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安 易

images/BZ_65_212_506_608_1138.png



河貍是一群可愛有趣的“楞娃兒”,除了可愛有趣的外貌,它們的聰明才智和辛勤勞作也讓大家印象深刻。河貍,主要分布于歐亞和北美地區,棲息于的溪流、池塘和湖泊附近,有在水道筑壩的習性。在中國,唯一的河貍自然保護區位于新疆阿勒泰地區青河縣境內布爾根河兩岸。
河貍具有肥大的身軀,雌性和雄性外表上無明顯差異,頭部短而鈍,眼睛比較小,還有短短的頸部。它有短小的四肢,都具有5個趾。前肢短,足部較小,但是前肢的爪子很發達;后肢雖然也短,但是粗壯有力,后足具有能夠增強游泳能力的蹼,第二趾的爪呈分裂狀,可以用來發揮梳理作用,所以我們通常可以看到河貍喜歡梳理身體。耳部比較短,里面有防水瓣膜,有利于河貍進行水下游泳。背部皮下肌發達,尾骨上有著強勁的筋健。河貍擁有一對香腺,位于肛門的兩側位置,香腺是扁圓棒狀的,呈淺灰色,內表皮是突起的,在腺囊內形成皺褶,其分泌物(河貍香)是淺黃色。
河貍體被長而粗的針毛和密而柔軟的絨毛。針毛黃棕色,基部和絨毛均為棕灰色。成體背部棕褐色,頭部和腹部較背淺。河貍擁有一條奇異的尾巴,這條尾巴具有角質鱗片個稀疏的毛,尾巴又扁又平,可以讓河貍的尾巴可以像船槳一樣為其提供游泳的動力。

河貍屬于嚙齒目,除了河貍之外,大家更熟悉的動物是松鼠、土撥鼠、老鼠等等,河貍的牙齒也是有自己的特點。它們的上下頜各有一對門齒,它們的門齒能夠終生生長,所以嚙齒目的動物經常需要啃食一些堅硬的東西來磨牙,防止牙齒過長從而影響進食。于是河貍通常用巨大而鋒利的門齒和適于壓嚼木質的闊臼齒去啃食樹木,并以此為生。嚙齒類的牙齒數一般不超過22枚,但是由于河貍有著能夠無限生長的門齒,所以它就需要經常啃食一些硬的東西來磨自己的牙齒,那它最常啃的就是樹,所以大家通常看到河貍環繞樹去啃。河貍會充分運用它們的“大板牙”去啃樹,就像工人一樣拿著工具一樣去鋸樹。通過調查,河貍可以用兩個小時的時間就能把一棵直徑40厘米的樹啃倒,其工作效率是非常高的,所以河貍是一名優秀的“伐木工”。
在國外有一篇有趣的報道,有一條由河貍建成的水壩,水壩的長度足有八百多米,是由附近的河貍們共同建成的。河貍們是如何建成這項工程的,引起了大家的好奇。建筑工程首先要有材料,河貍建造水壩的主要材料是木材。河貍通過啃樹來達到磨牙的目的,同時也會把木材運到水中,再加上河貍會游泳,此項任務對于河貍來說足夠應對的來。啃倒的木材通常比較大,所以河貍也會把木材分一下,將木材啃成幾個部分,分別拖到水中。由于河貍行動較慢,容易被天敵發現,所以通常都是晚上進行搬運。此外,河貍也會挖運河。通過小運河,從筑壩的地點直通伐木場,然后把木材拖到小運河里,再從水中運到施工現場。所以說,河貍是一名優秀的“工程師”。
河貍建造水壩的原因是什么呢?當然這和它們的生活環境有關,它們是為了給自己筑造更好的生存環境。它們將大一些的樹干和樹枝作為建筑的主框架,由小樹枝、樹葉和泥土進行填充縫隙,通過團隊協作和辛勤勞動,所以筑造了這項“工程”。河貍在建設自己房子上是非常用心的。首先,河貍們會用樹木、砂石、泥土先在水里打一層高于水面且厚厚的地基,在地基的上鋪好干燥的草,然后再用樹枝支撐“天花板”,中間空出來的這一部分就是主要居住空間了。河貍的巢穴是非常舒適的,巢穴是通風性良好的木質結構,樹木在腐爛降解的過程中會散發出熱量。由于河貍是會游泳的,所以巢穴的進出口都是在水下。這樣不僅可以躲避外來侵害,還可以通過尾巴拍打水面制造聲響來嚇跑敵人。
建房子跟建水壩有著很大的聯系。等到了干旱的季節,河水可能會斷流,河貍的進出口就會暴露在水面以上,對河貍們居所的安全性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水壩的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河貍在建房子之前先建造一個水壩,將水蓄起來,就像我們人類的水庫一樣,水面上升,即使干旱的季節到來,水面也不會顯著下降。如果到了雨水充沛的季節也不用擔心,河貍在水壩上留了一些可以泄洪的的小通道。所以,這樣一個小水庫對于河貍修筑巢穴是至關重要的。除了人類之外,河貍是少有的能夠通過辛勤勞動改善自然生態環境的動物之一。
1980年我國建立了新疆布爾根河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現在我國河貍的數量只有700只左右,它被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大家人人有責,讓我們共同來保護這群可愛又有趣的河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