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月娥,王晨,陳思潔
(1.河北遵化市人民醫院 臨床藥學室,河北 遵化 064200;2.河北遵化市人民醫院 婦科,河北 遵化 064200;3.河北遵化市人民醫院 兒科,河北 遵化 064200)
患者,女,84歲。主因間斷發熱14個月,氣管切開術后10個月于2017-10-11 8:00第八次入院。基本情況:患者高齡、癡呆,基礎疾病較多,高血壓、糖尿病、腦梗死后遺癥等病史,長期住院ICU,長期留置各種導管包括中心靜脈導管、氣管切開脫機困難等。臨床診斷:①膽囊結石伴急性膽囊炎;②低鈉血癥;③2型糖尿病;④高血壓3級;⑤冠心病;⑥心律失常。既往史:50年前因右側結核性胸膜炎行開胸手術;9年前行右側股骨頭置換術。無藥物、食物過敏史。治療過程:2017-10-11至2017-10-15患者病重,無發熱,需要維持液路,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左側股靜脈置管周圍無紅腫,中心靜脈導管繼續保留;患者意識障礙,不能自行排尿,尿道口無分泌物,尿管繼續保留;患者不能自行進食,胃管繼續保留。白細胞計數(WBC):6.0×109/L、中性粒細胞(NEUT):57.4%、血紅蛋白(HGB):95.00/L血小板計數(PLT):185×109/L。2017-10-16 患者今日發熱,最高溫度39.5℃,已留取血培養。考慮中心靜脈置管已留置較長時間,不除外導管相關性感染,擬更換中心靜脈導管,今日分別行左側鎖骨下及右股靜脈穿刺術更換中心靜脈置管,由于患者長時間留置中心靜脈置管,血管狹窄,置管困難,行原位置管術,留取導管頭送檢,同時加用美羅培南抗感染治療。白細胞計數(WBC):10.72×109中性粒細胞(NEUT):83.7%、(CRP):87.30 mg/L。2017-10-17體溫最高39.2℃,無寒戰,給予冰袋物理降溫后,體溫下降。2017-10-18昨夜21:30體溫39.5℃,加用“替考拉寧”靜點加大抗感染力度,外周靜脈穿刺困難,左側股靜脈置管周圍無紅腫,中心靜脈導管繼續保留。2017-10-19患者病情重,持續冰毯物理降溫,體溫36.8℃,血常規示:白細胞計數(WBC):12.56×109中性粒細胞(NEUT):74.8%血小板計數(PLT):66×10^9今晨留痰培養及藥敏查找病原菌指導治療。2017-10-20今晨體溫37.8℃,白細胞計數(WBC):10.51×109中性粒細胞(NEUT):89.6%。2017-10-21查C-反應蛋白:143 mg/L凝血四項基本正常,兩次血培養均為鮑曼不動桿菌,導管頭培養亦為鮑曼不動桿菌,臨床藥師會診建議停替考拉寧及美羅培南靜點,改為敏感的頭孢哌酮舒巴坦靜點。2017-10-22今晨體溫38.0℃,臨床藥師建議聯合米諾環素膠囊口服,加大抗感染力度。2017-10-24患者體溫36.8℃,白細胞計數:6.89×109/L、中性粒細胞:80.3%、四次血培養顯示無致病菌生長。臨床藥師建議停用全身給藥,可選擇抗菌藥物封管、抗菌導管沖洗和導管封管預防。
氯化鈉注射液100 mL+美羅培南1.0 g日三2 mL/min靜點。氯化鈉注射液100 mL+替考拉寧400 mg日一2 mL/min靜點。10.21-11.10氯化鈉注射液100 mL+頭孢哌酮舒巴坦3 g日三2 mL/min靜點。10.22-11.10鹽酸米諾環素膠囊 0.1 g q12 h鼻飼。
會診分析:患者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證據明確,患者美羅培南聯合替考拉寧抗感染治療5天,未能控制感染,結合病原學藥敏結果,可依藥敏結果針對性用藥。
