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江蘇省泰州市農業農村局
食用農產品的大眾消費越來越偏重產品質量和品牌,江蘇省泰州市圍繞食用農產品的中高端需求、個性化需求,挖掘、突出特色,擴大營銷渠道,提高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為鄉村產業振興添加活力。
著力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保障能力。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建設進展順利。泰州姜堰區、高港區、泰興市分別獲批國家、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靖江市、興化市均已獲批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試點單位。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標準化能力提升工作全面展開。各市(區)對照標準要求,積極夯實基礎,查漏補缺,力爭80%以上鄉鎮達到三星級以上評價標準。農業農村標準化建設繼續推進。加快完善標準體系,有11 個市級農業農村地方標準項目及2 個市級農業農村標準化試點項目獲批立項,實施特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一品一策”,已制定20 余項,有力促進了標準推廣普及。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快試行。泰州市農業農村局聯合食安辦、市場監管局印發《關于加快試行食用農產品合格證制度加強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工作的通知》,積極落實建立健全部門協作聯動機制,推動產地食用農產品附帶合格證上市,推動落實食用農產品入市查驗合格證機制等措施。加快推廣應用省級農產品質量追溯平臺。截至2020年10月底,全市已有1837 家農產品生產主體入網追溯,追溯產品達到2963 個,建立生產檔案6140 份,追溯共10823 批次,打印追溯標簽累計130.47 萬張,開具食用農產品合格證52.54 萬張。
著力提升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水平。深入推進基地建設。姜堰區、泰興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先后續報成功(總面積82.5 萬畝)。全市有15 個基地于2020年1月獲得江蘇省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總面積33.53 萬畝)命名,同時有18 個鄉鎮獲批創建省級綠色優質農產品基地。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保持上升勢頭,泰州市2019年完成值為73.7%,位居全省前列,2019年12月~2020年9月,全市新獲證綠色食品27 個,2020年全市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或達80%,繼續列全省第一方陣。
做響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積極推進地理標志農產品申報認定和品牌創建,取得明顯成效。“興化大米”兩度入選“中國十大大米區域公用品牌”,2019年獲得首屆江蘇省十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大賽提名獎;2019年以來先后有“姜堰大米”“溱湖籪蟹”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認定,“泰興江沙蟹”通過部評審已公示,“泰興雪梨”通過省級核查和品質品鑒;“興化香蔥”“興化大閘蟹”分別獲批“中國特色農產品優勢區” “江蘇省特色農產品優勢區”;“興化大閘蟹”“溱湖籪蟹”分別獲批實施國家、省級地理標志農產品保護工程項目;“靖江香沙芋”入選中國農業品牌名錄。全市已累計獲批農產品地理標志和地理標志商標18 件。此外鼓勵支持龍頭企業等品牌創建主體打響自身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2019年“驥洋”商標喜獲中國馳名商標認定,“雙超”鴨田大米榮獲第二十屆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金獎,“溱湖”蟹榮獲中國國際有機食品博覽會金獎,10 個品牌新入選2020年江蘇農業品牌目錄。加大績效考核力度。將做響區域公用品牌納入市委市政府農業農村重點(特色)工作考核,市區聯動,培育提升興化大米、興化大閘蟹、興化香蔥、靖江香沙芋、靖江豬肉脯、泰興江沙蟹、姜堰大米、溱湖籪蟹、港口紫荷芋、高港河鲀等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動能。舉辦品牌推介活動。在上海靜安昆侖大酒店舉辦泰州綠色優質農產品(上海)推介會,市委及各市(區)黨委政府分管負責人登臺推介泰州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收獲訂單4.8 億元。
當前農產品建設面臨的困難,一是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運營發展機制不成熟,品牌管理與保護相關措施不到位。二是品牌宣傳推廣音量不大、聲勢不壯,品牌影響力不足,未能將產業、生態資源優勢充分轉化為品牌競爭優勢。下一步將從三個方面加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創建力度。

完善工作機制,加強品牌運營監管。逐步建立健全政府部門引導、農業技術推廣機構或行業協會牽頭、核心企業示范帶動、有條件生產主體經考評合格后加入體系的品牌運營和保護機制,突出統一品牌授權、統一質量標準、統一標識使用、統一品牌保護,支持實行區域品牌與產品品牌同向發力、相互融合的“雙品牌”營銷模式。引導品牌創建單位制定品牌授權使用、運營管理、保護打假等管理制度,組織制定標準規程,并對核心企業、會員企業開展動態管理和年度考評,落實信用等級評價和紅黑名單制度。鼓勵支持行業協會發揮規范協調作用,增強抱團意識,推進信息共享、資源整合、行業自律。加強證后監管,將品牌農產品和獲證產品作為監測監管重點,確保產品質量監測全覆蓋,認真落實獲證產品年度檢查工作,確保日常巡查、年度檢查全覆蓋。
強化宣傳推廣,發揮品牌帶動作用。按照“一品一標一產業”的思路,落實品牌建設和保護的政策措施,進一步完善品牌體系,引導相關主體申報創建品牌,建立并完善品牌標準,講好品牌故事,塑造品牌形象,拉長產業鏈條,充分發揮品牌對鄉村產業振興的引領作用。積極組織或參加展會、評選、節慶、推介等活動,努力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樹立本市農產品品牌“優質、綠色、可追溯”形象。拓展“網絡平臺”“縣長帶貨”“網紅帶貨”“推介路演”等營銷模式,發展冷鏈物流,打通農產品產銷對接瓶頸。
貫徹“兩山理念”,擦亮綠色底色。加大生態建設力度,高質量建設里下河生態經濟示范區和城北生態農業走廊,保護長江沿線生態環境,打造泰州生態名片。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技術和模式,實施農藥獸藥使用減量和產地環境凈化清源行動,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水產養殖用藥減量、獸藥抗菌藥治理等工作。持續推進基地創建和質量認證,力爭種植業綠色優質農產品比重和畜禽生態健康養殖比重均穩定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