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瑞姣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山西 太原)
糖尿病是一組以高血糖為特征的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由于體內胰島素絕對或相對不足和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而引起糖、蛋白質、脂肪、電解質和水代謝紊亂[1]。患者經一段時間的住院治療和精心護理,病情得到控制后便轉回家中治療和休養。為使患者回到家中能進一步鞏固療效、穩定病情、精心調理、按時用藥,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我們在患者出院時,為他們做出了全面詳細的出院指導,收到了滿意的效果,深受患者及家屬的歡迎。
選擇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臨床常規治療,同時配合有針對性的健康教育。從用藥指導、心理護理、生活護理以及加強健康教育等方面指導患者合理用藥并協助患者培養正確的生活方式。
選擇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住院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20 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性68 例,女性52 例。文化程度:初中23 例、高中39 例、大專及以上58 例。入選者均愿意合作,知情同意,并簽訂糖尿病管理合作同意書。
在12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健康教育組各60 例,對照組按內科護理常規進行傳統護理,健康教育組則對患者進行系統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組顯效51例(85.0%)。對照組顯效25 例(41.7%),健康教育組顯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健康教育組患者的健康意識明顯增強,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改善。
本研究表明,對老年糖尿病患者實施健康教育,提高了患者對治療的順應性,改變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血糖得到較滿意的控制。
糖尿病的發病原因已明確,是由胰島素分泌異常所致。此外,也認為與腎上腺素、皮質醇等交感神經、腎上腺皮質系統參與有關,并推斷與應激反應有關。不良的心理因素可以誘發糖尿病發生,并可使癥狀加重[2]。由于糖尿病病情的特殊性,患者需長期堅持用藥、控制飲食,給患者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困擾。因此,在為患者做出院指導時,首先要幫助患者樹立起樂觀主義思想,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通過耐心的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障礙,然后給予相應的指導。如為憂慮重的老年患者應講明情緒與生理功能的關系,告訴他們情緒壓抑可以引起免疫功能的減低,影響疾病的轉歸。反之,樂觀的情緒不僅會使病情得到進一步改善,而且還能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3]。又如對怕給家人添麻煩而發愁的老年患者,除給患者本人講明飲食控制對糖尿病治療的重要性外,還要給家屬講解有關的疾病防治知識,使他們愉快地承擔起照顧患者特殊飲食的義務,并用這些有關的知識安慰和照顧患者。患者得到家屬精細的護理之后,心中的憂慮就會自然消除。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合理的飲食、運動和服藥,做好自我護理,就可以和健康人一樣同樣進行社會活動和工作。1996 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將糖尿病的健康教育列為治療糖尿病基本措施[4],加大患者對糖尿病知識的認識是糖尿病綜合治療的重要環節和基石。護理人員只有全面掌握糖尿病的專業知識,才能對患者實施系統的健康教育,通過學習培訓和考試達到標準要求。將健康教育內容以文字形式、口頭形式、電子媒介等方法,對患者進行反復講解,講解的內容要易懂、易記、少而精。提高患者對糖尿病的認識,解除患者對糖尿病的恐懼心理,向患者介紹糖尿病的分型、癥狀、并發癥及誘發因素,讓患者對該病有一定的認識,保持平和的心態,心情愉快,避免各種不良因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相信醫學,正確對待疾病,控制并發癥及誘發因素[5]。
適當控制飲食是治療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也是糖尿病自然病程中任何階段必不可少的措施[6]。控制熱量,均衡飲食。總熱量包括主食、零食、副食,糖尿病患者必須防止熱量攝入過多,每天主食應控制在200~400 g。少食多餐,要做到每日不少于三餐,每餐主食不超過100 g,若每日三餐,主食分配應為早1/5、中2/5、晚2/5。避免熱量攝入過多,嚴格控制油脂攝入,少食油炸食品,盡量食用綠葉蔬菜、粗糧及輔以牛奶、蛋清、瘦肉、肉類。少食油膩和含膽固醇的飲食及含糖量的食品,以免造成進食后血糖過高,同時還要限制鹽的攝入,不限制飲水以免造成血糖濃縮,保持大便通暢。糖尿病患者還要限酒、禁煙。
