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紅,商沖,胡亮,馬春清,田慧娜,李娜,朱國娟,張燕
(山東丹紅制藥有限公司,山東 菏澤)
紅花又名紅藍花、草紅花,為菊科植物的干燥花,主產于新疆,全國均有栽培,是我國傳統常用的中藥材,為常用的活血化淤藥,每年5~6 月份,當花瓣由黃變紅時采摘,管狀花,陰干即可入藥。正品紅花為干燥的管狀花,呈橙紅色,花管狹細,雄蕊5 枚,花藥黃色,聯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頭露出,有種特異的香氣,用手觸之,感覺質地柔軟,手感好,味微苦,以花片長、色鮮紅、染色少、手感柔者為佳。紅花主要以下列幾種方法鑒別:(1)重量鑒別;(2)顏色鑒別;(3)手感鑒別;(4)水鑒別。而準確可靠的是顯微監別方法,數碼偏光顯微鏡對紅花藥材的鑒別是比較先進、準確、可靠的。偏光顯微鏡用于檢測雙折射性的物質,和普通顯微鏡不同的是,其光源前有偏振光(起偏器),使進入顯微鏡的光線為偏振光,鏡筒中裝有另一偏振片(檢偏器,一個偏振方向與起偏器垂直的檢偏器)。這種顯微鏡的載物臺是可以旋轉的,當載物臺上放單折射的物質時,無論如何旋轉載物臺,由于兩個編振光是垂直的,顯微鏡里看不到光線,而放入雙折射性物質時,由于光線通過這類物質時發生偏轉,因此旋轉載物臺便能檢測到這種物質。
材料:紅花藥材。
儀器:數碼偏光顯微鏡、蓋玻片、載玻片、酒精燈、解創針。試劑:水合氯醛試液(水合氯醛又稱水合三氯乙醛,純水合氯醛是無色透明、有強烈辛辣氣味的單斜片狀結晶固體)。水合氯醛試液配制:取水合氯醛50 g,加水15 mL 與甘油10 mL 溶解,即得。
(1)粉末制備:取紅花干燥藥材,用小型磨碎機磨成細粉(過四號篩),裝瓶,貼上標簽。制備粉末時,注意取樣的代表性。(2)粉末制片:用解創針挑取樣品粉末少許,置載玻片的中央,加水合氯醛試液1 滴,用針攪勻,待液體滲入粉末后,用左手食指與拇指夾持蓋玻片的邊緣,使其左側與藥液層左側接觸,再用右手持小鑷子或解創針托住蓋玻片的右側,緩緩放下,使液體逐漸漫延充滿蓋玻片下方。如液體未充滿蓋玻片,應從空隙相對邊緣滴加液體,以防產生氣泡,若液體過多,用濾紙片吸去溢出的液體,最后在蓋玻片的左端貼上標簽或寫上標記。(3)顯微鑒別:①將標本片放在載物臺上,用片夾固定,借助于載物臺移動手輪將標本移至視野中心。②開啟顯微鏡攝像頭,調節曝光時間與白平衡,選擇適宜的圖片效果。③先用10×物鏡觀察,轉動粗調手輪至視野中出現模糊像時,再轉動微調手輪,把物像調節清晰,然后再轉換其他高倍物鏡,此時只需調節微調手輪即可獲得清晰的圖像。④點擊“捕獲”采集圖片,保存當前圖片。
在偏光顯微鏡下(不同倍鏡)可看到清晰的紅花粉末內部結構,粉末橙黃色,花冠、花絲、柱頭碎片多見;有長管狀分泌細胞,常位于導管旁,含黃棕色至紅棕色分泌物;花冠裂片清晰可見;花粉粒類圓形、橢圓形或橄欖形,具有3 個萌發孔,外壁有齒狀突起;草酸鈣方晶存在于薄壁細胞中;分泌導管清晰可見;花絲碎片清晰可見。
紅花藥材制片以水合氯醛試液為試劑(此液為透化劑,可使干縮的細胞壁膨脹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樹脂、蛋白質及揮發油等,加熱后透化效果更明顯)。紅花藥材為雙折射性物質,在數碼偏光顯微鏡下可看到清晰的圖像[1-2]。紅花有很好的活血化瘀作用,在臨床藥理界已有深入的研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但易于偽紅花相混淆,其真偽優劣直接影響臨床用藥的安全、療效。因此對粉末進行真偽優劣的鑒別,保證其質量尤為關鍵。對于中藥材的鑒定方法很多,常見的有基源鑒別、性狀鑒別、顯微鑒別、理化鑒別四大鑒定方法。隨著中藥研究的不斷深入,新技術、新方法不斷涌現,一些檢驗方法逐漸被淘汰,而顯微鑒定在中藥材中的應用更深入、更廣泛,因為它比其他方法更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快捷、準確、可靠。這類藥材的前處理及后期的圖像處理是其顯微鑒定過程中較為關鍵也是較為復雜的環節[3]。近年來興起的數碼顯微鑒別,主要用光學顯微觀察,運用顯微鏡數碼成像系統與計算機圖像處理軟件相結合的方法處理圖像,拍攝的數碼照片,更真實、直觀地反映了藥材的顯微結構,用這種先進的數碼顯微鑒定方法為該紅花藥材的顯微鑒定提供了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