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延津縣人民醫院(453200)潘好莉
2型糖尿病(T2DM)受多種致病因素影響引起機體各系統代謝紊亂,發病后期可出現多種并發癥,嚴重危害患者健康。糖尿病并發癥的發生與疾病治療、患者日常生活習慣等密切相關。因此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手段,對提高患者自我效能、護理服務質量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將患者需求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初診T2DM患者,探究其應用效果,研究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8月~2019年2月我院初診T2DM患者156例,根據入院順序分組,各78例。對照組男45例,女33例,年齡45~76歲,平均年齡(60.26±7.42)歲。觀察組男42例,女36例,年齡46~75歲,平均年齡(61.03±6.91)歲;納入標準:符合T2DM相關診斷[1];知情本研究并簽署同意書。本研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核通過。且兩組基線資料(性別、年齡)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兩組根據病情均給予口服降糖藥物或胰島素治療,同時配合護理干預。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干預,包括病情監測、基本用藥指導、運動指導、飲食管理、血糖控制、健康教育等。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采取患者需求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建立護理路徑小組,對患者病情進行綜合評估,并根據患者需求制定相應護理干預計劃。①患者入院第1d,給予患者入院指導,幫助患者熟悉科室環境。②入院第2~3d,對患者進行知識宣教,與患者采取一對一溝通,了解患者需求,并對需求狀況及可行性進行評估。③入院第4~7d,針對患者需求狀況評估結果,采取相應措施滿足患者各項需求,如滿足患者提高自我效能需求,以案例講解、示范等方式提高自我管理能力。④入院第8d~出院,維持需求,患者在院治療期間每周進行2次需求滿足情況調查,并根據需求問題修改護理路徑。⑤出院后,每周電話隨訪1次,了解患者飲食習慣、病情等,鼓勵其保持健康行為。
1.3 觀察指標 ①自我效能。采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估對比兩組干預前后自我效能感,總分50分,得分越高越好。②護理工作滿意度。根據醫院自制滿意度調查表評估患者護理工作滿意度,滿分為100分,≥85分為非常滿意,75~84分為滿意,≤74分為不滿意,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t 檢驗,計數資料n(%)表示,χ2檢驗,P <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GSES評分比較 干預前兩組GSES評分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干預后觀察組GSES評分(45.68±5.47)高于對照組(34.89±6.12)(P<0.05)。
2.2 護理工作滿意度 觀察組非常滿意45例、滿意30例、不滿意3例;對照組非常滿意37例、滿意30例、不滿意11例。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6.15%(75/78),高于對照組85.90%(67/7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5.022,P=0.025)。
糖尿病為中老年人常見病,隨著人口老齡化加速,糖尿病發病人數也呈現上升趨勢[2]。臨床治療同時,配合有效干預措施,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對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路徑根據入院時間,以患者需求為導向進行護理干預,為患者列出護理及治療計劃,最大化滿足患者需求,加強患者自我管理,提高護理質量[3]。通過與患者一對一溝通,了解患者需求,給予相應護理指導,能夠調動患者主觀能動性,有助于提高患者自護能力;通過每周進行需求滿足情況調查,根據患者需求修改護理路徑,能夠高質量完成護理任務,并增加患者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P <0.05),可見,上述護理干預應用于初診T2DM患者,可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提高護理工作滿意度。
綜上可知,患者需求導向的臨床護理路徑應用于初診T2DM患者可提高其自我效能及護理工作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