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玉艷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左旗中醫蒙醫醫院,內蒙古 赤峰)
惡性腫瘤(Malignant Tumor,MT )是臨床上常見的疾病。隨著社會發展,醫療技術的提高和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體檢成為各單位國家法定一項必須完成的內容,腫瘤篩查也是體檢中必查的一項,因此腫瘤患者的發現率明顯增加,并趨于年輕化,部分早期的無明顯的臨床癥狀的惡性腫瘤,也被篩查診斷出來,加之這個疾病進展快,死亡率高,五年生存率低,部分早期的惡性腫瘤無明顯的臨床癥狀,出現癥狀時已到中晚期,影響治療及愈后效果。諸多患者談癌色變。對于明確診斷的惡性腫瘤患者心理會產生恐懼、失望、甚至會產生輕生的念頭,尤其是年輕的患癌患者,更是有巨大的心理問題需要在治療的過程中,不斷進行干預,以能夠更好地配合治療。所以腫瘤科護理人員應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綜合分析、良好溝通及心理疏導能力。而優質護理則是除了執行醫囑正確給藥和常規照護外更注重醫療服務質量,強化基礎護理的同時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證護理安全,保持軀體舒適,幫助心理調適,保持平衡,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賴,從而正確認識腫瘤疾病發生發展和治療,促進治愈信心,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患者對醫學水平及治療要求越來越高,生存的質量也逐步認識上去。所以在護理方面也要進一步提高。為了適應這一變化趨勢,腫瘤科護理模式從“常規護理”轉換到“優質護理”建立在以“人為本”的基礎上,以“病人為中心”提高腫瘤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質量。
我科收治的腫瘤患者80%是在上級醫院確診后,術后或化療后回基層醫院繼續治療或保守治療的患者。病種復雜(科室未專科化),患者的身體狀況以及經濟能力都已在前期治療后下滑,有部分患者甚至情緒暴躁,家屬也因為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壓力情緒激動,容易出現不遵醫行為甚至暴力傷醫情況。分析基層醫院腫瘤科分科不能細化,收治腫瘤患者大多為上級轉診進行后續治療,對前后住院的醫院環境、條件等進行對比、治療效果沒有初期治療明顯的特點,經濟、精神壓力進一步加重等因素,為了尋求更好的護理模式,能夠提高基層醫院腫瘤內科患者的治療效果、生存質量及家屬滿意度,對腫瘤內科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和優質護理兩組進行對照后,優質護理在腫瘤科患者護理中的效果評價明顯提高。現將腫瘤科優質護理效果匯報如下。
以2019年7月至12月在我科收治的惡性腫瘤患者中84例進行分析討論。隨機將其分為兩組,一組患者在護理中實施常規護理措施,另一組患者實施優質護理,其中男性50人,女性34人,平均年齡在(53±3)歲。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的滿意度及生存質量及治療效果。
1.2.1 在觀察組中護理人員變被為主動,責任護士全面掌握責任區患者的病情、心理變化、對疾病的認識及患者的文化程度,接待患者做到“五主動”:主動了解患者、主動了解病情、主動了解軀體不適、主動了解身心需要、主動了解護理效果評價及改進措施。
加大與患者溝通力度,結合患者的不同特點進行全方位掌握。及時掌握患者身心變化及生活中的各種需求。確保贏得患者及家屬的信任。積極處理身體不適。特別加強心理護理。使患者感受到醫護人員的關心、幫助,腫瘤患者的心理特點常因認識能力,文化水平,經濟能力等不同,存在對疾病的認識、治療方法、疼痛不適等產生不同程度的焦慮、恐懼、情緒低落,甚至想放棄治療等心理狀態。還因反復放療、化療的不適加重不良的心理情緒,會導致病情惡化,不利于疾病治療,甚至有輕生的念頭。根據患者的心理特點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措施,進行心理疏導,并與家屬充分進行溝通,樹立患者戰勝疾病的信心。
1.2.2 腫瘤初期患者加強心理溝通,幫助認識腫瘤疾病不是不可治愈的,舉治愈成功案例,開展抗腫瘤知識講座,增強患者治愈信心。加強身體鍛煉,提高免疫力,轉移注意力,參加有意義的社交活動,鼓勵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根據每個患者身體、文化素養、經濟等情況,制定個案運動、社交活動方案,盡量做到交流溝通暢快,滿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營造輕松愉快的診療環境;根據工作需要實行責任護士包干患者,負責病人的生活護理、病情觀察、治療、康復、健康指導等,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
對中晚期患者加強責任制護理、基礎護理,根據患者病情為患者制定詳細的護理計劃及護理措施,同時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認知,預防和降低并發癥,促進患者及家屬戰勝疾病的信息。加強觀察,運用護理手段減輕患者不適感,給予患者舒適的體位,用心理護理方法分散患者的注意力。在病情允許的情況下,我們鼓勵患者自己做好部分生活護理,增加病人戰勝疾病的信心,減輕病人的病人角色依賴。對各種并發癥、藥物不良反應做好解釋溝通,及時處理各種不適。在治療過程中全程觀察患者心里變化,積極溝通,處理藥物及疾病帶來的不舒適,消除不良情緒。并以飽滿,積極的情緒來感染病人,給予患者貼心的精神安慰和鼓勵。指導并協助患者進行床上活動和肢體的功能鍛煉。
對終末期患者的優質護理是改善環境,加強營養重視患者的愿望,盡可能滿足患者的生理、心理需要,與家屬溝通,減輕病痛,提高生活質量,多關心陪伴患者,保持病人的尊嚴,緩和對死亡的恐懼。對長期臥床患者,責任護士全面履行護理職責,預防各種并發癥。對患者實施全面、全程的專業護理服務。為患者提供舒適的護理服務。給危重患者做口腔護理,保持口腔清潔,按需要給予翻身、拍背、協助排痰,必要時給予吸痰,指導有效咳嗽,根據病情選擇合適的臥位。
優質護理活動的開展強化了護士的責任感,增進了護患間交流與溝通。對照兩組患者的治愈率、配合治療信心及生活質量對比。實施優質護理組的患者治療效果、生存質量及家屬滿意度均優于常規護理組。優質護理組SAS、SDS評分高于常規護理組,患者滿意度調查高于常規護理組,差異顯著(P<0.05)。
對于腫瘤內科患者的護理實施優質護理更優于常規護理。在優質護理中為患者提供連續、全程無縫隙的護理。
不單純是針對疾病更注重心理護理及全方位護理。在護理過程中更注重醫療服務質量,強化基礎護理深化護理專業內涵,滿足患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保證護理安全,保持軀體舒適。幫助心理調適,保持平衡,取得患者及家屬的信賴,促進治愈信心,促進醫患關系和諧,提高患者及家屬的滿意度。結合本科特色,不斷豐富優質護理服務內涵,為患者提供從入院到出院,到出院后的全過程無縫隙護理。
在治療過程中使患者接受疾病,對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不適積極與責任護士溝通。責任護士根據患者疾病情況,做針對性處理,做好解釋工作,減輕心理壓力,樹立戰勝疾病信心,減緩患者不良心理情緒。優質護理模式使患者治療率提高,延長了腫瘤患者生存期及提高了腫瘤患者生活質量,使患者及家屬滿意度提高。
腫瘤科實施優質護理可明顯提高腫瘤患者的治療效果、生存質量及滿意度。優質護理模式更適宜腫瘤患者治療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