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4400 廣東省廉江市第三中學春蕾文學社 陳廣美
阿爺是個手工匠,他精巧的手藝遠近聞名,編竹籠、做板凳、砌墻、修瓦,都不在話下。他有一個百寶箱,里面裝的都是他的謀生工具,小小的百寶箱里別有一番天地。
阿爺的百寶箱放在床頭柜底下,百寶箱上蓋著一塊很舊很舊的布。這塊布是當年阿嬤一針一線縫的,大小也是剛剛好。用手一摸,百寶箱的蓋子上有一道道細小的裂縫,充滿了年代的印記。百寶箱里放著各式各樣修墻補瓦削竹切木的工具,舊式工具上粘著一層厚厚的水泥疙瘩或一層薄薄的木屑粉末。阿爺就是用這堆工具幫鄰里鄉親“私人定制”小件桌椅、編制家用的雞籠鴨籠,維持著一家的生計。阿爺16 歲那年就走街串巷組裝農具。沒想到,他這組裝農具的手藝卻是“偷”來的。阿爺說,他小時候就喜歡看別人用竹子編各式籠子,將木頭切切割割做成椅子桌子。他喜歡這些小玩意兒,希望擁有一個裝魚的小竹籠,有一把小椅子,有一張吃飯用的小桌子。小孩子要求不高,然而,這些要求并沒有得到大人的允許,那個時候能吃飽已經不錯了。買不到,那就試著自己做,小孩子的好奇心無論在哪個年代都不會被抹殺。每到趕集,那個手工藝人的攤子前一定有阿爺的身影,他一直盯著手工藝人手上的活兒,家里的大人去哪里他并不在意,等到市集散了,準能在那個手工藝人的攤子前找到阿爺。他就蹲在那里,撿攤主留下的一些竹料木料,憑記憶編制打造著他想要的物件。

村里人經常笑話阿爺傻。那年,村里遭了臺風,房屋被卷得一片狼藉,阿爺便使出“偷”來的技術,挨家挨戶地幫忙修補房屋內的物件,這時,大家才知道阿爺并不傻。從此以后,哪家需要找干手藝活兒的匠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阿爺。阿爺的技術很好,熟客帶生客,漸漸地,這門手藝就成了阿爺的一種謀生技能。只要百寶箱里的工具在手,他便能精心打造出一件件獨一無二的生活所需的小物件。
百寶箱支撐著這個家,這門獨有的手藝是阿爺的驕傲,它陪伴阿爺走過漫長而又艱難的歲月。如今家里的生活條件大大改善,小洋樓建起來了,大小家具都買現成的,但百寶箱依舊被阿爺視如珍寶,阿爺繼續幫鄉親鄰里做一些簡單的修修補補的活兒,或是給姑姑的小孩兒們編制小玩意兒。這時,手藝活兒便成了他的精神寄托,他常得意地炫耀:“瞧,我寶刀未老。”我們知道,他是想證明他還行,他能照顧好自己,也是想讓在外地謀生的后輩們安心。
百寶箱外大大小小的劃痕和箱子里的各式工具,是阿爺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而奔忙的見證。“對未來充滿殷切期盼,沉穩踏實地走好自己的路”,這個道理阿爺很早就通過百寶箱告訴了我們,百寶箱也將伴著我們從容地面對生活中的風雨。
(指導老師 李碧瑩)
簡 評
小小的百寶箱,大大的世界。百寶箱里裝著阿爺的謀生工具,百寶箱是阿爺為了一家人的生活而奔忙的見證。該文特別注重細節描寫,從百寶箱蓋子上的小裂縫,到阿爺的手工制品,將生活中的點滴都融入文章中,并且在其中穿插交代了阿爺習得這門手藝的經過,前后銜接自然流暢。文章重點寫了精巧的手藝對于阿爺的意義:最初是小孩兒對新事物的好奇與興趣,后來成了阿爺引以為傲的技能,如今是阿爺的精神寄托。讀后,一位對手工藝執著追求,踏踏實實生活的匠人形象呈現在眼前。
(李碧瑩老師)
(該組文章榮獲2020 年“文心杯”全國中學師生作文大賽學生組二等獎)
◆開心一刻
請別大喊大叫
媽媽在臥室打掃衛生,五歲的兒子在門外大聲喊“媽媽”。
媽媽耐心地對兒子說:“你在外面大喊大叫很沒禮貌哦!”沒想到兒子不聽話,繼續喊叫著。媽媽生氣地說:“如果你想跟我說話,起碼先走到我身邊吧!”
兒子“啪啪啪”穿過客廳跑進臥室,乖乖地說:“媽媽,我鞋底粘了好多狗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