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郟縣婦幼保健院(467100)馮朝偉
精索靜脈曲張在男性人群中發病率約15%,按照病因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是男性原發性不育的重要原因,造成患者陰囊疼痛難忍、睪丸萎縮,臨床上傳統采用腹股溝切口,高位結扎精索內靜脈,切除陰囊內部分擴張靜脈進行治療,隨著醫學發展,現推出的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效果較好,現研究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對比傳統開放高位結扎術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2月~2019年2月收治的精索靜脈曲張患者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傳統開放高位結扎術。試驗組采用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對照組年齡19~57歲,平均(34.67±4.08)歲,類型:左側病變23例,右側病變7例;試驗組年齡20~57歲,平均(34.63±4.09)歲,類型:左側病變22例,右側病變8例,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比。納入患者臨床確診為精索靜脈曲張,排除髂靜脈、下腔靜脈阻塞疾病患者,排除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所有患者進行基礎檢查后,對照組采用開放高位結扎術,患者行腰硬麻醉,取平臥位,在腹肌外開3.0cm的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剝離腹壁肌肉,直到暴露腹膜,查找脂肪下精索靜脈,分離睪丸動脈和患側精索靜脈,阻斷精索靜脈,進行雙重結扎在短端,進行止血,逐層縫合傷口。試驗組采用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患者行腰硬麻醉,患者取平臥位,在患側外環處行近2.0cm切口,分開皮下組織和淺筋膜,暴露精索,將睪丸和精索拉出體表,對睪丸引帶靜脈結扎,切開精索內筋膜和提睪肌筋膜,分離輸精管和血管,置精索于顯微鏡視野下,分離淋巴管和輸精管,結扎血管近端和遠端,靜脈斷端雙重結扎,進行止血,逐層縫合皮下組織。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標準 觀察兩組患者的精子活力、精子密度、性激素水平;觀察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
1.4 統計學處理 統計學軟件SPSS22.0數據處理,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精子質量及性激素水平 試驗組精子活力為(47.06±5.87)%,精子密度為(60.97±5.71)×106/mL,對照組精子活力為(43.07±5.88)%,精子密度為(46.94±5.77)×106/mL,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 試驗組睪丸鞘膜積液1例,陰囊水腫2例,睪丸萎縮0例,對照組睪丸鞘膜積液5例,陰囊水腫3例,睪丸萎縮2例,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精索靜脈曲張作為泌尿科常見血管病變,主要是由于精索內蔓狀靜脈叢的異常擴張、迂曲、伸長等導致患者疼痛、性睪丸功能減退,使血管性精子發生障礙,引起患者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1]。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方式治療精索靜脈曲張,臨床上逐漸由開放手術過渡到微創手術,由顯微鏡下進行精索靜脈結扎術,視野清晰,充分暴露輸卵管、靜脈、淋巴等組織,對患者術后性功能影響較小,可作為精索靜脈曲張的較好方式[2]。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借助顯微鏡引導,清晰可見淋巴管,避免淋巴管損傷,減少了術后睪丸鞘膜積液的發生,減少了建立氣腹造成的誤傷睪丸動脈[3]。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精子活力、精子密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不良反應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顯微鏡下進行精索靜脈結扎術能夠準確識別精索淋巴管,防止淋巴回流不順,顯著改善睪丸局部血淤,有利于提高患者睪丸功能和精子質量[4]。綜上所述,顯微鏡下精索靜脈結扎術可顯著提高精索靜脈曲張患者精子質量,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