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太康縣人民醫院(461400)楊英英
流行病學顯示,膽結石在我國發病率為8.9%~30.4%,主要跟近年來生活水平的提高導致過多的攝取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有關,膽結石作為肝膽外科常見疾病可導致膽汁淤積,膽管感染,病情不斷發展可能引起慢性肝纖維化。臨床上主要通過腹腔鏡手術進行治療,為配合預后應給予有效護理,現研究全程護理干預在老年膽結石患者腹腔鏡圍術期中的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收治的進行腹腔鏡手術的膽結石患者6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全程護理干預,對照組男16例,女14例,年齡60~81歲,平均(65.38±5.54)歲,試驗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60~80歲,平均(65.39±5.56)歲,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比。納入患者臨床確診為膽結石,年齡≥60歲,排除血液系統疾病、精神疾病的患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采用全程護理干預:①患者入院后,為患者介紹醫院、科室及病房的情況,消除患者的不熟悉感,為患者講解腹腔鏡膽結石手術過程、注意事項,促使患者積極配合手術。②術前護理,積極同患者做心理輔導,消除患者的焦慮害怕情緒,減少術中對疼痛的應激反應,術前規范飲食,禁食高糖分、豆類食物,做好各項檢查,為手術做準備。③術中護理,準備好手術藥品、器械,密切關注患者生命體征,配合醫生完成手術,將患者護送回病房。④術后護理,針對患者切口疼痛,指導患者取半坐位,深呼吸肌肉放松法,嚴重者給予適當鎮痛藥物,患者在排氣后進食流食,多飲水,降低膽汁黏稠度,飲食保持清淡營養、富含維生素為主,患者可下床活動后進行適當康復運動。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天數情況,根據醫院自制調查滿意表調查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1.4 統計學方法 運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 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術后護理效果 試驗組排氣時間(2.89±0.88)d、排便時間(3.64±0.87)d、住院天數(6.29±1.08)d,對照組排氣時間(4.59±0.92)d、排便時間(6.25±0.85)d、住院天數(9.41±1.21)d,兩組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試驗組滿意度為90.00%(27/30),對照組護理滿意度為66.67%(20/3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膽結石主要是指膽囊或者膽管內發生結石,刺激膽道黏膜,引起慢性炎癥,嚴重者導致膽囊癌,臨床上主要通過膽結石切除術清除結石,手術具有創傷小、術后出血量少的優點[1]。但是圍手術期患者處于對疾病、手術的不了解,易產生焦慮緊張情緒,加重手術疼痛應激反應,常規護理也不能滿足患者對于手術后減輕疼痛、盡快恢復的要求,護理效果欠佳。
全程護理干預作為新型全面、全程護理模式,從患者入院后進行環境熟悉,減輕患者的排斥感,從術前積極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術中密切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協助更好地完成手術,術后針對性的進行疼痛護理,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也通過飲食護理,減少患者的脹氣反應,避免影響手術,通過康復訓練,加快病情的恢復[2]。研究表明,試驗組排氣時間、排便時間及住院天數均少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全程護理干預,患者體驗到更加優質的護理服務,針對性護理也減少術后出現的反應,患者的滿意度整體較高。通過全程護理干預,老年患者得到精細護理,改善患者認知,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更高,樹立患者的治療積極性,提高患者的疾病自控力。
綜上所述,全程護理干預應用在老年膽結石患者圍手術期患者恢復更快,滿意度更高,值得臨床進一步研究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