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陽市安陽地區醫院(455000)左瑞英
腦卒中作為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中老年患者的常見疾病,是由于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血管阻塞造成的腦缺血,其中86.5%的患者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43.2%的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出現失語的后遺癥只能通過后續持續康復訓練進行治療,因此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延續護理能夠有效改善患者的預后,緩解患者負面情緒[1]。現研究延續性護理在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中的作用,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17年9月~2019年2月收治的老年腦卒中患者12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延續護理,對照組男35例,女25例,年齡60~78歲,平均(66.92±4.85)歲,試驗組男36例,女24例,年齡61~79歲,平均(66.91±4.83)歲,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可比。納入患者確診為腦卒中患者,年齡>60歲,排除免疫系統疾病、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及家屬知情同意,研究經醫院倫理會批準同意。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延伸護理:①出院前護理,經驗豐富的護理人員和神經內科醫生組成延續性護理小組,對患者出院前做好康復訓練培訓,給予患者關節訓練、肢體功能位擺放、體位變化要點等,叮囑患者定期進行訓練,在患者出院前核對患者信息,同患者確定隨訪時間;②出院后護理,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通過面對面的形式更好的了解患者的病情恢復情況,針對性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因病程較久產生的負性情緒,并予以健康教育,糾正患者的錯誤認知,加深患者對于堅持康復訓練對疾病恢復的重要意義認知,對患者做出心理狀態和生活質量評判。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患者的焦慮自評量表(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DS);觀察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評定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22.0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和計量資料以率(%)和(±s)表示,采用X2和t 檢驗,P<0.05為有統計學意義。
2.1 對比兩組患者的SAS和SDS評分 試驗組SAS評分(48.06±4.01)、SDS評分(5 7.3 4±4.1 3)均低于對照組(53.98±4.03)、(68.21±4.52),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
2.2 對比兩組患者的Barthel指數改善情況對照組Barthel指數(63.25±4.36),試驗組Barthel指數(74.39±4.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導致患者出現一側臉、手臂、腿部麻木、無力,突發性昏厥,患者易出現癱瘓癥狀、語言障礙等后遺癥,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而在較長的病程中患者出現的負面情緒不利于疾病的恢復。有研究指出,腦卒中患者體內炎癥因子水平與患者的負面情緒成正相關,焦慮抑郁嚴重患者體內白介素、腫瘤壞死因子水平較高[2]。因此給予患者常規護理基礎上加上延續護理,通過對患者出院前護理,給予患者康復訓練,促進疾病康復,通過對患者出院后定期隨訪,進行心理干預,緩解患者焦慮緊張的情緒,通過認知干預,增加患者康復訓練積極性,有利于病情的恢復[3]。
研究結果表明,試驗組SAS評分、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對照組Barthel指數(63.25±4.36),試驗組Barthel指數(74.39±4.37),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通過延續性護理,緩解患者負面情緒,促進機體的恢復,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4]。
綜上所述,延續性護理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促進預后,值得推廣。