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超 ,陳陽蕾 ,陳秀福 (福建水利電力職業技術學院,福建 三明 366000)
隨著中國及世界經濟的快速發展,計算機技術日新月異,互聯網技術也在21世紀的頭十年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深入了經濟生活的各個方面。為了簡化工作程序,降低工作量,更好地保證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中國依托發達的互聯網技術發展出了電子招投標。國家于2013年推出了《電子招標投標辦法》明確了鼓勵使用電子招投標,并于2017年修改《招標投標法》增加電子招投標相關條款。各個省份也紛紛出臺相關條例,鼓勵推廣電子招投標,各地也開始建立電子招投標交易中心,到目前為止,各地基本都已經采用了電子招投標系統建立公共交易中心,2019年北京甚至出臺取消現場投標報名的規定。
近幾年隨著BIM技術的迅猛發展,在電子招投標的基礎上推出了BIM電子招投標系統,2017年深圳建成了首個BIM電子招投標系統。這對當前的《建筑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的課程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職業院校而言,培養的是技能型人才,學校的專業知識要畢業既能用,這必然要求招投標的課程設置與建筑市場發展趨勢以及工程實際接軌,在教學上,教學重點從講解與模擬傳統的招投標操作,轉變為如何應用BIM系統進行工程項目的招投標,讓學生掌握相關的技能專業知識,以增強其就業的競爭能力,適應目前人才招聘對BIM的需求。
BIM是一個集成的項目系統,不是單一一門課程能解決的問題,必須有多門的專業課程都應用上BIM后才能再進行課程之間的協同,這樣之后招投標課程的BIM電子化改革,才能有效地進行。
在已有的專業課程的基礎上,購入相應的BIM軟件,增加BIM技術的教學和實訓,從最基礎的Revit建模開始,在建好模型基礎上,把BIM土建算量、BIM場布、BIM模架、BIM施工組織設計系統等配套軟件的內容加入相應的建筑工程計價、施工組織管理等專業課程學習。
用一個具體的工程實例串聯起各個專業課的BIM軟件的應用,BIM招投標可以直接使用Revit軟件課上建好的模型作為工程實例的基礎,建筑工程計價課程在模型基礎上得出的算量結果,可以作為招標人招標清單和招標控制價依據,或者投標人的投標報價的依據。投標書中的施工方案、進度計劃等,可以用在建筑施工技術與建筑施工組織與管理課程上完成的成果為依據來完善。
這樣就形成了一個以工程招投標為核心的BIM的專業課程教學體系,既包括了理論知識的講解,也包括了實際工作的內容的應用。從而保證學生在學到理論知識的同時,能夠掌握畢業既能用的專業技能,真正地培養出適應行業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由于中國經濟與建筑市場的迅猛發展,使得工程招投標與建筑工程合同方面的法律法規,經常出現一些修正或補充條款。特別是現在隨著BIM的應用,相關的管理法規與最新的合同范本也在陸續出臺。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上要建立一個能夠實時更新,緊跟政策的有關招投標法規與建設工程合同的數據庫,以保證教學內容的專業性和準確性,也保證學生畢業后學到的是最新的知識和技能。
把BIM技術融入工程招投標中,就是在已經發展得較為完善的電子招投標系統的基礎上,加入Revit三維立體模型以達到建筑可視化,從而使得進度、成本等項目指標也達到可視化、智能化的程度。這樣就在Revit的三維模型基礎上加上進度時間軸,即構成了一個建筑的四維信息模型,加上BIM軟件本身就有的模型與成本的關聯,這就可以方便投標方建立一個更容易清晰完整的表達建設方案的建筑信息模型,使得評標專家能更準確地了解其意圖,對成本、進度等指標有更清楚準確的理解。因此,工程招投標的流程將會變得更為公開透明。這就對招投標的課程建設提出了新的要求。
由于建立BIM技術為核心的專業課程體系后,BIM的應用貫穿了整個專業的知識的教學,這就必然要求我們在教學上對傳統理論知識的教學內容作出一些的調整。
①課程講解中對于投標文件格式的重點要求,即轉為對內容和電子文件上的要求。BIM軟件和電子招投標本身的設置,可以把原先手工操作會犯的一些錯誤糾正,電子數據文件平臺傳輸的特性決定了以前的一些如文件打印錯誤、缺漏內容、密封不規范等錯誤不會再發生。BIM電子招投標技術的應用本身也會大大減少招投標過程中的文書工作,從而減少由此帶來的一些錯誤。這都要求我們在課程上對招投標的注意事項等內容的講解上有所改變。
