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伯青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 鄭州)
下肢骨折為臨床常見的骨折類型,多是由于直接暴力所導致,例如沖撞傷、壓砸傷、打擊傷等等[1-3]。對于下肢開放性骨折,同時還伴有剛能量的軟組織損傷,不但增加了骨折部位的固定難度,同時也使患者發生感染等并發癥的概率升高,使臨床處理更加棘手[4]。此類骨折患者需要及時送醫接受有效的治療,我們通過對本院收治的此類患者實施徹底清創,并使用外固定支架做好骨折固定,同時輔以綜合全面的護理措施,使得患者的骨折愈合效果良好,患者的治療滿意度均較高。本文對相應的護理方法和體會進行如下報道。
研究對象為2018 年1 月至2019 年6 月在本院接受外固定支架治療的下肢開放性骨折患者,患者總人數為58 例,均為脛腓骨骨折患者。其中包括男性患者人數為40 例,女性患者人數為18 例,年齡最大的患者為70 歲,年齡最小的患者為20 歲,年齡均值為(35.81±3.56)歲;骨折原因統計結果顯示,交通事故傷共有54 例,占比為93.10%,另有高處墜落傷患者3 例,占總人數的5.17%,重物砸傷患者1 例,占比為1.72%;患者受傷至入院接受手術的時間間隔最短的為1h,最長的為6h,平均時間間隔為(3.24±0.54)h;住院時間最長的患者為43d,最短的患者為8d,平均住院時間為(24.97±3.27)d;外固定支架均使用仲嘉醫療機械廠生產的Bastiani 式單臂外固定支架。
1.2.1 手術方法
1.2.1.1 徹底清創
在患者入院之后,對所有患者均及時進行徹底清創處理,使各類異物以及壞死組織能夠被及時徹底的清除,使用大量的雙氧水、稀碘伏生理鹽水對創傷部位進行反復的沖洗。
1.2.1.2 骨折固定
進行骨折復位,保證其能夠回復到骨折對位對線,將骨折遠端以及近端分別擰入1-2 枚固定釘,然后連接好外固定架并緊密鎖定。
1.2.2 護理方法
1.2.2.1 心理護理
發生下肢開放性骨折之后,患者遭受巨大的痛苦,同時對患者的行動造成極大不便,加之一些患者對外固定支架的使用效果、安全性等存在疑慮,因此常常對治療、預后存在擔憂、恐懼、焦慮等不良心理。作為護理人員,應當耐心地和患者做好溝通,詳細了解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向患者進行手術的必要性、安全性等情況的說明,并可以多給患者列舉一些治療效果較好的案例,告知患者手術醫生經驗豐富,醫術高超,讓患者能夠放寬心,緩解不良情緒。另外, 還可以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給患者講解外固定支架的作用原理、優點等等,例如操作簡單,創傷小,固定效果好,術后恢復快,感染率低,無需二次手術,門診即可拆除外固定支架等等,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數,樹立治療信心,提升治療依從性。
1.2.2.2 患肢護理
(1)手術結束將患者送回病房之后,使用軟墊將患者的患肢墊高5-10cm 左右,這樣能夠使下肢靜脈回流得到促進,使患者的腫脹程度能夠盡快得到改善。(2)加強對患者患肢末梢血運情況的觀察,主要觀察皮膚溫度、顏色、動脈搏動情況、毛細血管充盈情況等,對觀察結果進行準確詳細的記錄,對于存在的異常及時向醫生進行報告。對于皮膚蒼白、靜脈回流不暢、皮膚溫度低、毛細血管充盈時間長等情況,提示存在動脈供血不足情況,應當及時進行導致這種情況原因的查找分析,進行對癥處理[5]。(3)術中做好傷口的清潔以及消毒工作,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并仔細縫合。進行傷口包扎,保證松緊度適宜,引流通暢,同時對引流液的性質、顏色、量等進行仔細觀察記錄。如果患者傷口出現延期愈合情況,應當對其傷口滲血情況進行仔細觀察,對于大量滲血的患者,更應當加強巡視,對各項生命體征進行嚴密監測,做好補液與補充血容量工作,避免患者發生失血性休克[6]。
1.2.2.3 功能康復護理
由于骨折疼痛,加之患者對傷口愈合情況存在較多擔憂,使得很多患者在術后不敢進行鍛煉,但是這對于患者的骨折愈合以及功能恢復都是十分不利的。諸多研究證實,骨折術后實施早期功能鍛煉,有利于提升肌力,避免肌肉萎縮,并且可以提升患者的體質,促進靜脈回流,減少并發癥,促使術后盡快康復[7]。護理人員應當加強對術后功能康復鍛煉的重要性的講解,并做好相應的康復護理:(1)術后第1d 指導患者開展股四頭肌等長收縮以及踝關節、足趾的屈伸運動,使關節活動的靈活性以及肌肉力量得到鍛煉,防止足下垂。訓練強度和時間逐漸增加,循序漸進。(2)術后2 周除以上床上主動運動之外,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直腿抬高訓練,開始抬高幅度在10°左右,并逐漸從被動運動過渡到主動運動。之后根據恢復情況逐漸下地拄拐行走。(3)術后6 周,檢查X 線片顯示有骨痂生長,可以在拄雙拐的情況下逐漸開始部分負重行走。(4)術后8 周可以柱單拐的情況下逐漸進行部分負重行走。該階段,患者通常都已出院,護理人員應當對出院患者做好出院后的注意事項指導,讓患者定期回醫院復查,并根據骨折恢復情況給予針對性的指導、處理[8]。
本研究共58 例患者,有52 例患者在術后2 周能夠在不負重的狀態下進行下地行走,在術后6-8 周,在有拐杖輔助行走的情況下可以進行部分負重,而在術后10-12 周,根據患者的骨折恢復情況可以將加壓鎖鈕去除,通過X 線檢查確認骨折愈合之后可以將外固定支架拆除。本研究入選患者在實施外固定支架固定骨折部位期間,關節活動不會受到限制,并且沒有患者出現骨質疏松情況,也沒有外固定釘斷裂情況;發生釘眼感染的患者有6 例,經過外用藥以及口服抗生素等,感染癥狀消失。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因交通事故、高處墜落等原因導致的骨折創傷也越來越多。下肢開放性骨折為常見的骨折類型,通常伴有嚴重的軟組織損傷。為了促使此類患者骨折更快更好地愈合,本研究對患者使用了外固定支架治療,其具有創傷小、操作簡便、固定效果好、對患肢功能活動影響小等優點。同時輔以良好的護理措施,能夠收到十分理想的康復效果,且并發癥率低,患者接受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