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人出現跌倒導致骨折的幾率明顯增加,并且由于跌倒后骨折所致致殘率以及致死率也居高不下,目前依然成為嚴重威脅老年人健康的常見原由之一。通過規避高危風險以達到預防的目的以及效果,進而保障老年群眾的身體康健。
根據患者跌倒的體位不同也會出現不同骨折表現:(1)股骨間骨折是目前最為常見的骨折類型,通常是由于跌倒后一側倒地致使臀部直接受力,并且此部位作為肢干的連接部位,對于患者上下肢的活動都有嚴重影響;(2)腕部骨折是由于患者在跌倒瞬間手掌著地支撐難以承受,對于患者手部腕關節的活動會造成嚴重影響,尤其是在進食、捏握等活動之中基礎功能會受到損傷;(3)脊椎骨折是骨質疏松后最容易出現的表現,此類骨折后患者在翻身等活動中都容易受到嚴重的疼痛刺激。
由于跌倒是老年人出現骨折的常見緣故,因此需要對于誘發此類病癥的風險進行探究,根據老年內在以及外在具體情況深入剖析后,提出預防措施并做準備。
內在原由顧名思義是患者身體內相關誘因:(1)生理因素:由于老年人年齡增加,其骨折、關節以及肌肉的靈活性呈現逐漸退化的表現,并且老年人的腦部功能也在逐漸退化萎縮,直觀的表現在平衡能力以及感官的支配之中,因此即使是在站立、步行等基礎行為、活動之中都容易出現跌倒;(2)疾病因素:在老年人各項功能出現退化的過程之中如若再出現多種嚴重疾病,對于患者的功能、組織會有一定影響,尤其是骨質疏松、心腦血管疾病以及糖尿病等常見老年疾病和慢性疾病的影響,病變的組織容易刺激各周圍神經對于患者的基礎功能造成損傷,其中尤其是老年癡呆、帕金森以及糖尿病,在大量臨床報道之中此類患者跌倒的幾率是最高的;(3)藥物因素:俗話說“是藥三分毒”,部分藥物對于老年人的中樞神經有著較為明顯的影響,并且老年患者常需要的藥物有精神類藥物、利尿劑、血壓血脂控制類藥物以及安眠藥等,此類藥物能夠影響老年人的神志、感知,最終表現為步態、語言以及平衡。
外在原由通常就是患者長期居住的環境,由于地面不平整、視物障礙以及臺階樓梯等不穩定的環境容易增加患者跌倒可能。
(1)增加抵抗力,進行科學鍛煉方式:有關報道稱對老年人進行有效的訓練后,機體神經會增加其靈活性,如若出現危險肌肉的反應時會得到控制,并且增加骨質密度也會減少跌倒可能。(2)規律用藥,保障治療作用:在針對其他疾病的治療中,醫師應當將藥物劑量保障在安全范圍內,尤其是慢性疾病應避免使用復方藥物,并且盡可能避免安定藥物,如若是在需要時服用此類藥物,應當指導患者采用拐杖等輔助工具。(3)健康教育,從患者做起:應當通過醫院宣傳、社區指導等多種方式多途徑對老年人進行健康教育指導,尤其是患有其他老年疾病、慢性疾病的患者,告知其跌倒的嚴重性,并且告知老年人攝入維生素D、鈣的重要性。(4)環境管理,規避外部風險:由于老年人最常存在的環境是家庭,因此需要盡可能調整家具的位置,減少行走過程之中的障礙物,居家的拖鞋也應當防滑,室內的光線也應當明亮柔和,避免強光閃爍增加刺激,條件允許在衛生間等濕滑地帶可以安裝扶手。
由于老年人跌倒后致使骨折是極為嚴重的表現,還可能誘發多種并發癥,嚴重威脅老年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增加對于老年人的護理,通過提前預防和干預,以此減少出現此類情況的可能,如若出現較為嚴重的事態后也能夠保障患者的有效治療,讓老年人能夠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