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鶴壁京立醫院(458030)陳瑞敏
手術室為外科手術治療的場所,其安全管理質量與患者生命安全直接相關[1]。近年來,隨著醫學模式的改變及護理學的發展,手術室護理理念也逐漸改變,要求根據患者需求提供護理內容,以促進手術安全,推進康復進程[2]。本研究選取我院86例腹腔鏡手術患者,探究手術室精細化護理應用效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同意批準,選取86例腹腔鏡手術患者(2018年4月~2019年2月),納入標準:均為擇期腹腔鏡手術患者;表達能力良好;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排除標準:手術史;心理疾病;重要臟器(肝、心、腎等)嚴重疾病。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各43例。對照組女18例,男25例,年齡28~67歲,平均年齡(45.37±8.21)歲;觀察組女16例,男27例,年齡26~68歲,平均年齡(46.15±8.39)歲。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對患者生命體征(血壓、心率等)變化進行密切監測;術中協助醫師進行管道、設備連接。觀察組給予手術室精細化護理。(1)術前。①保持手術室地面、物體清潔、干燥,對腹腔鏡器械進行嚴格消毒,備好手術用物。②術前0.5h通風凈化、將加溫毯打開,主動詢問患者室溫是否適宜,做好保暖護理。③講解手術器械相關知識,并進行適當語言安撫,以緩解患者負性心理(恐懼、緊張等)。(2)術中。①設定室溫22℃~25℃,濕度50%~60%,幫助患者擺放最舒適的體位。②加強隱私保護,以棉被遮擋患者隱私部位。③對患者生命體征變化進行密切監測,保證靜脈通道通暢,以42℃蒸餾水進行沖洗,以預防術后寒戰。④對氣腹機壓力變化進行密切觀察,發生血壓驟升時,即刻將患者體內二氧化碳排出。(3)術后。以溫生理鹽水對手術部位進行沖洗,檢查各管道(導尿管、引流管)有無良好固定。
1.3 觀察指標 ①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②護理滿意度(自制問卷評估,滿分10分,不滿意、滿意、非常滿意分別為<6分、6~8分、≥9分,將非常滿意、滿意計入滿意度)。
1.4 統計學分析 運用SPSS21.0分析,計數、計量資料分別以n(%)、(±s)表示,χ2、t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 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3.18±1.59)d,住院時間(9.58±2.46)d;對照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5.41±1.72)d,住院時間(14.29±4.08)d。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時間、住院時間較對照組短(t1=6.243,P1<0.001;t2=6.483,P2<0.001)。
2.2 護理滿意度 與對照組的滿意度72.09%(非常滿意16例,滿意15例)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0.70%(非常滿意30例,滿意9例)較高,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開腹手術相比,腹腔鏡手術具有眾多優勢(創傷小、并發癥少等),臨床應用日益廣泛。但患者術前多存在緊張、焦慮、恐懼等心理,不利于手術開展、術后恢復[3]。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利用精細化模式把控手術全程,進行風險管理、質量控制,以保障圍手術期安全,促進術后恢復[4]。
手術室精細化護理中,將護理工作盡可能細化(控手術室溫濕度、隱私保護、保暖等),為不同患者提供針對性、高品質的精準護理服務,且注重對患者負性心理的疏導,使其以輕松、樂觀的心態接受手術,以促進手術順利進行,進而促進術后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首次肛門排氣、住院時間較短,護理滿意度較高(P<0.05)。表明手術室精細化護理可促進腹腔鏡手術患者術后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可知,手術室精細化護理應用于腹腔鏡手術患者,可促進術后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