研究,但大部分的研究都只是停留在藥物的使用時間后血壓值的檢測方面,需要更進一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