2.1 目標性抗生素應用。導管相關感染的病原微生物及藥敏結果一旦明確,應根據病原學和藥敏結果調整抗菌藥物。患者導管及血培養均為鮑曼不動桿菌,且對藥物的敏感性相符,考慮鮑曼不動桿菌為此次患者的致病菌。
2.1.1 聯合用藥: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根據藥敏選用頭孢哌酮/舒巴坦、氨芐西林舒巴坦或碳青霉烯類,可聯合應用氨基糖苷類或氟喹諾酮類等。廣泛耐藥鮑曼不動桿菌感染:常采用兩藥聯合方案,甚至三藥聯合方案。兩藥聯合用藥方案有:①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復合制劑為基礎的聯合,聯合以下一種:米諾環素(或多西環素)、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碳青霉烯類抗生素等;②以替加環素為基礎,聯合以下一種:含舒巴坦的復合制劑(或舒巴坦)、碳青霉烯類、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抗生素。三藥聯合方案有:舒巴坦的復合制劑(或舒巴坦)+多西環素+碳青霉烯類、亞胺培南+利福平+妥布霉素等。
國內目前較多采用以頭孢哌酮/舒巴坦為基礎聯合多西環素(靜滴)/米諾環素(口服),臨床有治療成功病例,但缺乏大規模臨床研究[1]。參考患者體溫及感染指標升高的程度,既往多重耐藥鮑曼不動桿菌用藥經驗,給予患者頭孢哌酮/舒巴坦聯合米諾環素抗感染治療。
2.1.2 用藥療程:鮑曼不動桿菌血流感染抗菌治療的療程取決于感染嚴重程度、并發癥、病原菌的耐藥性。無植入物及免疫正常的單純血流感染,若治療反應好,則抗感染治療至末次血培養陽性和癥狀體征好轉后10-14 d。若出現遷徙性感染等嚴重并發癥,應延長療程:感染性心內膜炎4-6周,骨髓炎6-8周,感染性血栓性靜脈炎4-6周[2-3]。該患者依據藥敏結果,更換頭孢哌酮/舒巴坦聯合米諾環素抗感染治療2天后,體溫降至正常,感染指標較前下降,治療反應好,于癥狀好轉后16天停藥。
2.2 全身抗菌藥物預防。不要在插管前或留置導管期間,為預防導管定植或CRBSI而常規全身預防性應用抗菌藥物。研究顯示,預防使用萬古霉素不能降低CRBSI發生率,即使患者處于嚴重免疫抑制的情況下亦不能表現出其預防優勢,預防使用可能產生耐萬古霉素的腸球菌;同樣,應用替考拉寧亦不能減少CRBSI的發生,故認為全身抗生素的使用可能對預防CRBSI并無益處[4-5]。此例患者長期置管,長期住院ICU,此次導管引起的血流感染為院內常見致病菌。所以即使全身應用抗菌藥物預防感染,也很難覆蓋導管可能引起的相關感染,且費用高,長時間全身應用抗菌藥物的不良反應也容易發生。
2.3 抗菌藥物封管、抗菌導管沖洗和導管封管預防。對于長期置管患者,雖然最大程度地執行無菌操作技術,但仍有多次CRBSI史,可用預防性抗菌藥物溶液封管。在抗菌藥物的選擇上應考慮到覆蓋可能引起導管感染的致病菌[6-8]。
用藥建議:結合藥敏結果及相關查閱資料,臨床藥師依據藥敏結果選擇了頭孢哌酮舒巴坦,因效果不理想,又采取了聯合米諾環素口服的方案,在用藥療程上,因患者為單純血流感染,治療反應好,則抗感染治療至末次血培養陰性和癥狀體征好轉后10-14 d為宜,掌握適宜療程。在預防導管相關性感染方面,建議避免全身給藥,給予導管封管預防[9-10]。
臨床藥師參與感染病例會診,通過查閱相關文獻,參與藥物治療方案的制定,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用藥建議,縮短了治療療程,給患者提供經濟、有效的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