向患者說明各類降糖藥的藥物作用、服藥時間,教會患者自己注射胰島素。如磺脲類藥物應在餐前30 min 服用,雙胍類應在餐后服用,注射用胰島素的患者應做到時間、劑量、劑型準確并注意注射部位,并向患者說明低血糖的表現及處理措施,自我檢測血糖,外出時應隨身攜帶含糖豐富的食物及能證明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卡片,以便在緊急狀態下采取有效的處理措施[6]。
運動治療是有規律的體育鍛煉[7],促進糖的氧化利用,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從而達到控制肥胖、穩定情緒和降低血糖的目的。長期合理的運動是糖尿病治療過程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運動要因人而異,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制定個人計劃,確定較為固定的飲食服藥運動時間,并注意運動中和運動后的變化,體育鍛煉要持之以恒,避免單獨進行運動,隨身攜帶易吸收的糖類食品,避免受傷。糖尿病患者抗病能力差,應盡量避免到人多的場所,注意個人及飲食衛生。糖尿病的自我監測及控制要求:注意自我監測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8.3 mmol/L 以下,餐后2 h 維持在10 mmol/L 以下,定期監測肝功能、腎功能、血脂等,并定期復查眼底,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有些有煙酒嗜好的老年患者,出院時,往往不能愉快地接受戒煙、酒的要求。如果我們只是簡單地告訴他們不允許吸煙、喝酒,患者不容易接受,也引不起重視,只有將煙、酒對糖尿病的危害詳細地告訴患者,才能使患者自覺地逐漸戒除。老年患者大多數都有不同程度的動脈硬化,煙酒能促使小血管痙攣而加重缺血,如肢體缺血。煙中的煙堿可使血糖升高,其有害成分一氧化碳不僅對身體有害,而且還可影響血糖測定的準確性。此外,糖尿病患者因肝臟內貯存的葡萄糖較少,肝臟的解毒作用較低。所以,飲酒會加重對肝臟的損害,加重糖尿病的病情[8]。
囑患者定期到醫院檢查血糖、尿糖、糖化血紅蛋白、24 h尿糖總量及眼底、腎臟、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功能。囑咐患者重視自我保護。氣候變化時隨時增減衣被;流感期間不去公共場所;夏秋季注意飲食衛生;注意保護皮膚的完整性;盡量避免發生上呼吸道感染、腸道感染和皮膚感染。一旦發病,要及時治療。其原則是:能肌注不口服;能靜脈給藥不肌肉注射,盡快控制感染。
樂觀穩定的情緒有利于維持病人內在環境的穩定,而焦慮的情緒會引起血糖升高,使病情加重。醫護人員以熱情的態度,優質的服務,向患者主動誠懇地解釋有關問題,恰當說明病情,介紹糖尿病知識,增加患者自我調節的能力[9]。醫護人員及家屬要關心愛護患者,使其正確認識糖尿病,積極排除干擾,安心配合醫生治病。鼓勵患者到戶外活動,呼吸新鮮空氣。針對性地做好心理護理,長期住院的糖尿病人,其心理活動常有較大的變化,尤其病情較重的患者易產生悲觀情緒,甚至產生輕生念頭和行為;有的患者由于住院生活單調,情緒煩悶,常常造成一種難以言狀的心理;有些患者在工作上是佼佼者,但離職時間一長,就易失去原來的心理平衡。因此,調整好患者的情緒、生活,是心理護理的主要內容之一。
經臨床實踐和隨訪證實:做好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出院指導,對鞏固療效、穩定病情,減少和避免并發癥的發生有著相當重要的意義,是一項不可忽視的護理內容,是患者回家養病的生活指南。它能為患者提供有效的幫助,減少患者往返醫院的次數,減輕患者家庭陪護負擔和經濟負擔。同時可緩解醫院床位緊張的壓力。出院指導工作的好壞可直接影響糖尿病患者的身體健康。我們應當重視這項護理,為患者出院后的工作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10]。
綜上所述,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治療成敗的關鍵。健康教育可以促進患者及其家人對疾病、知識的掌握,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使患者能系統了解疾病的治療、護理。通過健康教育,醫護人員可以生理、心理及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去幫助患者到達最佳狀態,建立良好的醫患關系,使患者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為和生活方式,提高自我保護能力。同時,系統的健康教育可增強患者對治療護理工作的配合能力,增強患者防病、自我監測能力及自我保健意識,對治療有一定的效果,通過健康教育,使患者掌握了糖尿病的有關知識,堅持正確的治療和自我護理,延緩并發癥發生,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延長壽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