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老伴今年78歲,此前查出橫結腸息肉,病理檢查結果為鋸齒狀息肉;乙狀結腸多發憩室,個別可見糞石潴留。請問,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些什么?此外,我老伴自查出結腸息肉后大便一直不太通暢,應如何治療?
內蒙古 王先生
王先生:
結腸息肉具體發病機制尚不明確,一般認為與炎癥刺激、遺傳因素、基因突變等因素有關,高脂低纖飲食、吸煙、飲酒、長期便秘、肥胖、年齡增長等原因也可增加結腸息肉的發生率。鋸齒狀息肉是結腸息肉比較常見的一種類型,可在醫生指導下切除或定期隨訪。
結腸憩室是指結腸壁向外凸出形成袋狀,可分為真性與獲得性兩類:真性憩室是因結腸壁的先天性全層薄弱;獲得性憩室繼發于腸腔內壓力的增高,迫使黏膜經腸壁肌肉的薄弱區向外突出。獲得性結腸憩室以女性居多,男女之比為2∶3,45歲以上的人中發生獲得性結腸憩室約有5%~10%。如無炎癥、出血等情況,結腸憩室無需特殊處理。
至于便秘,它與結腸息肉、憩室相互影響,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幫助排便。同時,要注意調整飲食、培養好的生活習慣。建議多食用粗糧,如藜麥、燕麥、糙米、全麥面包等;適量食用高纖維的水果包括梨、香蕉、橘子等,及富含纖維的蔬菜如豌豆、西藍花、蘿卜、土豆等。日常要多飲水,每日飲水量至少1.5~2L,這能增加糞便中的含水量,使糞便松軟,排出更容易。同時,運動可以幫助增加腸道肌肉的活動,對于臥床、運動量少的老年患者益處更大。此外,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對改善便秘也有一定幫助,排便時要注意保持注意力集中,減少外界因素干擾。
我最近晨起時發現嘴里總有血沫,期間吃過消炎藥,但效果不明顯,請問這是怎么回事?已經好幾個月了應該如何治療?
上海 張女士
張女士:
考慮是牙齦炎或牙周炎導致的。健康的牙齦應該呈粉紅色,邊緣薄且緊貼牙面,探診不出血,如果牙齦紅腫、刷牙或咬硬物時出血應及時到醫院就診。由于牙齦炎無深層牙周組織的破壞,通過潔治術(俗稱“洗牙”)可徹底清除菌斑、牙石,消除造成菌斑滯留和局部刺激牙齦的因素,炎癥均可消退,一般一個星期就可恢復到健康的牙齦狀態。牙齦炎預后良好,但如果患者未能及時治療,或治療后口腔衛生保持不佳時,牙齦炎會反復發作,最終累及深部的牙周組織,導致牙周炎的發生。一般來說,牙周炎早期預后佳,中期預后較好,到后期預后效果較差或極差。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會出現牙齒松動、牙縫變大、牙齦退縮直至最后牙齒喪失,影響患者正常生活。
所以,不管是牙齦炎還是牙周炎,都要引起重視。建議您及早到醫院查明病因,積極治療。平時要多注意口腔衛生,堅持早晚刷牙(每次2~3分鐘)、飯后漱口。宜選用軟毛、小頭牙刷或電動牙刷,可以使用含氟牙膏或抗菌牙膏。定期進行口腔檢查,每6個月進行1次洗牙。還要注意改變個人不良習慣,如用口呼吸、吸煙等。
前幾天,我母親說身上時不時就會瘙癢,身上好幾處皮膚都被抓壞了,我以為是過敏就給他買了抗過敏藥,但沒什么效果。后來去醫院檢查說是神經性皮炎,這是怎么回事?日常應如何護理?
