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民,楊久山,王小潭,吳迪
(1.山東中醫藥大學,山東 濟南;2.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山東 濟南)
膝骨性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是發病率較高的疾病之一且多發于老年,在中醫理論中證屬“骨痹”范疇,以患側關節疼痛、活動僵硬、腫脹、功能受限等為主要臨床表現[1]。其病理變化主要為關節軟骨組織破壞,骨贅形成、滑膜炎性反應、關節間隙變窄[2]。治療手段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NonsteroidalAntiinfl ammatoryDrugs, NASIDs)、關節腔注射透明質酸(hyaluronic acid,HA)等為主。但這些方法只能使患膝的疼痛暫時得到緩解,并不能減緩KOA 的病程進展[3]。
富血小板血漿(platelet-rich plasma,織的生長、修復具有促進作用[4]。多數相關研究顯示,關節內注射PRP 相較于關PRP)是取自體外周血通過離心獲得的濃縮血小板試劑,內含多種生長因子,對軟骨組節內注射HA 和口服NASIDs 等,可有效緩解KOA病人的臨床癥狀。龐成龍等[5]總結了PRP 治療KOA 的3 項可能機制,為PRP 治療KOA、修復已損傷的軟骨提供了理論依據。相較于西方醫學的局限,中醫強調整體觀念,使用整體與局部相協同的方法,從而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且中醫療法具有多樣性,具備簡便廉驗的特點,臨床上采用中醫治療KOA 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很多臨床研究表明,PRP 聯合中醫療法對KOA 的治療有著積極的臨床療效,現總結如下。
采用中藥湯劑內服可以通過調整全身的氣血陰陽平衡,來活血止痛,祛風散寒,使膝關節在全身統一調整中逐步恢復其功能。方亮等[6]在臨床試驗中使用PRP 聯合補腎活血方(熟地黃15g,山藥9g,山茱萸9g,枸杞子6g,炮附子6g,肉桂9g,炙甘草6g,杜仲6g,桃仁12g,紅花9g,赤芍9g)內服,與對照組(單純關節腔注射PRP)相比,兩者對肝腎虧虛型KOA 的治療均有效果,但聯合治療效果優于單純關節腔注射PRP。許金櫻等[7]總結了臨床50 例PRP 聯合骨性關節炎方(淮山藥、當歸、制首烏、白芍、黨參、白術各15g,龜版(先煎)、黃柏、鎖陽各10g,熟地、延胡索、獨活各20g,制附子、炙甘草各6g)內服治療KOA 的病例,認為其總有效率優于口服西樂葆膠囊、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沈興潮等[8]使用外周血干細胞和PRP 行膝關節腔注射聯合補腎活血湯(熟地黃15g、補骨脂15g、菟絲子15g、杜仲9g、枸杞子9g、當歸尾9g、山萸肉9g、肉蓯蓉片9g、醋沒藥9g、獨活9g、紅花6g)內服對19 例肝腎兩虛型患者進行治療并隨訪6~12 個月,除2 例未能完成治療外,其余17例WOMAC 骨關節炎指數在治療后均有下降,CaLs 軟骨評分較治療前提高。田永川[9]使用膝痹通方(熟地15g、山萸肉12g、川牛膝9g、澤瀉9g、茯苓15g、炒白術9g、千年健9g、威靈仙9g、元胡10g、甘草6g)免煎顆粒與PRP 聯合使用,對比單純的PRP 膝關節注射,前者在緩解膝關節疼痛,改善功能等方面有效率高于后者,而且能夠改善膝關節注射PRP 后前三天的不適感。
中藥熏洗的使用可以使藥力直接作用于患處,效果明顯,使用方便,臨床使用較為廣泛。張建洛等[10]回顧分析了78 例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分為治療組(PRP 聯合骨科洗劑2 號治療(透骨草15g,伸筋草15g,木瓜12g,牛膝12g,桃仁12g,丹參10g,乳香10g,延胡索10g,海桐皮10g,三棱10g,骨碎補10g,五加皮10g))與對照組(注射透明質酸鈉),發現總有效率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認為PRP 聯合中藥外洗對膝骨關節炎有更好的療效。