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疾病的發生都會對我們人體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些疾病的發生會使得我們體內器官出現損傷。但隨著生活我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在飲食等方面逐漸發生了改變,而這一改變使得我們人體脂肪組織中所含的脂肪上升,從而導致現在很多中老年人出現高血脂的情況越來越多,在出現此類疾病時一定要及時服用藥物進行治療。那么,血脂的變化會對我們人體肝功能生化指標造成什么影響呢?
高血脂即高脂血癥,此病的發生可將其分為繼發性與原發性。其中,繼發性的高脂血癥發生的原因與患者其本身存在的高血壓、糖尿病、肝腎疾病、肥胖、粘液性水腫等代謝性紊亂疾病有關,同時還與季節、吸煙、飲酒、年齡、性別、體力活動、飲食習慣等有關。而原發性高脂血癥發病的原因則多與先天性因素、遺傳因素有關,主要由于多基因缺陷以及單基因缺陷造成,導致參與脂蛋白代謝以及轉運的酶、受體出現異常導致;另外,飲食習慣、藥物、營養攝入等同樣會使得此病的發生。
高血脂的發生會使得人體肝功能受到損傷,而長時間的高血脂則會引發脂肪肝的出現,當肝動脈粥樣硬化后,會導致其受到損傷,而在肝小葉損傷后其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造成肝硬化的發生,對功能造成損害。另外,高血脂同樣會對冠狀動脈造成危害,使得形成粥樣硬化情況,大量的脂類物質蛋白會在血漿中沉積移動,使得血液流速極大的降低,并且在氧化作用酸敗后,其會沉積于動脈血管皮上,黏附在血管壁上,引發血管硬化發生,對動脈血管內皮形成危害。
血脂作為血漿中的甘油三酯、磷脂、固脂以及類固醇的總稱,其存在于人體各個部位,當高血脂發生,不僅會誘發心腦血管疾病,同時也會對人體肝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肝臟作為消化、吸收、運輸、合成分解脂類物質的重要器官,一旦出現脂類物質過剩的情況就會對肝臟自身的正常功能造成影響。而一旦肝臟代謝功能出現障礙那么將會使得脂類物質沉積,從而引發肝臟組織病變,降低肝細胞的代謝及解毒功能,使得人體肝臟極易出現硬化以及纖維化的情況。而在肝功能的生化指標中,主要包括谷丙轉氨酶、堿性磷酸酶以及乳酸脫氫酶,血脂的上升會直接對其造成影響。高血脂的發生通常沒有明顯的不適癥狀,多數患者都是在因其他疾病進行常規體檢時發現,而有部分患者會因出現血管疾病并發癥確診。
肥胖的人其平均血漿膽固醇以及三酰甘油水平會明顯高于其同齡的正常人群;并且,在除了體重指數與血脂水平為正相關外,血漿脂蛋白水平和身體脂肪分布也有著密切關系。說明對于中心型的肥胖者而言,其更易出現高脂血癥。
運動不但可以提高自身心肺功能、改善胰島素抵抗,同時還能降低血漿中的三酰甘油、膽固醇水平,因此保持運動的習慣,慢跑、跳繩等有氧活動等均有著很好的效果。
血漿中的脂肪組織主要來源于食物的攝入,因此,通過對飲食的控制,能使血漿中膽固醇水平降低5%~10%,同時有助于減輕體重,還能有效改善其他共存的代謝紊亂問題,降低血脂水平,使其保持正常狀態。通過對飲食的控制,使得高血脂患者體重保持在正常水平,從而減少血漿中LDL-膽固醇的水平。
總的來說,血脂的升高會使人體中血脂代謝出現紊亂,同時會對人體肝功能造成影響,使得肝功能指標上升,引發肝臟病變,減少肝細胞的代謝及解毒功能,提高肝臟硬化以及纖維化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