杭州 陳女士
陳女士:
神經性皮炎即慢性單純性苔蘚,是以陣發性皮膚瘙癢和皮膚苔蘚化為特征的慢性皮膚病。目前認為精神因素是本病發生的主要誘因,如情緒波動、精神過度緊張、焦慮不安、生活環境突然變化等均可使病情加重和反復;胃腸道功能障礙、內分泌系統功能異常、體內慢性病灶感染等均可能成為致病因素。此外,局部刺激如衣領過硬而引起的摩擦、化學物質刺激、昆蟲叮咬、陽光照射、搔抓等,也可誘發本病。
神經性皮炎以陣陣的劇烈瘙癢為主要臨床表現,通常多發生在脖子、手腕、手臂、手肘、小腿、肛門等部分,瘙癢會影響睡眠和生活質量。由于瘙癢患者會不斷搔抓,然后越抓越癢,形成“瘙癢-搔抓-瘙癢”的惡性循環,不斷的抓撓導致皮膚變得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因此,本病治療的目的主要是止癢,避免患者因瘙癢而搔抓,從而進一步加重病情。具體用藥選擇建議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需注意的是,本病為慢性疾病,癥狀時輕時重,治愈后容易復發。因此患者日常要注意放松緊張情緒,保持樂觀,防止感情過激,特別是注意避免情緒緊張、焦慮、激動,生活力求有規律,注意勞逸結合。同時要注意減少刺激,如避免應用刺激性皮膚護理產品,改善搓澡、熱水燙等洗浴方式,避免皮膚過度潮濕或干燥,加強潤膚。神經性皮炎反復遷延不愈、皮膚局部增厚粗糙的最重要原因是劇癢誘發的搔抓,所以患者要避免用搔抓、摩擦等方法來止癢。建議平時穿寬松棉質衣物,不宜太粗太硬。
我老公今年46歲,之前檢查顯示前列腺PSA升高,聽人說PSA升高跟前列腺癌相關,十分擔心。請問PSA升高就是前列腺癌嗎?
湖南 陸女士
陸女士:
PSA是前列腺特異抗原的簡稱,可以作為篩查前列腺癌和監測前列腺癌疾病變化的標志物。一般認為,血清PSA小于4.0ng/ml為正常,PSA大于10ng/ml則患前腺癌的危險性增加。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統常見的惡性腫瘤,隨著年齡的增長發病率逐漸升高,在老年男性中發病率極高,80%的病例發生于65歲以上的男性。其致病因素尚未完全闡明,可能與年齡、種族、遺傳、環境、食物、肥胖和性激素等有關。本病進展緩慢,多數患者早期并無明顯癥狀,隨著腫瘤生長,可表現為尿頻、尿急、尿流緩慢、排尿費力,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等。前列腺特異型抗原(PSA)檢測結合直腸指檢有助于在最早期識別前列腺癌。如果發現異常,還需進一步行B超、活檢確診。
但PSA升高并不意味著就是前列腺癌,影響PSA的因素眾多:
1.體積。前列腺體積是影響PSA分泌量的重要因素,隨著體積的增大,增多的前列腺上皮細胞就有可能分泌過多的PSA。
2.年齡。前列腺體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漸增大,而腺體的體積與PSA相關,因此年齡與PSA也有一定的關聯。眾多研究證明,不同的年齡段男性的血清PSA存在差異,年齡越大,PSA數值也會越高。
3.炎癥。前列腺的炎癥、水腫可以刺激前列腺上皮細胞分泌過多的PSA。研究發現,如果控制炎癥,PSA水平也會發生變化。
4.醫療操作。包括直腸指撿、前列腺按摩、留置導尿管、尿道膀胱鏡檢和前列腺穿刺活檢術等。另外,前列腺增生手術也會引起PSA升高。這些因素對PSA數值的影響程度不同,但一段時間后這些影響作用就會消失,比如直腸指檢影響較小,而前列腺穿刺影響較大,且持續的時間較久。
5.性生活。有研究證實,男性射精后6小時PSA水平就會上升,而且會持續48小時。因此,專家建議血清PSA檢測應該在射精2天后進行。
6.檢測方法。不同醫院采用的方法不同,檢測出來的結果也會不同。因此,如果需要長期檢測血清PSA,建議患者在固定的正規醫院復查,這樣檢測誤差的概率就會縮小。
總之,PSA升高不一定就是前列腺癌,需結合具體的檢查排除其他可能,明確診斷。但PSA檢測確實可以幫助發現早期前列腺癌,因此,建議45歲以上男性,每1~2年做1次PSA檢測。
家里小孩之前去醫院查出血管瘤,應該怎么辦?能治嗎?
