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雁翎,趙文彥,沈其霖
(成都中醫(yī)藥大學,四川 成都)
正常人呼吸或講話時,口中無異常氣味散出。中醫(yī)認為,若口中散發(fā)臭氣者,稱為口臭,多與口腔不潔、齲齒、便秘、或消化不良有關。口氣酸臭,并伴食欲不振,脘腹脹滿者,多數(shù)食積胃腸;口氣臭穢者,多屬胃熱;口氣腐臭,或兼咳吐膿血者,多是內有潰腐膿瘍。西醫(yī)認為口臭是由多種原因引起口腔內厭氧菌生長、硫化物產(chǎn)生而導致的[2]。國際標準將口臭分為三大類:真性口臭、假性口臭和口臭恐怖癥。治療口臭的原則是通過外部干預來減少口腔中產(chǎn)臭菌數(shù)量,以此來降低VSC 的產(chǎn)氣量,達到降低口腔氣味的目的。有機械療法、化學療法、益生菌治療、疫苗防治等方法治療口臭[3]。
升降散出自清·楊栗山所著的《傷寒溫疫條辨》。原方為僵蠶6g、蟬蛻3g、姜黃9g、川大黃12g。按照君臣佐使配伍,僵蠶、蟬蛻為“升”,姜黃、川大黃為“降”,一升一降,內外通和。后世醫(yī)家根據(jù)自己對升降散的理解,運用其治療不同疾病。彭建中教授認為升降散的主要作用機理是升降氣機,散邪解郁,運用升降散通過升清降濁以恢復機體氣機的正常運行,從而治療女性的經(jīng)、帶、胎、產(chǎn)中的疾病[4]。唐國柱等運用升降散加減調理脾胃治療老年功能性便秘[5]。杜昕、劉明等人運用升降散條達氣血,清升濁降,宣通三焦,健脾益腎、化濁解毒,用于治療膜性腎病脾腎兩虛、濁毒內蘊之證[6]。何生奇等人運用升降散緩解腫瘤患者服用其他藥物所致副作用[7]。“百病生于氣也”。人的生命活動離不開氣機的升降出入,氣機一旦失調,即會導致五臟六腑功能失常,包括氣滯,氣虛,氣閉,氣逆等證。呼吸系統(tǒng)、循環(huán)系統(tǒng)、消化系統(tǒng)等疾病均與氣機升降異常有關,升降散中有升有降,兩味血分藥兩味氣分藥,對于調暢氣機氣血,藥用簡單而藥力明顯[8]。
既往多認為口臭由胃火、食積、熱痰、虛熱等所致。胃火口臭,除口臭外,常兼面赤身熱、口渴飲冷、口舌生瘡或牙齦腫痛、流膿出血等;食積口臭,多為酸腐臭味、脘腹脹痛、不思飲食、暖氣口臭等;熱痰口臭,多由熱痰犯肺或熱痰郁久化膿化腐引起,常兼咳吐痰濁或膿血、胸痛短氣等;虛熱口臭,多由陰虛生內熱所致,兼見心煩不安、失眠多夢、五心煩熱等[9]。而臨床上,多數(shù)病人,癥狀不甚明顯,并無明顯寒熱虛實表現(xiàn),也無食積膿腐表現(xiàn),僅訴口臭。《皇帝內經(jīng)》所說“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瞋脹。”陽氣上升,陰氣下降。天上云變成地下雨,地下雨變成天上云。云雨周而復始,交流不已。反其道則災害叢生,如飧泄即是脾氣升清不能反而下降,瞋脹則是胃腸濁陰不降反而填塞中焦。脾氣的生理特性為脾氣上升,喜燥惡濕。《素問》云“脾為孤臟,中央土以灌四傍。”脾氣將脾精轉輸?shù)饺砀髋K腑,脾運化食物,運化水液。脾氣虛,或為濕濁困,各種原因,脾的氣機失調。胃的生理特性為胃氣下降,喜潤惡燥。脾氣和胃氣合稱為“中氣”。脾與胃納運相成,升降相因,相反相成,飲食物得到正常的消化吸收,則中焦氣機通暢。而口臭,排除其他原因后,可能由中焦?jié)釟馍夏妫l(fā)為口臭。升降散,有升清降濁,散風清熱之功。故予以升降散調暢中焦氣機,治療口臭癥狀。
楊某,男,41 歲。2019 年7 月9 日初診。訴口有異味,流涎,無口干、口苦,無惡心欲嘔,無明顯腹脹不適,無咳嗽、咳痰、咯血,無鼻塞、流涕,無咽喉部疼痛不適,大小便正常,飲食睡眠可。查體:牙齦無紅腫潰爛,扁桃體無紅腫。舌淡紅,苔白厚膩,脈滑。
僵蠶15g 蟬蛻15g 姜黃15g 酒大黃6g藿香15g 佩蘭15 g 厚樸15g 苦杏仁15g滑石30g 茯苓皮30g 黃芩30g 砂仁10g蒼術15g 甘草6g
共3 劑,水煎服,一日一劑,日服三次,每次200mL。
2019 年7 月12 日患者復診,訴服上方后大便次數(shù)增加,質稀,自覺口膩,口臭癥狀稍好轉。舌淡紅,苔薄白,舌中部苔較厚,脈滑。于原方基礎上去酒大黃,加建曲30g,黃芪30g,薏苡仁30g,加重砂仁劑量為15g。繼續(xù)服用3 劑。患者2019 年7 月23 日因它病復診,訴服用上訴6 劑方藥后,口臭、口膩癥狀明顯好轉。
按語:口臭可分為口源性口臭、非口源性口臭、精神性口臭[10]。西醫(yī)多認為是口源性口臭。在臨床中,較多病人他癥并不明顯,而僅訴口臭、口膩等不適,相關檢查并無異常。此時可較好發(fā)揮中醫(yī)的優(yōu)勢。一診用升降散加化濕健脾諸藥,患者口臭有所緩解,但出現(xiàn)腹瀉,故停用酒大黃。在首方基礎上稍加益氣健脾之藥,患者癥狀很快好轉。故在升降散升清降濁,調暢氣機,配伍健脾化濕之藥,中焦氣機得以調暢,行濕滯,口臭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