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慶強
(膠州市里岔鎮衛生院,山東 青島 266324)
在人體中,手是一個比較重要的組成部位,人們的日常生活及工作都離不開手,由此可見,完整的手部功能非常重要[1]。在人們生活及工作中,可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突發事件,其中開放性手外傷是一種較為常見損傷,并且這類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一,但是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患者手功能,不僅影響一些日常活動,還會影響正常生活,降低生活質量[2]。對于開放性手外傷患者來說,臨床早期準確的診斷及有效的治療對其手功能恢復具有積極作用。本研究選取我院開放性手外傷患者25例,分析開放性手外傷在基層醫院的診斷和治療情況。
1.1 一般資料。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選取我院開放性手外傷患者25例,男14例、女11例,年齡8-71歲,平均(34.28±4.28)歲,病程0.5-48h,平均(13.28±3.28)h,左側12例,右側13例,切割傷10例,刺傷6例,擠壓傷9例。
1.2 方法
1.2.1 檢查與診斷:開放性手部損傷患者也存在其他組織損傷的情況,但是在檢查過程中會將重點放在手部功能上,進而忽視其他組織損傷情況。所以,在開放性手外傷患者進行檢查時,不僅要檢查其手功能,還應細致的進行全身檢查,避免出現漏診,不能及時發現疾病,而錯過最佳治療時機。過程:①檢查手部傷口位置、大小等,并觀察污染情況、皮膚缺損狀態等。②檢查腕部尺、橈動脈搏動等情況,查看有無搏動減弱或消失情況,注意手術顏色、手部溫度、毛細血管回流情況等。③對橈神經、正中神經、尺神經支配區域的功能進行檢查[3]。④開放性手部損傷可能存在肌腱斷裂,但是這種情況不容易發現,需要注意患者手休息時手部姿勢有無異常。⑤骨折患者常存在局部疼痛、腫脹等臨床癥狀,并且功能障礙情況較為明顯,還存在肢體短縮的狀態,因此,開放性手部損傷造成的骨折診斷比較簡單,一旦考慮患者可能存在骨折時,需要進行X線檢查,對其骨折情況進行了解,并進行針對性治療,保證其手部功能。
1.2.2 治療:25例患者均診斷后進行治療,①清洗手部組織異物,清理阻止污染及損傷,切除失去活力的組織,保證患者傷口清潔,避免出現感染,進行Ⅰ期治療。在開放性手外傷患者治療中,越早進行清創治療,其治療效果越好,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清創,提高操作合理性,主要為由外到里、由淺到深,進行嚴格完整的清洗,需要注意的是在切除損傷壞死組織時,不能切除太多的傷口邊緣組織,避免對患者進行縫合治療時由于張力過大而影響縫合效果等。根據手部活力、有無壞死等情況來確定是否切除或留下損傷的手部組織。針對深部組織,需要提高清創的徹底性,并且注意不能對肌腱、神經、血管等造成損傷,使患者在相關治療后能恢復及重建手部功能。本研究中,25例患者,有1例出現創口感染情況,通過抗生素、開創引流治療后,患者痊愈出院。②處理好患者深部組織損傷后,要提高對其損傷肌腱、神經、關節等的恢復與重建工作的重視程度,促進患者術后功能恢復。針對手部傷口嚴重污染或受傷12 h以上的患者,需要進行Ⅱ其手術治療。③開放性手外傷患者治療時,盡可能進行Ⅰ期治療閉合窗口,存在皮膚損傷者,如果不能通過游離植皮進行修復,可行局部轉移皮瓣會游離皮瓣移植修復,而創口整齊者可進行直接修復。④手術修復神經、血管、骨骼后,一般采用石膏對手部制動,不同損傷情況的患者制動時間不同,骨折損傷修復患者制動時間最長,為4至6周,其次是神經損傷者制動時間,為4至5周,手部血管損傷者制動時間最短,為2周,肌腱損傷者需制動3至4周[4]。患者均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
經過臨床治療后,患者治療有效24例,治療有效率96.00%,1例患者由于創口感染而進行相應的處理,發生率4.00%,住院時間7-13d,平均(9.47±1.37)d,患者未出現后遺癥,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
手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日常生活中常出現手部損傷情況,如骨折、皮膚組織損傷等,具有較高的發生率。導致手外傷的因素較多,如跌倒后反射性的用手支撐,進而造成手外傷。臨床必須對手外傷引起重視,通過臨床表現、X線檢查等準確了解患者手外傷情況,并進行正確處理,重建手部組織及功能[5]。開放性手外傷具有復雜性及特殊性,進而加大了臨床治療難度。對于開放性手外傷患者來說,現場急救是非常重要的,能及時控制其出血,并且盡可能減少組織壞死。簡單清理手部組織,能減少感染,并對組織損傷情況進行有效控制。通常來說,開放性手外傷現場急救主要為止血、包扎、固定,給予患者早期治療。開放性手外傷患者治療中,重點為早期清創、處理好神經、肌腱、骨折情況。針對一些情況較為復雜的患者,在進行適當局部處理后,需要進行轉院治療[6]。對于基層醫院來說,可能并不能對開放性手部外傷進行徹底治療,需要在診治過程中做好患者診斷、清創、復位、固定工作,進而降低患者致殘率。
本研究結果中,經過臨床治療后,患者治療有效24例,治療有效率96.00%,1例患者由于創口感染而進行相應的處理,發生率4.00%,住院時間7至13(9.47±1.37)d,患者未出現后遺癥,所有患者均治愈后出院,說明基層醫院通過對開放性手外傷患者進行正確診斷、清創、復位、固定等,能取得較好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恢復。因此,面對開放性手外傷患者,臨床需對其進行全面、細致的診斷,了解肌腱、神經、血管、骨骼等的損傷情況,準確判斷患者傷情,并注意預防感染,制定出合理的治療方案,樹立正確的治療理念,堅持適時轉院等,促進開放性手外傷進一步康復,保障手部功能[7]。治療期間,選擇正確及時的清創方式,并進行有效的復位與固定,能提高整體治療效果。作為基層醫院的醫生,必須做好開放性手外傷患者接診工作,掌握正確處理方法,提高自身操作能力,減輕患者負擔,使其盡早恢復健康[8]。
所以,對于開放性手外傷,基層醫院需要進行及時準確的診斷,確診后給予正確及時的治療,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促進患者身體恢復,減少住院時間,盡快恢復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