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倩,周家程,羅毅通訊作者*)
(1.南京中醫藥大學,江蘇 南京;2.江蘇省中西醫結合醫院,江蘇 南京)
六經發熱各有其特點,太陽病惡寒發熱、陽明病日晡潮熱、少陽病往來寒熱、太陰病氣虛發熱、少陰病陰虛內熱、厥陰病厥熱勝復,而癌病發熱的特殊性,是因其具有癌毒這一猛烈性、頑固性、流竄性、隱匿性、損正性的致病因素,而使得癌病發熱常常病機復雜,病性寒熱難辨,且容易傳變,使得其治療相對困難,病情容易反復。筆者認為,《傷寒論》六經辨證體系,因其六經發熱熱型各有特點,癌病發熱在運用六經辨證使,多有傳變與雜合,故筆者結合臨床經驗,整理出幾類臨床較為常見的證候兼變類型,以為臨診治療癌病發熱提供思路和策略。
雖然傷寒論中關于合病與并病的內容多出現在三陽病篇,然而三陰病未嘗沒有合病與并病,仲景雖未明言,但癌病多起于三陰,且一經受病,它經也必然受病。正如柯韻伯所言:“病有定體,故立六經而分司之;病有變遷,更求合病、并病而互參之,此仲景之法而盡善也。夫陰陽互根,氣隨分而神自合,三陽之里,便是三陰,三陰之表,即是三陽。如太陽病而脈反沉,便合少陰;少陰病反發熱,便合太陽;陽明脈遲就,即合太陰;太陰脈緩,即合陽明;少陽脈小,是合厥陰,厥陰脈浮,是合少陽。雖無合、并之名,而有合、并之實?!瓕W者當于陰陽兩證中,察病勢之合與不合,更于三陽三陰中,審其證之并與不并?!絷柵c陽合,不合于陰,即是三陽合病?!幣c陰合,不合于陽,即是三陰合病?!⒉∨c合病稍異,合則一時并見,并則以次相乘?!盵1]據此當可根據癌病發病特點思忖一二。癌病雖起病于三陰,但只要出現發熱的證候,則必然合病陽經,否則便無以言熱,故癌病發熱多有雜合,證候類型也當有兩經或多經同時受邪,治則應雜合以治也。
惡性腫瘤患者病情復雜,病程持久,往往不會僅僅出現一經的癥候,經常會出現兩經甚至多經的合病或者并病,因臨床中較難區分,故筆者將癌病發熱常見的幾種證型整理如下。
《傷寒論》[2]第33條:“太陽與陽明合病,不下利,但嘔者,葛根加半夏湯主之”太陽陽明合病常見于癌病患者應用例如AC方案等高致吐性化療方案后出現發熱并見嘔吐癥狀。西醫治療時會在化療前采取胃復安及激素提前對癥止吐,有時甚至會與阿瑞匹坦聯用。但筆者發現,在應用這些藥物止吐時,很多患者經常會出現嘔而不吐,心中懊煩,甚則數日輾轉不得眠。此類患者排除下利、腹痛等里證后,則可從太陽陽明合病論治。予葛根加半夏湯合梔子豉湯降逆止嘔,清熱除煩?!侗静萁浭琛穂3]:“葛根,解散陽明溫病熱邪主要藥也,故主消渴,身大熱,熱壅胸膈作嘔吐。葛根味甘性涼,歸肺、胃經??梢越饧幔篃┛剩瑸a胃火。能有效緩解化療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現代藥理研究發現:葛根素能夠降低氧化應激損傷、抑制炎癥反應,可顯著抑制宮頸癌細胞的遷移及侵襲能力,改善血液流變學及肌電圖對化療藥物引起的神經毒性具有保護作用[4]。
《傷寒論》[2]第172條:“太陽與少陽合病,自下利者,與黃芩湯;若嘔者,黃芩加半夏生姜湯主之?!彪m是太陽少陽合病,仍應以少陽為主,如此類癌病,常見于乳腺癌、甲狀腺癌、膽囊癌等且病性屬濕熱者?;颊呖梢婎^疼,身熱,口苦,熱勢纏綿,胸悶脘痞,面目多眵,頭身困重。苔黃膩,脈弦數??捎韪事断镜ず先蕼訙p清熱利濕,疏利三焦。
《傷寒論》[2]第219條:“三陽合病,腹滿,身重,難以轉側,口不仁,面垢,譫語,遺尿;發汗則譫語;下之則額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湯主之?!薄秱摗穂1]第268條:“三陽合病,脈浮大,上關上,但欲眠睡,目合則汗?!比柡喜?,膽胃不降,里實熱也,雖是三陽,但以陽明為主,氣機雖在膽胃,病位卻可在肺。肺癌因痰、熱、瘀三種病理產物相互搏結,釀生癌毒,痰熱阻肺,流竄經絡,表里相傳,腑有熱結。證見壯熱煩渴,大便秘結,可予宣白承氣湯。
