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第二人民醫院(450005)韓碧波 魏海東 鄭磊 宋喜亮 田振英
有出生缺陷的胎兒不僅生命健康會受到威脅,而且生活質量也會受到嚴重的影響。楊方方[1]等研究人員已經提出超聲檢查能夠有效的檢測出孕婦肚中胎兒的成長發育及身體缺陷狀況。為了進一步探討超聲在產前診斷胎兒缺陷中的影響并分析其可靠性,筆者結合自身臨床實踐經驗,選取在我院進行產前檢查的600例孕婦作為研究對象,將研究結果與產后病理學診斷及尸檢報告結果相比,統計分析實施超聲檢查孕婦胎兒缺陷的種類及診斷率,以期為臨床提供借鑒。
1.1 一般資料 便利選取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我院婦產科進行產前超聲檢查的孕婦60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孕婦年齡集中于21~32歲之間,平均年齡為(26.5±2.4)歲,孕周為20~30周,平均孕周為(24.8±4.2)周。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及家屬同意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儀器設備 PhilliP IU22彩超診斷儀(荷蘭,IUZZ),擁有非常清晰的成像技術。其可以將單個圖像整合到一個非常清晰的高清圖像中,從而消除偽像的干擾,使得檢測時,胎兒缺陷觀察更加準確。Accuvix V21型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儀(三星麥迪遜),可以選擇多種探頭進行掃描。其中主要包括腹部凸陣探頭、線陣探頭、腔內探頭以及相控陣探頭這四種。本研究使用的是腹部凸陣探頭對孕婦肚子進行掃描,探頭頻率設置為2.0~6.0MHz。
1.3 檢查方法 600例孕婦均采用超聲檢查。檢查時,孕婦采用仰臥等姿勢,對肚中胎兒進行多角度和多方位的掃描,根據檢測的成像結果觀察胎兒是否缺陷并記錄缺陷胎兒的例數和缺陷種類,以期供出生后胎兒或尸檢胎兒作對比,從而分析超聲在產前胎兒診斷中的準確率及可靠性。檢查時胎兒的缺陷種類主要包括:中樞神經系統、血管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等的異常。中樞神經系統缺陷的主要類型分為:腦膨出、腦脊髓膜膨出、脊柱裂、腦積水等。血管系統缺陷主要類型包括:胎兒心律的異常、室間隔的損傷和房間隔的異常等。骨骼系統缺陷主要有:四肢畸形或缺失、外生殖道畸形、唇腭裂以及其他眼、鼻、耳等小器官的畸形。消化系統缺陷主要有:有十二指腸閉鎖或狹窄、胎兒腹裂、臍膨異常、先天性腹水、盆腹腔包塊等。
1.4 統計學方法 所有數據處理均利用SPSS22.0統計軟件進行操作,計數資料用例數、百分比表示表示,采用獨立樣本X2對胎兒診斷方式進行檢驗,P<0.05表示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胎兒缺陷診斷構成及診斷率:診斷結果顯示:600例孕婦中,經過產后病理學診斷及尸檢報告共得出18例帶有缺陷的胎兒,其中中樞神經系統缺陷的有6例、血管系統缺陷的有5例、骨骼系統缺陷的有4例、消化系統缺陷的有3例。而超聲檢測共檢出17例缺陷胎兒,胎兒缺陷診斷的準確率為94.44%,漏診率為5.56%,其中中樞神經系統和血管缺陷都為4例,骨骼缺陷為6例,消化系統缺陷為3例。超聲診斷的中樞、血管、骨骼及消化系統缺陷結果與孕婦產后病理學診斷及尸檢報告結果相比,差異均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超聲檢查在臨床上已越來越多見,其對人體有著無放射性、無損害、無痛苦等優點,因此在醫學上被廣泛使用。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超聲已由原來的一維超聲發展為現在的四維超聲和彩色多普勒超聲[2]。本研究采用PhilliP IU22彩超診斷儀和多普勒彩色超聲檢查儀,從多角度和多方位對孕婦進行實時檢測。研究結果顯示:600例孕婦中共檢出17例出現胎兒缺陷,產前診斷的準確率為94.44%,漏診率為5.56%,超聲診斷的結果與孕婦產后病理學診斷及尸檢報告結果相比,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超聲檢查應用于產前胎兒缺陷的診斷其準確率高,并且對缺陷的構成檢測系數也較為準確,有利于提高我國的優生優育情況。
綜上所述,超聲對產前胎兒出生缺陷檢查等方面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且其應用價值顯著,在臨床應用上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