②對于課程中投標策略和評標方式的內容要做出適當的修改,以適應BIM招投標。因為BIM的可視化使得以前常用的某些投標策略無效化。BIM技術和大數據平臺的存在使得評標的過程不再那么的云遮霧繞,直觀可視化的“模型—進度”“模型—成本”等的展示使得對進度、成本、資源投入、施工方案等的評審有更為準確、直觀的依據,評審過程更為公開透明,評標專家的個人因素影響也降到最低。
③對于一些招投標的時間要求要結合軟件平臺的使用進行講解。由于以前傳統招投標往往是以文件寄出時間或送達時間為準,現在電子招投標一般是以平臺的時間為準,這一部分的操作是要特別注意的。
由于以上三點理由必然要對招投標的理論內容做一些的刪減和調整,去除一些不必要的內容,增加一些適應BIM的內容,以保證傳統理論和BIM實踐的有效銜接。
應用型人才的培養更趨向于理論和實踐技能的統一,且更著眼于實踐技能的培養和鍛煉。所以,根據這個目標就需要把工程招投標的課程教學模式改革成為以項目為導向,以實踐操作為主線的,并利用BIM軟件平臺模擬實際工程的招投標操作為核心的新型招投標教學模式。
實際課程教學中,構建一個招投標的模擬課堂,把理論知識的講解和真實工程招投標實例結合,把每一章的知識點通過模擬招投標的各個流程來體現,而不是像以前枯燥的講解。模擬招投標的整個流程也要通過設計,盡量能夠多的體現一些理論內容的重點和要點,從而通過真實的工程招投標實例,結合BIM的軟件平臺輔助學生理解招投標的程序、規定、注意事項等知識點。實際教學中不再區分理論課時間和實訓時間,用真實的招投標工程實例與BIM軟件平臺貫穿整個課程的始終。例如,把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安排好專業課程的學習順序,第一步先運用同一個真實案例,在前面的項目制圖課程中完成項目的Revit建模——甚至可以讓學土建方向、安裝方向等不同方向的學生組成小組,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項目模型,然后把這個模型帶入施工技術課程,在課程教學中借用BIM場布、BIM施工動態模擬等軟件完成這個工程的施工方案設計,并把這個成果帶入施工組織管理課程,利用BIM進度計劃、軟件完成進度計劃和資源需求量計劃,以完善施工組織設計。并且在計價課程中用BIM算量完成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控制價的編制,最后在招投標的模擬課堂中把之前各個專業課程完成的三維模型、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量清單、招標控制價等成果整合入相應的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中,最后分組通過BIM輔助評標系統完成投標評審。這樣就用一個真實的工程案例串聯起整個建筑工程類專業的課程教學,充分地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鍛煉了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的把BIM融入專業知識的學習。
在學生的畢業設計階段,可以在分方向選擇不同的畢業設計課題的基礎上,按志愿或工作意向把學生分成不同課題小組完成不同部分內容的方式,來共同完成一個完整的真實可實施工程的招標文件和投標文件。
例如,首先可以選定若干個真實的地塊,分為不同用途,給出基礎的地質勘查數據。首先找測量專業學生以完成地塊的測量為畢業設計成果,作為其他專業學生數據基礎。選擇制圖設計方向的學生可以和選設備設計方向的學生合作,完成完整的施工圖設計作為畢業設計成果,并且用BIM軟件如revit形成完整的三維建筑模型。同時造價專業方向的學生利用BIM算量軟件以前述三維模型為基礎作出工程量清單和招標控制價,建筑工程技術方向學生根據模型給出幾套不同的施工方案,以此作為招投標方向學生做施工組織設計的基礎。最后有招投標方向的學生分組利用BIM軟件完成包括了進度計劃、資源需求量計劃、施工平面圖等完整內容的施工組織設計,并以此完成投標方案和招標文件。諸如此類任務完全可以依照專業方向的不同安排學生,利用不同的BIM軟件來完成,并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真實工程項目BIM資料。
總之,隨著信息技術、互聯網、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智能化、可視化、實時性等功能技術必然越來越快的應用到建筑工程施工中,BIM作為其中集成化系統的代表,應用也必然越來越廣泛,并逐漸取代現有的部分工程施工準備工作和施工技術。這就要求學校培養的學生的知識技能結構,也要緊跟時代潮流,充分掌握BIM技術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