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方,劉南
(重慶大學附屬腫瘤醫院,重慶)
理論聯系實際,亦稱為“理論同實際相結合”,是中國共產黨三大優良作風之一,不是教條而是行動的指南。這是種態度,是有的放矢、實事求是的態度。理論從實際中來,并接受實踐的檢驗。脫離實際的理論,就會變成僵死的教條。而堅持這一作風,就是要在任何時候和任何情況下進行的理論工作都必須從實際出發,依據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有針對性地了解群眾的思想問題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各種理論問題,實事求是地探索社會運行的基本規律[1]。黨的十九大提出的“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長遠發展和時代前沿出發,做出的一項重要戰略安排,也是基于實事求是的態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健康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條件,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也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共同追求。我們黨從成立起就把保障人民健康同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事業緊緊聯系在一起?!盵2]因此,繼續弘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是新時代努力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必然。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大青年要如饑似渴、孜孜不倦的學習;既要讀有字之書,也要多讀無字之書,注重學習人生經驗和社會知識[3]。這句話就是告訴我們青年人平時要注意在社會生活與實踐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的情商,不要死讀書、讀死書。要把理論知識和實踐聯系起來,提升自己的實踐能力,在實踐中鍛煉自己。作為醫務工作者,尤其是對住培醫師而言,理論聯系實際尤為重要。住院醫師是我國衛生事業的中堅力量,擔負著“國民健康守門人”的角色,是實現健康中國的重要一環?,F如今,隨著社會進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體檢日趨完善,疾病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日漸增多,教課書上部分典型癥狀已較難在實際工作中出現,而一旦發生則已經代表病情進入晚期。如腎癌的“三聯征”,教課書上提到“腰痛、血尿、腹部腫塊”的典型癥狀現已經不到6%-10%,大部分已經可以通過早期影像學的體檢篩查發現可疑病變。如果在診療過程中只知道根據“書本、診療指南”看病,鉆死理,套條款,不知道變通,不懂用病情發展變化的臨床思維來判斷,不緊跟醫學發展潮流,沒有聯系診療過程中的實際情況,將出現延誤腎癌病情的風險、或者不清楚腎癌的分期及其病情程度的可能。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均預期壽命從1981 年的67.9 歲提高到2016 年的76.5 歲,孕產婦死亡率從1990 年的88.9/10 萬下降到2016 年的19.9/10 萬,嬰兒死亡率從1981 年的34.7‰下降到2016 年的7.5‰,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標總體上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然后不容忽視的是,這些進步離現代化發展的基本要求還有一定距離。醫學是“活到老,學到老”的一門學科,就是在眾多的臨床實踐、基礎研究基礎上,充分驗證、進一步深入研究、形成理論體系,再結合實踐,發現問題、結合問題進一步優化改進,從而逐步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質量及延長壽命。
住培醫師應積極投身臨床實踐中磨練自己,將書本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再從工作中發現問題,回到書本、探索解決問題。“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即便如“導尿”這種基礎的臨床操作,雖然在上臨床前訓練多次,但在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情況,如男性的“尿道口狹窄、前列腺重度增生、前列腺癌、尿道損傷”等特殊情況,這都需要在實踐中優化手法和處理技巧,保證導尿的通暢,也避免尿道的再次損傷。這在臨床實踐中經常碰到,需要充分轉化成個人的技能。但也需要清醒的認識到,理論與臨床實踐結合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往往荊棘叢生,充滿坎坷。真正的醫學大家,總是從挫折中不斷奮起、快速成長。要在繁雜的臨床工作中停一停、頓一頓,掩卷深思,做必要的小結。勤于思考、學思并重,舉一反三,理論聯系實際,從而不斷把學習成果轉化為實際工作的動力,轉化為推動醫學發展、解除病痛的能力。因此,一切認識都來源于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的更新。脫離實踐的認識就是一潭死水,將毫無生機。這將幫助住培醫師盡快成長、獨立。
理論聯系實際,需要在實際工作中找準方法路徑。學習理論就是要活學活用,用理論來指導臨床實踐,用理論破解臨床難題,找到病痛的處理方法和診療路徑。人體是構造最復雜的機體,臨床問題紛繁復雜,病情隱匿、變化速度快,病患關系錯綜復雜,處理一個問題可能會出現新的問題、甚至會導致更嚴重的損害。這些都需要我們以理論為綱,向書本問計,到臨床驗證,不斷提高臨床思維、辯證思維、創新思維、法治思維、倫理道德思維的能力。就拿“膀胱癌術后使用卡介苗灌注預防復發出現尿道疼痛癥狀”而言,最常見的原因可能是卡介苗導致的膀胱炎,但如果只像教科書一樣盲目下結論,可能就會掩蓋實際病情。有可能就是尿道口的擦傷,有可能就是既往膀胱術后的瘢痕狹窄。所以理論聯系實際也是要增強自我革命的勇氣,拿起“手術刀”可解除疾患,也可革除思維、精神上的頑癥。目前存在于醫學領域的形式主義、本位主義、山頭主義、崇洋媚外等頑癥,且仍未根除,這需要我們在培養新時代的住培醫師中,不斷提高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的能力,不斷實事求是的懷疑前人、強化自我約束,敢于揭穿“皇帝的新衣”,用更積極、陽光、開闊的思想感染住培醫師,從而把嚴格的個人要求轉化為實際行動力。
我們學習,是學理論思想精髓、世界觀和方法論,目的是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必須從實際出發,學以致用,篤學篤行。在學習中,一定要防止不動腦筋、過目不過心、把理論學習、臨床教學當作一種形式。俗話說,做任何事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從一開始就對醫學事業不認同、不信服,學習起來總是被動應付,又怎能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實里走。但真正到了住培醫師階段,大部分醫學生已經經歷過思想洗禮、對今后工作方向有一定的把握,此時應該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結合我國、本地區的群體特性制定相應的診療流程、規程。而不應該唯“國外經典”馬首是瞻,盲目對國外醫學標準和醫學規范抄襲或模仿。而這也是所有帶教老師應該克服、拋棄的。不能讓其成為嚴重制約我國醫學發展的“教條主義”,不主張宣揚歐美的指南標準,會因為人種、后天飲食、環境等等的異常因素,不適用于我國國人。我們應該培養國內新時代的醫學人才,理論聯系實際,結合中國特色的人文和人群環境,構建新時代的醫學體系,收集以中國人群為基礎的臨床數據,廣泛應用最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新的大數據統計方法,使在中國的新時代,促進醫學理論的徹底蛻變并實現巨大醫學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