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平縣中醫院(463900)張丹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經過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選取我院疑似陰道炎患者137例(2017年8月~2019年2月),年齡23~51歲,平均年齡(38.67±6.09)歲;白帶異常、陰道瘙癢病程2~14d,平均白帶異常、陰道瘙癢病程(6.24±2.09)d;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24例,初中32例,高中41例,大專18例,本科及以上22例。納入標準:均存在白帶異常、陰道瘙癢等癥狀;一般資料完整;依從性良好;患者知情,簽訂承諾書。排除標準:娠期女性;經期女性;48h內有性生活者;絕經期女性;伴有嚴重認知障礙無法配合本研究者。
1.2 方法 均行常規鏡檢、五聯檢。
1.2.1 標本采集 使用消毒棉拭子,取陰道后穹隆處陰道分泌物(2份),棉拭子旋轉10~20s,以可清晰看到分泌物附著棉拭子為標準,置于生理鹽水試管,送檢。
1.2.2 常規鏡檢 取檢測標本,加入幾滴生理鹽水,使用棉拭子蘸取生理鹽水,涂抹于清潔玻片,嚴格按照相關檢驗要求使用顯微鏡鏡檢。白細胞≥15個/HP為陽性;乳腺桿菌≥6個/HP為陽性;線索細胞每視野≥20%為陽性;高倍鏡顯示念珠菌菌絲、孢子為陽性;高倍鏡下顯示滴蟲為陽性,其中任一為陽性即為陰道炎。
1.2.3 五聯檢 取檢測標本,使用陰道炎五聯檢試劑盒(鄭州安圖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檢測過氧化氫(H2O2)、白細胞脂酶(LE)、唾液酸甘酶(SNA)、脯氨酸氨基肽酶(PLD)、乙酰氨基葡萄糖甘酶(NAG)水平,檢測人員需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執行操作。H2O2不顯色或淡黃色為陽性;LE呈藍色為陽性;SNA呈紅色、藍色、黑色均為陽性;PLD呈黃色為陽性;NAG呈黃色為陽性,均為陽性即為陰道炎。
1.3 觀察指標 以分泌物培養結果作為“金標準”,對比常規鏡檢與五聯檢診斷陰道炎靈敏度、特異度、準確度、漏診率、誤診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n(%)表示,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診斷結果 本組137例疑似陰道炎患者中經分泌物培養結果證實為陰道炎131例,非陰道炎6例;采用常規鏡檢診斷出陰道炎96例,非陰道炎41例;采用五聯檢診斷出陰道炎125例,非陰道炎12例。
2.2 診斷效能 五聯檢特異度(83.33%)、誤診率(16.67%)與常規鏡檢(66.67%、33.33%)相比無顯著差異(P >0.05);五聯檢靈敏度(9 4.6 6%)、準確度(9 4.1 6%)較常規鏡檢(7 1.7 6%、71.53%)高,漏診率(5.34%)較常規鏡檢(28.24%)低(P<0.05)。
近年來,受多種因素影響,陰道炎發病率逐年上升,常規鏡檢依靠肉眼分辨鏡下組織,受主觀性影響,易漏診[1]。隨臨床醫學發展,顯微鏡鏡檢弊端不斷顯現,不能滿足臨床實際應用需求。因此,臨床應針對陰道炎探討一種更理想診斷方法,以提高診斷靈敏度、準確度,降低漏診率。陰道炎五聯檢屬于酶制劑,為新型陰道炎檢測方法,操作便捷,但當前尚無較多報道證實其檢測準確度[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疑似陰道炎患者137例,均行常規鏡檢、五聯檢,結果顯示,五聯檢靈敏度(94.66%)、準確度(94.16%)較常規鏡檢(71.76%、71.53%)高,漏診率(5.34%)較常規鏡檢(28.24%)低(P<0.05),可見五聯檢診斷陰道炎靈敏度、準確度較高,漏診率較低。與常規鏡檢相比,陰道炎五聯檢具有以下優勢:①檢測不受操作人員技術水平影響,檢測結果客觀、科學;②檢測操作便捷,能有效縮短檢驗時間,提高檢驗效率;③可克服濕度、溫度、環境等因素影響,檢測結果準確度較高,可為臨床確診提供更多準確信息。
綜上所述,白帶常規檢驗采用五聯檢,可提高陰道炎患者診斷靈敏度、準確度,并能降低漏診率,可為臨床評估患者病情提供更多信息支持,利于患者早期確診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