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美蘭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內蒙古 呼和浩特)
《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試行)明確規定:在高等院校的英語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醫學專業英語教學是在醫學專業知識中運用英語來進行學習,具有很強的實用性[1]。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的過程中能夠熟練地運用去獲得相關的專業知識,能夠進行日常的交流和日常工作中解決各種問題。當前的國際交流十分頻繁,在醫學教育中需要不斷地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英語水平,提高他們運用英語的能力。各大院校在教育部的要求下積極開展醫學雙語教學,運用英語來進行專業知識的傳授,對學生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就是需要學生具備一定的公共英語及醫學專業能力。
醫學專業英語是基礎英語的后續,并沒有進行統一的要求。而各大醫學高校對于醫學專業英語并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課程設置及教材的建設上沒有科學合理的安排,教學效果不佳。目前,在各大高校中開設的課程并不相同,有的不開設醫學專業英語課,有的即使是開設了醫學專業英語課即使是必修課也是考查課,對教學效果會產生直接的影響,教學英語教學不能滿足社會和個人的實際需求,學生在大學畢業后走上社會崗位,不是已經基本忘記英語就是要重新培訓后才能達到日后的適應工作的需要[2]。
醫學本身理論性很強,同時需要多進行實踐,全英語教學需要較強的師資力量。從事醫學專業英語教學的教師應該具備較高的英語水平,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及教學經驗。老師能夠將英語準確、靈活地運用到教學的整個過程,引導學生去掌握本身較為復雜的醫學專業知識,同時能夠運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去解決實際的臨床醫學問題。目前,各大醫學院校承擔英語教學的老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存在缺乏自如與學生交流溝通能力、缺乏全英語教學經驗[3]。在缺乏自如與學生交流溝通能力這一方面的原因是長時間的進行啞巴英語教學,再加上公共英語教學與英語教學處于完全分離的狀態,另外,還受到醫學問題復雜性的影響。英語本身對于學生來說就有客觀存在的語言障礙,教師在教學中往往會運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按照準備好的教學內容進行授課,照本宣科的現象隨時都有發生,導致在教學過程中與學生的互動減少,大大地影響了教學效果。英語教學經驗的缺乏則是由于大多數的英語老師都是在國內成長的教師,英語是他們的第二語言,他們雖然有很好的學寫作能力和閱讀能力,也能用英語來授課,但是很難用英語的思維方式來教學,在課堂上使用英語方式的授課形式上有一定的難度。
教師是學生的領路人,教師的醫學專業英語水平直接影響了教學質量的高低。醫學專業英語的特點是要求教師既精通英語又熟悉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因此在一些醫學院校里,醫學專業英語課程由具有較高學歷的醫學專業型人才來承擔,這些老師具有很強的專業知識背景,在講解專業知識時基礎扎實,但由于不是專業出身,沒有系統的培訓在教學經驗技巧方面存在著很大的不足,教師的教學水平與素質在教學質量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為了保證醫學院校專業英語教學的質量,必須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高水平的、專業技能一流的全英語教學的師資隊伍[4]。
全英語教學要求教師在授課過程中需要具備較強的能力,能夠運用英語流利地將專業知識表達出來,與學生能夠進行自如的交流與溝通。因此,作為一名醫學專業英語教師應能夠熟練地掌握專業的英語知識,同時,還需要具備較強的公共英語應用能力。大部分的教師具備較強的英語閱讀能力及寫作能力,但是不能與學生進行自如的交流。建議在工作之余通過各種途徑學習以提高英語水平,語言的學習沒有捷徑,必須要持之以恒。成功的醫學英語教學要求老師要有扎實的英語基礎,還得具備相應的醫學專業英語知識。學習方法有在網絡上學習教學講義或課件,再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選取出可用之處。
老師是學生的領路人,在一些高校里進行醫學專業英語教學者學歷均較高,且屬于醫學專業型人才[5],需要教師能夠精通英語,并能夠熟悉醫學專業知識,其專業英語水平的高低直接對教學質量產生影響。這些教師具有較強的專業知識背景,在講解專業內容時有扎實的基礎,能夠融會貫通,還具備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能夠幫助學生進行英語交流[6,7]。
在我國這個醫療事業與日俱增的大環境下,最具迫切的要求就是全面提高高校醫學生的醫學專業英語水平。我們要從改進教學的方法、加強教師的建設等方面重視醫學專業英語的教學,從提高語言應用實際能力狠下功夫,要隨時掌握醫學發展的最新動態,走在科學發展的前沿,積極參與各種交流活動,共同推動祖國醫學事業的發展[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