《傷寒論》[2]第171條:“太陽病,外證未除而數下之,遂協熱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參湯主之?!痹闹v的是太陽病表邪未解,誤用了下法,導致表邪內陷太陰而出現了泄利。而腫瘤患者脾胃本虛或因腹部局部放療造成放射性腸炎,出現發熱后伴見下利的證候即可參照此條證治。虛人建其中,陰陽同病時當先救其里,而后解表,已防虛虛實實之誤。太陰為至陰,至陰者無熱也,其有熱必是虛熱,當補不當泄。此類患者本不能食或不欲食,而反食膏粱厚味,則必然導致脾胃陽氣與之相爭不勝,陽氣暴出,胃氣垂絕之危象。故雖是虛證,反應囑患者飲食清淡為宜[5]。
六經皆有表證,故六經皆可發熱。章虛谷[6]云:“胃為戊土屬陽,脾為己土屬陰,濕土之氣同類相召,故濕熱之邪始雖外受,終歸脾胃也?!迸c薛生白[7]之:“此非太陽之表,乃太陰陽明之表也?!彼摬恢\而合。太陰陽明合病為濕郁化熱,中氣實者當清中化濕,中氣虛者當補中益氣,疏風除濕。此種熱型為消化道腫瘤病人所常見,可能與消化系腫瘤組織壞死后易發生炎性滲出、糜爛、潰瘍等有關。
《傷寒論》[2]第301條:“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傷寒論》第302條:“少陰病,得之二三日,麻黃附子甘草湯,發微汗。以二三日無證,故微發汗也。”太少兩感原是指太陽與少陰并病,外邪由太陽傳經少陰。而癌病患者,真陽衰微,先有少陰證,外感后無力發熱,故此熱型實為低熱??梢娪趷盒阅[瘤患者放化療后升白治療引起的低熱癥狀,此證有時可見患者出現咽喉疼痛,而臨床醫生容易誤用藍芩口服液等清熱解毒藥物,此證乃咽喉為腎經所過故耳,甚不可行清泄之法,以免更傷陽氣。
傷寒論中無明確條文描述太陰、少陽、厥陰合病,然此證在癌病患者治療的臨床實踐中實為常見,故也把此證在此進行列舉。此證常見于肝病導致的肝硬化腹水患者,證見:時時發熱,入夜尤甚,腹痛腸鳴,肛門墜脹,大便溏泄,晝輕夜重,胸脅刺痛,舌胖苔膩,脈細弦??捎璨窆鸶山獪蠟趺吠杓訙p[8]。
癌病發熱的治療應該中西相參照,根據其經絡走形特點及易復發轉移的部分先行干預,應熟悉六經辨證的特點以及六經所特有的解熱藥物。如太陽病的麻黃,少陽病的柴芩、青蒿,陽明病的石膏知母,太陰病的桂枝甘草,少陰病的細辛,厥陰病的烏梅。太陽中風發熱者,調和營衛、益氣養陰,予桂枝湯加減。[9]太陽傷寒發熱者,解表散寒,祛風除熱,予麻黃湯加減。合病陽明者予葛根湯,嘔者加半夏、煩者加生梔子、淡豆豉。合病少陽者清熱利濕,疏利三焦,予甘露消毒丹合三仁湯加減[9]。三陽合病者通腑泄熱,可予宣白承氣湯。少陽經癌病發熱因疏和抑郁,清熱和解,可予蒿芩清膽湯[10]。合病厥陰者,可予柴前連梅湯。陽明經癌病清熱為主,可予白虎湯。合病太陰者,中氣實者清中化濕予清中湯,中氣虛者升陽除濕予補中益氣湯。太陽經癌病易傳經三陰,當先予天冬、地黃、人參等補益氣血。太陰發熱為氣虛發熱,當甘溫除熱,予小建中湯加減。太陰與太陽合病,可予桂枝人參湯,退熱實里。少陰寒化證,予麻黃附子甘草湯,溫經散寒。少陰熱化證,予黃連阿膠湯滋陰除熱。少陰合病少陽,可予青蒿鱉甲湯退熱除蒸。厥陰病寒熱錯雜,予烏梅丸清上溫下。厥陰合病少陽時,可予柴前連梅湯加減。太陰、少陽、厥陰合病時,可予柴桂干姜湯合烏梅丸加減。三陰發熱必兼三陽,故可根據三陰易合病三陽的特點予三陽解熱藥物提前截斷熱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