李建春等[11]認為使用PRP 聯合中藥(當歸8g,川芎10g,延胡索10g,秦艽10g,威靈仙15g,制草烏5g,制川烏6g,伸筋草10g,蘇葉6g,艾葉10g,絡石藤15g,海風藤10g,透骨草10g,尋骨風12g)熏蒸患膝,較單純西藥口服療效明顯,癥狀有所改善,關節功能有所恢復,但皮膚敏感者慎用。林建[12]將病人分為常規玻璃酸鈉注射治療組,PRP 關節注射組和PRP 聯合中藥熏蒸組,其中中藥熏洗按病人不同證型分別用藥,將病人治療前的OA 嚴重程度評分、VAS、Lysholm、JOA 評同治療后的對比,認為PRP 治療配合中藥熏蒸能有效緩解病情,減少疼痛。林清宇[13]將病人按單純關節熏洗劑(透骨草、伸筋草、海桐皮各30g,絲瓜絡、艾葉、虎杖、路路通各10g,片姜黃、鉤藤各15g,川椒、威靈仙、白芷各10g)熏洗、PRP 注射、關節熏洗劑聯合PRP 分為3 組分別進行相關治療。經6 個月的隨訪,結果顯示關節熏洗劑與PRP 對膝骨性關節炎均有較好的臨床療效,但兩者后期隨訪療效差距不大;關節熏洗劑聯合PRP 的臨床療效較之前兩者更加顯著,在治療后6 個月時表現的最為明顯,說明兩者對于KOA 有較好的協同作用。
穴位注射方法是針灸理論的延伸,通過將相關藥物注射到穴位中,來取得更持久穩定的穴位刺激,更好的激發經氣循行。翟利鋒等[14]將60 例KOA 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觀察組使用膝關節腔注射PRP 聯合穴位注射PRP(0.5mL/穴/次),穴位選取以足三里、血海為基本穴,隨證變化;對照組予膝關節腔注射PRP后口服非甾體類藥物。1 年隨訪后,觀察組在WOMAC 評分與總有效率上均占優,表示穴位注射PRP 在治療KOA 時也具有優勢。
穴位貼敷是將藥物貼敷與相關穴位,使其藥效能循經脈作用于患處的方法。胡賽玲等[15]將100 例KOA 患者隨機分成兩組,治療組采用PRP 注射聯合外膝眼處穴位貼敷,貼敷藥物據獨活寄生湯加減組成;對照組患者口服西樂葆膠囊與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1 療程后治療組總有效率96%大于對照組(總有效率80%)。
耳穴壓豆是中醫整體思想的體現,通過使用王不留行子刺激耳部特定穴位,來調控人體氣血運行。葉卿等[16]使用PRP 膝關節注射聯合耳穴壓豆治療KOA 患者36 例,主穴選取膝、神門、皮質下、交感,配穴選取腎、肝、腎上腺。治療9 周后總有效率為94.4%。
研究表明,KOA 的主要發病原因為患者年齡過大,肝腎虧虛,脾胃不強,外加風、寒、痰、濕等邪氣外侵,亦或是常年勞累,至骨髓不充,筋脈失養[17]。治療方法以溫補肝腎,祛風散寒為主。治療手段包括獨活寄生湯、活血通痹湯、補腎活血方等方劑內服,針灸、熏洗、膏藥、推拿等外用療法,臨床上均取得了較好的療效。另外,耳穴壓豆、穴位注射、穴位貼敷等中醫特色治療對KOA 也起到了很好的治療作用,但目前已知的相關研究較少,還需大量的后期研究支持。
大量的臨床研究已經證明了PRP 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但在PRP 的用量、濃度及頻次等尚未形成統一標準。王一帆[18]研究了注射不同濃度PRP 對治療KOA 療效的影響發現,最佳PRP 濃度為(1500~1800)×109/L,低于此濃度則生長因子濃度較低達不到療效,高于此濃度則因白細胞濃度增加使患膝疼痛加重。此結論與其他研究結論具有一定相似性,但亦有研究認為PRP 與軟骨細胞增殖程線性相關,PRP 最佳濃度與前者存在分歧。高冬梅[19]在研究中使用貧白細胞富血小板血漿(Leukocyte-poorplateletrich plasma,LP-PRP)對比了單次注射、雙次注射LP-PRP 對KOA 療效的影響,結果顯示雙次注射的患者VAS, IKDC 評分優于單次注射的患者。
綜上,現臨床中將PRP 與多種中醫療法聯合應用,兩者相互配合使得治療效果顯著提升,有很好的發展前景。但目前兩者的聯合應用仍存在諸多問題:(1)相關臨床研究較少,仍需要大量的實驗證明PRP 聯合中醫治療KOA 的療效;(2)中醫的許多特色療法與方藥尚未納入治療該疾病的臨床研究,使中醫治療的多樣性未能充分體現;(3)許多臨床實驗存在藥物用量及濃度等方面的不統一性,存在試驗誤差,日后需提高實驗的嚴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