現代有軌電車的發展使社會發展的一種必然趨勢,也是緩解我國交通壓力的一種方式。蘇州作為現代有軌電車發展的主要城市之一,必須要有完善的駕駛員培訓系統,為有軌電車的發展做出貢獻。因此,應該選擇理論+模擬培訓+實際操作模式培養駕駛員,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高質量的駕駛員。
廣西 林女士
林女士:
血管瘤是來源于血管內皮細胞的腫瘤性疾病,絕大多數都是良性的,但也有交界性和惡性的。良性血管瘤(如嬰幼兒血管瘤)的主要臨床表現為皮膚顏色、形態的改變。較表淺的良性血管瘤可表現為皮膚充血性斑片,部位較深的血管瘤皮膚呈淺藍色,或僅僅表現為皮膚隆起。交界性或惡性血管瘤皮膚損害常表現為界限不清的紫色或紅色斑塊,較表淺的交界性或惡性血管瘤常導致皮膚皮革樣硬結化改變,出現紫癜或淤斑,常伴有疼痛。
部分良性血管瘤患者可自行消退,但其自然病程消退時間相對不確定,且常會殘留不同程度的色素沉著或瘢痕,好在現有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激光治療、手術治療)可使大部分患者達到良好的治療效果,對外觀影響也非常小。交界性或惡性血管瘤常因皮膚顏色改變或疼痛需要行手術治療或藥物治療,惡性血管瘤在手術后需視情況進行放療及化療,預后較差。交界性血管瘤經治療后可能出現局部復發或轉移,需再次治療。
總之,不同的血管瘤在發病機制、發展、預后、治療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對于交界性或惡性的血管瘤,一經發現應及時就醫,治療后注意定期隨訪。除生長在眼瞼、氣管等重要氣管周圍的良性血管瘤,其他良性血管瘤一般不會對生理健康造成影響,且有一定自愈性。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避免搔抓、擠壓血管瘤,以免殘留瘢痕、導致破潰甚至感染。對于發生于顏面部的血管瘤患者,應當對患者進行心理輔導,避免增加患者心理壓力。
我前不久查出乳腺纖維腺瘤,需要立即手術切除嗎?
四川 陳女士
陳女士:
乳腺纖維腺瘤是乳腺疾病中常見的良性腫瘤,占乳腺良性疾病的75%,發病率大約為10%。本病可發生于青春期后任何年齡段的女性,高發年齡是20~25歲,其次是15~20歲和25~30歲。本病發生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確,一般認為是由于某一區域乳房組織腺上皮或纖維細胞對雌激素異常敏感,發生過度增生導致纖維腺瘤形成。此外,年齡、性別、懷孕、藥物等是本病的誘發因素。
乳腺纖維腺瘤的癥狀輕重不一,取決于發病類型。其最主要的臨床表現就是乳房腫塊,而且多數情況下,乳房腫塊是本病的唯一癥狀。腫塊可發生在乳房的任何部位,呈圓形或卵圓形,直徑以1~3cm者較為多見,偶可見巨大者。表面光滑,質地堅韌,邊界清楚,與皮膚和周圍組織無粘連,活動度大。乳腺纖維腺瘤的腫塊多為患者無意間摸到或查體檢查出來,一般不伴有疼痛感,亦不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乳腺纖維瘤通常生長緩慢,可以數年無變化,但在妊娠哺乳期可迅速增大,個別的可發生肉瘤樣變。它與乳腺癌的關系不大,其惡變的幾率不大,癌變率為0.12%~0.30%。
由于乳腺纖維腺瘤極少惡變,且手術切除后復發率較高,因此確診為纖維腺瘤的大多數患者最佳選擇是隨診觀察,適用于35歲以下纖維腺瘤生長緩慢或無變化的患者。如果纖維瘤增大較快,特別是35歲以上患者在隨診過程中發現纖維腺瘤生長迅速,可以考慮手術治療。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乳房清潔,避免外傷。同時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累;保持精神愉悅;以免不良情緒影響內分泌加重病情。飲食方面最好選擇高蛋白低脂飲食,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等富含維生素的食物,減少酒精、咖啡因的攝入。由于乳腺纖維瘤受雌激素水平影響,所以患者應盡量避免服用相關藥物和保健品。
預防本病要求保持良好的心態和健康的生活節奏,克服不良的飲食習慣和嗜好。女性朋友要少穿束胸或緊身衣,合理使用文胸。型號合適的文胸對乳房健康很重要,最好能選用柔軟、透氣、吸水性強的棉制文胸。平時能不穿文胸時盡量不穿,更不要穿文胸睡覺。
家里老人前幾天確診耳石癥,右側耳石脫出,但是復位不成功。請問,什么是耳石癥?復位不成功會怎樣?有自動復位的可能嗎?
