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雙慶 周治中/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農業綜合服務站
江蘇省常州市金壇區朱林鎮增強生產經營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構建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的監管水平,明顯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
朱林鎮位于常州市金壇區中西部,轄區內水稻種植面積3.16萬畝,水產養殖面積1.81 萬畝,蔬菜種植面積4000 畝。擁有農業生產經營主體62 家,其中龍頭企業13 家、專業合作社8 家、家庭農場12 家、農資經營店21 家、收儲運1 家等。轄區內具有全市唯一的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常州市金壇金西農產品加工集中區”。富產黃金有機軟米、無節水芹等多個特色農產品。全鎮農產品已通過有機食品認證2 個、綠色食品認證4 個。
實行鎮村聯動,明確主體責任。為切實落實地方政府的屬地管理責任,嚴格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每年年初,區政府與鎮政府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狀,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政府工作內容進行考核。鎮監管站與各行政村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目標管理責任書,與轄區內所有監管對象簽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承諾書,發放告知書,落實生產經營者主體責任。
調查摸底登記,完善信息監管。為切實保障食用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將所有上市交易的生產經營主體納入監管范圍,只要是銷售的食用農產品,不管種植面積大小,一律納入監管。2016年,朱林鎮在常州市、金壇區農業農村局安排部署下,將全鎮所有企業、合作社、農資店、種養殖戶納入監管范圍,每年依據拆遷、死亡、田畝面積變動、土地流轉等情況,對監管對象信息進行更新,做到監管有的放矢,準確無誤。

建立組織體系,架構監管網絡。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信息化監管體系,網格化監管體系將全部監管隊伍與監管對象納入網格中,做到層級清晰、層層負責、全面覆蓋,實現鎮級負責、村級協管、包干到戶,監管員分工到村,與村協管員、專職協管員密切配合做好工作,使監管隊伍進一步向生產經營主體靠近,做到監管實時和地理位置留痕,確保監管人員到場監管。此外,監管平臺將宣傳、檢測、監管、專業知識發布一體化,實現監管對象更新、質量監管、檢測、宣傳的全程數字化。網格化移動監管終端起到了全員監督、全員參與的作用。
健全監管隊伍,協力開展工作。為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朱林鎮將鎮農服站所有工作人員作為監管員,將畜牧獸醫站工作人員納入監管站作為畜牧監管員,迅速壯大監管員隊伍。在各村選拔一名具有專業技術知識、工作經驗豐富的同志作為村級協管員,率先在全省試點開展村級專職協管員工作。目前,監管隊伍壯大并穩定,有站長1 名,監管員16 名,村級協管員9 名,村級專職協管員2 名。
突出監管重點,確保以點帶面。由于監管對象眾多,為切實提高監管效果,突出對重點監管對象監管,將種養面積在5 畝以上的,775 戶農戶實施重點監管,做到每個季度至少巡查一次,對于5 畝以下的,通過資料宣傳、隨機巡查、隨機抽樣、村口喇叭宣傳、平臺信息發送等形式進行監管,突出重點,又兼顧其他,起到良好的效果。
規范檢測準則,提升檢測能力。為規范檢測行為,鎮農產品快速檢測室的檢測人員每年參加市、區檢測培訓,鎮政府對鎮檢測室硬件進行提升,專門請常州市農檢中心專家對檢測操作、臺賬記錄等進一步規范,將檢測室分為接樣區、冷凍區和操作區,將操作區又細分為前處理區、農殘檢測區、獸殘檢測區,重新配備檢測設備,切實提升了檢測水平。此外,為提升農產品快速檢測的有效性,鎮安排村級協管員和村級專職協管員協助采樣送樣,提升采樣范圍和隨機性,保障了農產品質量安全。
強化監管考核,全程跟蹤問責。區監管站對鎮監管站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考核辦法》,鎮監管站對監管員、村級協管員與村級專職協管員制定相應的考核要求,每月要求監管員巡查至少2次,村級專職協管員對轄區內監管對象巡查4 次,采樣送樣15 個,每年至少對轄區內所有監管對象更新一次,每季度對15 戶監管對象投入品采購、投入品使用、農產品銷售進行一次登記,鎮監管站對監管工作進行逐月考核,設立專項工作補貼,既促進工作積極性,又通過制度規范保障了工作順利及時有效開展。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信息化監管體系。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將追溯體系、執法體系、信用系統整合進網格化監管信息平臺。以農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為追溯體系建設主體,指導督促配備必要的追溯設備和管理人員,實現產品可追溯。加強與食安委、市場監管局、農業執法大隊分工協作,強化聯合執法及對農業投入品的監管和違法案件查處力度。出臺《農產品質量安全信用評級制度》,對“三品”單位實行信用評級管理,分A、B、C 三類,在平臺上進行公開,對A類單位,在政策和資金方面優先扶持;對B 類單位,要求限期整改;對于C 類單位,納入“黑名單”,列為重點監管對象。
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信息系統設施建設。網格化信息化平臺上的基礎信息比較欠缺,主要集中在投入品查詢、部分行業規范等。農產品質量安全基礎信息包括相關法律法規、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與檢測標準、當地農業環境具體分布信息以及適合農作物生產特性、農業投入品的信息等。將這種信息通過各種技術形式錄入到網格化監管平臺,及時更新,方便查詢,服務于農產品整個生產過程。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技能和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包括監管員、村級協管員、村級專職協管員、“三品”企業內檢員,人員的素質參差不齊,村級協管員由村干部兼職,具有一定的流動性,離專業農業執法人員的素養還有較大差距,迫切需要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法律法規和業務素質。建議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設立獨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部門,建立專業的監管員協管員隊伍開展工作。
增強廣大生產經營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針對部分農戶和生產經營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識未到位,誠信經營意識淡薄,在生產經營中可能存在違規違法的現象,要結合科技入戶、職業農民培訓、入戶監管宣傳等形式,加大對生產經營者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和專業知識培訓力度;加強監管巡查力度,鼓勵監督和舉報,對違法行為加大處罰力度,切實提高生產經營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