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頂山市第一人民醫院(467000)趙許利
小兒慢性胃炎發病原因極為復雜,與不良飲食習慣、微生物感染、服用刺激性藥物、膽汁反流等多種因素有關[1]。近些年臨床研究顯示胃幽門螺桿菌(HP)感染是導致小兒慢性胃炎發生的高危因素[2],因此對于HP陽性的慢性胃炎患兒積極清除HP是其治療關鍵。此次研究以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86例HP陽性慢性胃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探討鉍劑四聯療法治療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征得院倫理委員會許可后,隨機將2017年6月~2019年2月在我院就診的86例HP陽性慢性胃炎患兒分為A、B兩組(A=43,B=43),A組男23例,女性20例,年齡6~13歲,平均年齡(8.23±1.71)歲。B組男24例,女性1 9 例,年齡6 ~1 3 歲,平均年齡(8.15±1.59)歲。兩組基線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經胃鏡檢查確診為慢性胃炎,14C呼氣試驗顯示HP陽性;入組前兩周內未接受過相關治療;患兒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其他類型消化系統疾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藥物過敏;精神障礙;惡性腫瘤;免疫功能缺陷。
1.2 治療方法 A組接受常規三聯療法:奧美拉唑(AstraZeneca AB 國藥準字J20130093)0.6~1.0mg/kg,2次/d,餐前服用;阿莫西林(珠海聯邦制藥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國藥準字H44021351)50mg/kg,3次/d;克拉霉素(江蘇揚子江藥業集團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9990375)15~20mg/kg,2次/d。B組接受鉍劑四聯療法,在常規三聯用藥的基礎上加用枸櫞酸鉍鉀(麗珠集團麗珠制藥廠 國藥準字H10900084)8~16mg/kg,2次/d。兩組治療周期均為2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兒治療后行14C呼氣試驗,計算HP清除率;統計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潰瘍面積縮小>50%;有效:潰瘍面積縮小30%~50%;無效:未達到上述標準;統計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處理數據,定量資料以±s表示,行t檢驗。定性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顯著。
2.1 兩組HP清除率比較 B組HP清除率(93.02%,40/43)高于A組(76.74%,33/4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440,P=0.035)。
2.2 兩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B組治療總有效率(93.02%)高于A組(76.7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A組有1例患兒出現頭暈、1例患兒出現皮疹。B組有1例患兒出現口干,1例患兒出現惡心。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4.65%,4.65%)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0.000,P=1.000)。
三聯療法是目前臨床治療HP感染的常用治療方案,該方案由一種質子泵抑制劑和兩種抗生素組成,其中奧美拉唑就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高效質子泵抑制劑,其可選擇性作用于H+,K+-ATP酶所在部位,并以亞磺酰胺活性形式與質子泵巰基結合,從而抑制質子泵活性,阻礙胃酸分泌,從而緩解胃酸分泌過多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而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是兩種臨床常用的抗生素,其對多種革蘭氏陰性菌均有較好的殺滅作用。但隨著近些年廣譜抗生素大規模不規范使用,傳統三聯療法的HP清除率在快速下降,其臨床療效已經無法滿足臨床治療的需要。鉍劑是近些年臨床用于各種消化道潰瘍治療的新型藥物,其藥物實質為胃粘膜保護劑,可在酸性環境下產生沉淀,形成彌散性保護層,促進潰瘍黏膜再生和潰瘍愈合。此次研究結果顯示接受鉍劑四聯療法治療的B組HP清除率和治療總有效率具較高,這表明加用鉍劑的四聯療法治療HP陽性的小兒慢性胃炎臨床療效更加,這是因為鉍劑在加快受損胃粘膜修復的同時還可進入HP中,并使HP不規則收縮,最終導致菌體破裂而死亡。且此次研究中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并無顯著差異,這表明給治療方案并不會顯著增加用藥風險,安全性較高。
綜上所述,鉍劑四聯治療HP陽性小兒慢性胃炎臨床療效較好,可有效緩解患兒臨床癥狀,加快HP清除,可在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