湖南 汪先生
汪先生:
耳石又稱聽石,是控制人身體平衡的重要器官。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于耳石膜上的,但如果因為某些原因,部分耳石脫落,就可能出現耳石癥。耳石癥又稱為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是指頭部迅速運動至某一特定頭位時出現的短暫陣發性發作的眩暈和眼震。本病為常見的外周性眩暈疾病,發病年齡以40歲以上多見,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該病病因較為復雜,部分病因不明,部分與神經及耳部疾病有關。
耳石癥臨床表現為強烈的旋轉性眩暈,持續時間較短,多不超過1分鐘。可伴有惡心、嘔吐等癥狀。嚴重者可因頭部輕微動作而發作,發作后有較長時間的不穩定感或漂浮感。本病常被誤診為頸椎病、腦血管疾病、梅尼埃病而錯誤治療,無端浪費財力物力卻不見效果。其實,本病具有自限性,部分患者可自愈,即使復發也有部分患者可自愈。但其自愈時間長短不一,長者可達數年。治療方法主要是耳石復位,醫生會根據不同眩暈類型選用不同的復位手法,可徒手進行。復位后若還有頭暈、平衡障礙等不適,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改善內耳微循環的藥物,如銀杏葉提取物等。為了緩解患者眩暈癥狀,也可考慮使用異丙嗪。當合并其他疾病時,應接受原發疾病的藥物治療。
需注意的是,耳石癥常突發眩暈,因此發病時應注意保護患者不要摔倒造成傷害,建議在安靜的環境中以較為舒適的體位休息。當患者感到頭暈時應立即坐下,對于容易摔倒的患者建議日常行走時使用拐杖輔助。
我那天發現自己胳膊上出現了一塊白斑,會是白癜風嗎?
貴州 羅先生
羅先生:
身上出現白斑不一定就是白癜風,白色糠疹、花斑蘚、無色素痣等都可導致皮膚出現白斑。
對于青壯年,除了白癜風,最常引起皮膚白斑的疾病莫過于花斑糠疹。花斑糠疹既往又稱花斑癬,是由馬拉色菌累及皮膚角質層所致的慢性表淺性真菌感染。馬拉色菌是人體皮膚的常駐菌,以皮脂為食。成年后皮脂腺分泌增多,就可能導致馬拉色菌過度繁殖引起的花斑糠疹。花斑糠疹多表現為多發的淡白色斑,邊界清晰平滑,更容易出現在潮熱的夏季,所以又得名“汗斑”。患者一般沒有自覺癥狀,偶爾有輕度瘙癢。真菌檢查可以區分花斑糠疹(檢查結果陽性)與白癜風(檢查結果陰性)。
而進入老年時期,身體各個器官都開始老化,皮膚也不例外。一些黑素細胞的功能衰竭,不能再生產黑色素,于是就會在皮膚上出現針尖到綠豆大小的白斑,界限清晰,顏色也可以達到純白。但這并不是白癜風,就像毛發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會自然變白,這是皮膚老化的自然現象,醫學上稱之為老年性白斑,它常常還伴有其他皮膚老化的表現,如櫻桃狀血管瘤、老年斑等。對于老年性白斑并沒有有效的手段使局部皮膚顏色恢復,但可以通過前期良好的防曬、護膚習慣,延緩皮膚的衰老,預防老年性白斑過早的出現。
總之,要區分手上白斑是否為白癜風并不難,最直觀的就是看顏色。白癜風的發生是由于局部產生黑色素的黑色素細胞被破壞,導致局部皮膚的色素完全喪失,呈現純白色。而其他引起皮膚發白的疾病,多是因黑色素細胞產能不足,局部皮膚色素減少引起,因此皮膚呈現灰白色。當然,白癜風早期由于還有色素殘留,所以也會表現為灰白色,隨時間推移殘留的色素耗竭才會呈現典型的純白色。所以光靠顏色區分并不靠譜,臨床常需結合患者情況,再借助伍德燈檢查、組織病理學檢查、皮膚鏡檢查等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